- 相關推薦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后札記范文四篇
篇一:《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后札記
本課是一首著名的兒童歌曲的歌詞,作者是著名的詞作家喬羽。題目《讓我們蕩起雙槳》,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這首歌詞描述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情景,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難點是理解“是誰為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學第3小節中,我采用多元化聯系,情感牽引,突破難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抓住盡情歡樂,讓孩子們說說什么是“盡情歡樂”?孩子們有的說是“開開心心地玩”,有的說是“痛痛快快的玩”。“從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回答“幸福快樂”。在此基礎上,引出問題“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孩子們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多拘泥于父母、老師等范疇。我進一步引導,“父母、老師可以給你創設幸福的生活,但能給全國的小朋友創造幸福的生活嗎?”將孩子的思路拓展開,明確是黨給予了我們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此孩子們的感受還是淺層次的。為此,我作了兩個情感牽引:一是體會文中“我們”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我動情地描述了舊社會孩子們窮困潦倒的生活窘態與新社會孩子們成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兩種狀態的強烈對比,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深深地體會了黨的偉大、黨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感受到文中的“我們”對黨的無比熱愛之情。二是聯系實際,說說現在的我們感受到了黨的哪些關懷?孩子們在討論交流中,聯系自己在花園式的學校里學習、免費享受義務教育等事例,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偉大與恩情,由衷地產生了對黨的感激之情和熱愛之情。兩種情感牽引,使得難點進一步突破,孩子們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發,再來讀文時,孩子們更能聲情并茂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篇二:《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后札記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著名的兒童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情感真摯,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的童聲合唱歌曲。作為50多年前的作品,學生或許很難體驗到當時少年生活的情景。因此我以看圖講述導入,再讓他們在反復欣賞的基礎上從音樂中感受朝氣、純潔和真摯,并積極地聯系到自身的生活和學習。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后,我以“我的小手動一動”的節奏訓練來突破本課的難點——弱起小節。接下來我讓孩子們充分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再來用自己甜美的嗓音,哼唱起這首曲子。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忍不住哼唱起來,看著他們眉飛色舞的樣子,我知道他們開始逐漸興奮了,開始對文本有了感覺。于是我就漸漸讓他們把唱的嗓音放大,他們唱的更高興了,一個個手舞足蹈。看著他們的興奮勁兒,于是開始逐段地進行講解,讓他們對于文本理解得更深層一些。所以學生在聽賞的這一環節都比較主動,也比較投入。比較薄弱的 部分是:導入時如果能用多媒體的畫面出現,相信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效果將更加好。而在第二環節節奏訓練時,由于訓練時間較短,導致后面學唱時花了很多時間才把難點突破。
總之,本節課在給學生上課的同時,自己也在給自己尋找不足,累積經驗并不斷反思。相信在尋找、累積、反思的過程中,自己的專業素質會不斷地提高,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篇三:《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后札記
這是一首傳唱了五十多年的經典老歌。在教學中,如何使《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有新的突破,為此,對歌曲的教學設計我做了重新安排,打破常規,做了一些嘗試: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學科綜合與其他音樂體裁的聯系。從學生喜歡的歌曲的視屏為主線導入新課,體會蕩舟湖面,快樂歌唱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歌詞欣賞、了解創作背景中來,再對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行介紹:是影片《祖國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一首優秀的二聲部童聲合唱歌曲,曾獲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評選一等獎,至今仍傳唱不衰。當我介紹到這首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許都會唱時,學生們十分佩服的眼神和表情到現在還在我的腦海中呈現。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歌曲產生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對美的感受。在朗讀歌詞時,學生習慣了按歌曲節奏朗讀歌詞,但在這一課中我強調學生用有感情的聲音朗讀歌詞,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現的內涵;在歌曲的學唱中,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姿勢進行演唱,教會學生連貫而優美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傾聽和參與中獲得對歌曲的初步感知。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聆聽,跟隨音樂輕輕搖擺、輕聲哼唱等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曲調優美抒情,娓婉動聽,富有詩情畫意。通過欣賞課件和歌曲的學唱,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通過小組PK,能夠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0X XX | X X || ”的節奏型貫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層層展開,音樂富有動感,將人們引入小船蕩漾、水波連綿的意境之中。并滲透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等技能的訓練,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并鼓勵每個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課堂環境,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讓美的音樂觸動他們的心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以上是我對《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后反思和總結,作為我今后的教學參考與借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篇四:《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后札記
教學這篇課文時,學生的興致很濃,究其原因,跟營造的學習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了進去。
一、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誰知孩子們會唱,他們一起唱了起來,歌聲停止,我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是誰寫的嗎?”他們都搖頭說不知道,于是,我把作者簡單介紹了一下。接著出示課題,孩子們讀得很有感覺。我說,我們之前學過類似的課文,他們立即高高舉起了小手,說《快樂的節日》、《歌唱二小放牛郎》。如此,鞏固了舊知,并讓零散的知識成系統。
二、為了能讓同學真正體會文中的少先隊員課余時間蕩舟北海、盡情玩耍的愉悅心情,我引導他們體會自己在緊張學習之余集體游玩的心情。接著,我問:“課文中的孩子們是在哪里游玩呢?為什么有白塔?有綠樹紅墻呢?”孩子們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發揮,課外書上學到的知識能運用起來。這一環節著重讓他們感受北海風光的美麗以及孩子們的喜悅。
三、教學第二部分時,我抓住關鍵詞“迎”、“灑”、“望”、“悄悄地”引導學生體會陽光下的少先隊員內心的喜悅。
四、學完全詩,我讓大家找這首詩的特點,同學們發現“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出現了三次,我告訴他們這叫反復,并和他們進一步探討為什么要這樣寫。最后在歌聲中有感情地朗讀結束本課。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后札記】相關文章:
讓我們蕩起雙槳作文01-21
讓我們蕩起雙槳作文(精選16篇)11-25
[精品]讓我們蕩起雙槳作文15篇05-17
《北京》教后反思09-29
《荷花》教后反思03-14
《掌聲》教后反思03-14
地理教后反思05-30
秋天教后反思02-29
《散步》教后反思03-01
散步教后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