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
作為家長,與孩子溝通首先要考慮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孩子會覺得你是懂他的,這樣也愿意和你溝通。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供大家參考借鑒。
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
一、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并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該知道: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愿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xiàn)。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xiàn)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xiàn):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沖突馬上就減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是什么?
1、不孝子孫!媽媽這么辛苦,從小把你養(yǎng)大,你還嫌討厭,像話么?
2、你覺得,媽媽講話很干擾你?
3、你怎么會有這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fā)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shù)姆绞剿谘凇.敻改笇χ⒆討嵟熈R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fā)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于嚴厲、缺乏溫情的養(yǎng)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當?shù)脑蜻是不正當?shù)脑蛲須w,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心,并且產生內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愛,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夸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論,你的本意并非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避免。
2、避免籠統(tǒng)模糊。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tǒng)的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意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3、善于認錯。家長也有無理的時候,認錯時不要說“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準確的表達應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總之,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要避免指責,而是對她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
練習:如果你對孩子過多看電視的行為不滿意,你怎樣告訴他?
A、整天就知道看電視!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樣及得上他?不爭氣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掃大街吧!(這樣說,實際上只是發(fā)泄了自己的焦慮情緒,并且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個“壞孩子”,因而他會更不思進取。)
B、明天開始,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這樣憑一時沖動作出的決定,并沒有考慮它的可行性。)
C、我們?yōu)槟愕囊暳模∪绻悴荒芸刂谱约海覀儗f(xié)助你控制。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對你負責。(把關心和協(xié)助明確告訴孩子。)
三、學會擁抱,學會耳語
《父母必讀》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擁抱過嗎,耳語過嗎?》,文章說: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wěn)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tài)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系了。
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要多溝通,家長要多計劃、多創(chuàng)造機會,慢慢地,孩子同你都會習慣這種方式,越習慣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我們不善于說出來或做出來,我們明明愛孩子卻很少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愛你”。如果你實在不愿接受擁抱這種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頭頂頭、摟肩膀、拍拍頭或后背、用力握他的雙肩、輕捋他的頭發(fā)等也都可以采用。總之,家長在這方面應該積極主動。
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經常用語言、動作、表情和姿態(tài)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你對我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學會傾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在這種溝通中,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少說多聽。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兒子放學回來后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接著就訴說老師怎么怎么不對。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可是因為嗓子啞,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等兒子終于說完了以后,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她當時一愣,不知兒子是什么意思。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么多話。”第二天,兒子又對媽媽說:“媽媽,你昨天雖然什么都沒說,但是我已經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這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但是不要認為溝通需要用嘴去說,其實溝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聽。可以說,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
當家長的,好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卻很少主動去聽孩子的。那么,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來試著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在家里我們盡量的少說,多聽,你會發(fā)現(xiàn)與孩子的關系、與配偶的關系、與老人之間的關系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拓展:
和父母溝通的注意事項:
1、和父母溝通的注意事項有從對話開始
試著每天和父母聊點事情——狗,你的棒球賽,晚餐內容。這些促進你們相互溝通,那么,接下來更為深刻的話題就比較簡單了。
2、和父母溝通的注意事項有拋出測試氣球
當你想討論一些比較深刻的話題,有時候,剛開始不是很容易邏輯思考,麥克卡伊說。“你可能會會所,‘我大部分同學都經歷過性愛,’或者問問你媽媽,‘你還記得你第一次變化時候的感受嗎?那是不是感覺每個人都成長地更快樂?”
3、和父母溝通的注意事項有明確你的目標
你是否有些壞消息要向父母透露的?你是否需要他們的允許?你是否希望他們能夠傾聽你的心聲,而且不用提供任何意見?試著將你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記錄下來。這會幫助你的父母知道你所要的。
4、和父母溝通的注意事項有換位思考
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
子女應該如何與父母相處:
1、子女與防御拘謹型的父母相處
首先不能簡單否定他們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但同時也要盡量地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給他們提供放松的機會,誘導他們擺脫忙碌的心態(tài)。
2、子女與安詳安閑型的父母相處
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又不能太過疏離,要在合適的距離上盡量提供溫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圍人群只需給他們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3、子女與成熟健康型的父母相處
這種類型的老人會主動去從事一些有關的社會活動,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晚輩們只要要進孝心,成熟健康型的老人就會感到很愉快。
【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相關文章:
初次見客戶怎樣溝通02-08
業(yè)務員怎樣跟客戶溝通03-08
小學班主任怎樣與家長溝通04-21
怎樣跟12歲大的孩子溝通11-24
和孩子溝通的好方法03-02
結婚彩禮錢歸父母還是子女11-18
雙子男和雙子女誰厲害03-09
怎樣和孩子談自殺09-05
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的方式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