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道理作文

時間:2024-07-01 12:20:05 好文 我要投稿

做人的道理作文八篇

  篇一:做人的道理——觀《名偵探柯南》有感

  我看過無數的動畫片,也喜歡過無數的動畫片,但當我看了《名偵探柯南》后我就被迷住了,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做人的道理作文八篇

  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動畫片的主人公是一個高中生偵探,可是一天晚上他被一群黑衣人,強行服下了一種使人的身體縮小的藥,他服下后變成了一年級小學生的樣子。那個就是偵探柯南,柯南縮小后,決心要抓住那些黑衣人。雖然他變小了,但他機智勇敢、斷案如神,經常隱姓埋名的暗中破解難題、解開迷案,為城市的安全治安,做了不少的貢獻。

  動畫片畫面美觀,故事有懸念,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劇情也比較完美。就在破出迷案的同時,會讓人激動,也會讓人感覺到,好象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希望《名偵探柯南》的情節再稍加一點搞笑,會使破案時沉重的氣氛放松些,那就更完美了,雖然這是一個動畫故事片,但是也教會了我好多做人的道理。

  篇二:從生活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雖然我們已經接受了將近九年的素質教育,從書面上、口頭上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但是它卻比不上生活中的種種事物所給予我們的一切,因為身教重于言傳,活靈活現的瞬間使我們受益匪淺……

  爸爸是個體戶,開了家店鋪賣副食,我經常在那里幫忙。一次,店里來了一位老人家約六七十歲吧,我熱情地招待她。她買了兩瓶6.5元的鮑魚汁和一盒2.5元的涼粉,算好帳后我微笑著對她說:“總共15.5元。”老人家掏出一張20元的'鈔票給我找,我又說:“有沒有5毛錢?給我5毛!崩先思衣龡l斯理地說:“有。”然后給了我5毛錢,我拉開錢柜,利索地拿出一張5元和一張10元紙幣,“砰”一聲把錢柜推進去,找了錢給老人家,這一系列動作都好像習以為常似的。老人家接過錢后異常地看了看兩張紙幣,這時的我早已在店門口站著準備招待下一位顧客。站了片刻,老人家在背后說:“靚女啊,那些錢我給回你爸爸啦!”我回過頭去,懵懵地站在那里,想:“什么錢?那又關我什么事?”爸爸說:“你找回她多少錢?”這是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找多了10元錢,我支支吾吾地說:“啊?哦,找回她5元錢就對了!毙姨澃职譀]罵我,也許是因為……待我回過頭來,那個亮麗的身影也悄然走出了店門口,無聲無息地緩緩地消失在我的視野中……此刻我對那位老人家既感激有敬佩。感激是因為爸爸不用虧了那十元錢,現在掙錢不容易啊,每一分都積累著父母的血汗;敬佩是因為她誠實,人性的光輝使我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敬佩之情,也使我的內心感到欣慰。

  原來世界并非平時我們所想的那么糟糕,那么一無事處。就像夜晚的星空,無論多么黑暗,總會有璀璨的“明珠”鑲嵌!老人家那默默無聞的一舉使我對誠實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做人就是要這樣!不要被世俗的貪念玷污了我們純潔的心靈。

  如果我們生活在泥塘中,就要做一朵圣潔的蓮花;

  如果我們生活在黑夜中,就要做一顆璀璨的明星;

  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篇三: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暑假的一天,天真熱呀,來罐飲料解解渴吧。我打開冰箱,哎呀,只剩一罐了,我不由得縮回了手,沒舍得喝。

  這時,來了一個收廢品的阿姨,她身后跟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我上下打量著這個小姑娘,她穿著一件皺巴巴的,并不十分干凈的紅色半袖上衣,下身穿著一條黑“褲子”,那衣服有些大,很不合體。手里拿著一角已經吃得幾乎沒有瓜瓤兒的西瓜,“挺漂亮的小姑娘,怎么打扮成這個樣子”我不解的思摸著。爸爸叫我把陽臺上的空易拉罐拿來,我把那個盛空易拉罐的塑料袋提過來,“嘩啦”一聲,全倒在了地上,只見小姑娘蹲下身子,數著散落在地上的空易拉罐“一、二、三、四……”,聲音不大,是那種我也說不清楚的.鄉土口音!澳憧慈思液⒆印卑职仲澰S道:“多懂事。”我卻不以為然,哼,不就是數數嘛,誰不會呀。小女孩似乎有點害羞地沖著我和爸爸說:“二十三個,兩塊三”。正在她媽媽掏錢的時候,爸爸轉身回到屋里,從冰箱里取出僅剩下的那一罐飲料遞給了小姑娘,并從她手上拿過了那塊西瓜皮。小女孩用不解的目光看著爸爸,輕輕的搖了搖頭,沒有說話,“謝謝,謝謝!彼膵寢屵B忙道謝。

  “總共才賣了兩塊三,一罐飲料就值兩塊五,這可好,賣廢品沒賣多少錢,還賠了二毛,”我滿腹牢騷的嘟囔著,甚至還埋怨起小女孩子的媽媽,“收費品還帶著一個小丫頭,要知道他們來,我剛才把飲料喝了多好,哼!”爸爸把我叫到身邊,撫摸著我的頭說:“你看見她穿的是什么樣的衣服嗎?她手里的西瓜吃的只剩下皮了,還沒舍得扔;這么小的孩子就和媽媽一起出來謀生,這些事情你想過是為什么嗎?”當時,我只知道我沒舍得喝的飲料給小女孩喝了,誰會想得那么多呀。

  事情過了幾天,我本以為把它忘了?墒怯幸惶,在我家樓下,我聽見一個小女孩奶聲奶氣地對她媽媽說:“媽媽,我要喝水。”巡聲望去,小女孩穿著一件紅色半袖上衣,她媽媽正忙著整理收廢品用的三輪車,不耐煩地說道:“沒看見我正忙著了嗎,你就不能待會兒!”小女孩委屈地哭了。此時,一種不明的愧疚感涌上我的心頭,我想起了爸爸和我說的那些話,我頓時覺得這個小女孩是那么委屈,那么值得同情和愛憐。我飛快跑回家,拿了一罐飲料,送到小女孩兒手中,他用小手擦著眼淚:“謝謝大哥哥!蔽业男,感覺忽悠一下,一種以前從沒有過的愉快,就象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我為以前的想法感到慚愧,能夠幫助別人,比得到幫助還要快樂!

  篇四:乒乓球中的做人道理

  “叮---!泵烂畹姆艑W鈴聲響了起來,我和幾個同學狂奔到體育館。我們以打乒乓球為樂,打球讓我們可以暫且拋開書本。

  說到打乒乓球,還有一段歷史。剛上初中時,可以說對乒乓球一竅不通,當時不管和誰打都打不過。當時哪個感覺像一桶冰水澆到了心上——涼透了。但是要讓自己變強,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我決定練!這個信念決定了現在的技術,原來感覺枯噪無味的乒乓球變得非常有趣。人生就是這樣,所有事情都是開頭難,做了才有更深的體會。

  天天練,碰到的對手很多,而且都不一樣。我發現一個問題,球技好的人,球品也好。那種心高氣傲,一臉自負,一邊打球還一邊罵罵咧咧的人,總讓人打得不舒服,和他打球可能會讓人一蹶不振,大傷自尊心。而那些勝球不驕、敗球不餒的人往往讓人心悅誠服。

  打球要調整好心態,絕對不可以耍脾氣。打球一定要心平氣和,不可以心浮氣躁,太想贏球反而會一敗涂地,因為太急了就會搶攻,而對手的招式也會看不清。輸得多也要調整好心態,其實打球的真正含義在于玩得開心,而不在于分數。要贏得光明,輸得磊落。贏了只說明你一次成功,不必太過高興;輸了說明自己技不如人,別人的冷言冷語要承受,不用再找借口開脫,這就是比賽。

  其實生活和做人也是這樣,做事學習都要由壞到好,從不會到會,從一竅不通到融會貫通,一步一步都要走穩。做事要講究方法,否則會事倍功半。與人交際要隨機應變,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不可一味堅持自己的.立場,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

  做人是慢慢積累經驗的,經驗在哪兒,就在你的旁邊。

  篇五: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暑假的一天,天真熱呀,來罐飲料解解渴吧。我打開冰箱,哎呀,只剩一罐了,我不由得縮回了手,沒舍得喝。

  這時,來了一個收廢品的阿姨,她身后跟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我上下打量著這個小姑娘,她穿著一件皺巴巴的,并不十分干凈的紅色半袖上衣,下身穿著一條黑“褲子”,那衣服有些大,很不合體。手里拿著一角已經吃得幾乎沒有瓜瓤兒的西瓜,“挺漂亮的小姑娘,怎么打扮成這個樣子”我不解的思摸著。爸爸叫我把陽臺上的空易拉罐拿來,我把那個盛空易拉罐的塑料袋提過來,“嘩啦”一聲,全倒在了地上,只見小姑娘蹲下身子,數著散落在地上的空易拉罐“一、二、三、四……”,聲音不大,是那種我也說不清楚的鄉土口音!澳憧慈思液⒆印卑职仲澰S道:“多懂事!蔽覅s不以為然,哼,不就是數數嘛,誰不會呀。小女孩似乎有點害羞地沖著我和爸爸說:“二十三個,兩塊三”。正在她媽媽掏錢的時候,爸爸轉身回到屋里,從冰箱里取出僅剩下的那一罐飲料遞給了小姑娘,并從她手上拿過了那塊西瓜皮。小女孩用不解的目光看著爸爸,輕輕的`搖了搖頭,沒有說話,“謝謝,謝謝。”她的媽媽連忙道謝。

  “總共才賣了兩塊三,一罐飲料就值兩塊五,這可好,賣廢品沒賣多少錢,還賠了二毛,”我滿腹牢騷的嘟囔著,甚至還埋怨起小女孩子的媽媽,“收費品還帶著一個小丫頭,要知道他們來,我剛才把飲料喝了多好,哼!”爸爸把我叫到身邊,撫摸著我的頭說:“你看見她穿的是什么樣的衣服嗎?她手里的西瓜吃的只剩下皮了,還沒舍得扔;這么小的孩子就和媽媽一起出來謀生,這些事情你想過是為什么嗎?”當時,我只知道我沒舍得喝的飲料給小女孩喝了,誰會想得那么多呀。

  事情過了幾天,我本以為把它忘了?墒怯幸惶欤谖壹覙窍,我聽見一個小女孩奶聲奶氣地對她媽媽說:“媽媽,我要喝水!毖猜曂ィ∨⒋┲患t色半袖上衣,她媽媽正忙著整理收廢品用的三輪車,不耐煩地說道:“沒看見我正忙著了嗎,你就不能待會兒!”小女孩委屈地哭了。此時,一種不明的愧疚感涌上我的心頭,我想起了爸爸和我說的那些話,我頓時覺得這個小女孩是那么委屈,那么值得同情和愛憐。我飛快跑回家,拿了一罐飲料,送到小女孩兒手中,他用小手擦著眼淚:“謝謝大哥哥!蔽业男,感覺忽悠一下,一種以前從沒有過的愉快,就象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我為以前的想法感到慚愧,能夠幫助別人,比得到幫助還要快樂!

  篇六:做人要做一個好人

  不管干什么,都要做一個誠實的好人,不要做一個壞人。

  有一次,我沒有寫完作業,老師問我怎么回事,我騙了老師,說丟家了,結果老師說下午拿上來吧,我就在中午補完了,下午讓老師檢查了,老師夸我誠實,其實我的心里非常的慚愧,慚愧當初沒有告訴老師,我沒有寫完作業,而是騙了老師,我直到現在,還是仍然記著這件事,我發誓以后不會再騙人了,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好人,不做一個欺騙別人的`壞人。

  希望那些騙人的人,可以盡快看到這篇文章,做一個誠實的好人,成為一個真正的好人。

  這就是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篇七:做人的道理

  天人合一,物我一體,利人利己,害人害己。

  人為什么要講道德?做好人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不先解決,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提升我們的道德,也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做一個好人。而要正確認識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到對生命的看法。

  人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不管我們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一種不自覺的答案。因為我們怎么個活法實際上都由我們的人生觀支配著的。

  人從哪里來?從娘肚子來。到哪里去?到墳墓里去。這是人的生死給我們的最直觀的展示。如果把人的生命終始限定在這段時間內,那么“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就成為必然。一方面我們會注重及時行樂,另一方面我們不怕作惡犯過,因為大限一到,一了百了,又有什么可顧忌的?

  可是,我們深入地思考一下生命,就會覺得生命是延續的,而不是斷滅的。這種延續可以分為外延續與內延續。外延續比較直觀,比如出生前我們就以胎兒的形態存在于母腹中,而胎兒是由父精母血結合而成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種子是父母播下的,是父母生命的延伸,而父母的生命又是他們上一代生命的延伸,如此往上推,代代相連,無窮無盡。中國文化為什么要重視孝道,就是因為在我們身上蘊藏著一切祖宗上代的生命成分與信息,我們孝敬祖宗,實際上是孝敬自身。當我們有了兒孫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又在向下延續著,代代相傳,也是無窮無盡。因此,我們只不過是這種生命外延續的一個環節而已。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則是從另一角度論述了外延續。雖然他提出的人是由約6000萬年前樹上的猿猴變來這個假設遭到了宗教界人士的批駁,甚至被后來的考古發現所否定,但他所持的物種可變的觀點并非荒誕無稽。現在由于科學的發展,已到了通過改變遺傳基因來人為改變物種的地步,對他這種生物進化觀點自然也比較容易接受了。事實上,遺傳與變異是對立統一的。父母生的孩子像父母,但又不全像,這是因為基因的組合有所變化。如果基因有了突變,或通過雜交的方法

  則會導致生物變種。現代進化論認為,生物種在永遠變化著,“當今世界上幾百萬種生物全是由遠古時期地球上出現的微小原初生物演變發展而來,而原初生物則是在原始地球的演化條件下由無機物質合成的。”(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如果說一個物種的上下代銜接構成了生命外延續的縱向延續,那么這種進化論則展示了生命外延續中的橫向延續。如果這種理論能確證的話,我們不僅要認猴子為祖宗,還要認細菌、病毒為祖宗,甚至還要認無生命的東西為祖宗。一個人真能這么想,就會有物我一體的觀念,對天地萬物自然有了愛心,對一切生命自會珍惜,因為毀物殺生等于自殘自殺。

  如果說生命的外延續比較直觀,也比較好理解,那么生命的內延續則比較隱秘,需運用智慧的洞察。

  我們知道,人是由肉體與精神兩部分組成的,就象計算機是由硬件與軟件組成一樣。人的肉體不可能直接產生精神,就象計算機的硬件不可能直接產生軟件一樣。軟件這種無形的程序是通過人腦設計后附加上去的,也就是說計算機實質上不是“電器的腦”,而還是“人的腦”。這形象地說明了物質只能來自物質,精神只能來自精神的道理。父精母血的結合造就的是我們的肉體,這是物質來自物質的道理。我們的精神又從哪里來的呢?如果說我們的精神也是父母遺傳下來的,那么我們的精神應該是父母精神的再版,父母生的所有孩子精神也都應該相同。但事實卻作出否定的回答。有智力平常的父母卻能生出絕頂聰明的孩子,也有智慧超常的父母卻生出蠢笨無比的孩子。同是一母所生,有的溫順善良,有的卻忤逆兇暴。有的天資出眾,不學自通,有的卻生性愚鈍,久學不會。這種種現象使我們不得不得出一個比較理智而合理的結論:我們的精神來自自己過去的精神,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精神乃是我們過去精神的延續。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理解,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合乎常識的認識。精神的規律跟物質的規律是相通的。在物質世界我們知道有這么一條定律:任何物質既不能被創生,也不能被消滅,而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這條定律在精神世界也同樣適用,即人的精神既不能被創生,也不能被消滅,而只能從一種形體遷移到另一種形體。因此,從生命的內延續來看,不僅無機物、微生物、猴子會變人,人也能變回猴子、微生物、無機物,也就是說生物不僅在進化,同時也在退化,生生不滅,這是宇宙萬物輪轉變遷的至理。

  生與死只是生命內延續過程中形體轉換的兩大環節的標記。比如,胎兒的產生意味著父精母卵的“死亡”,嬰兒的出生又意味著胎兒的“死亡”,只是因為我們還不知將來會以何種形體繼續生存,我們才會害怕死亡,才會將人的死亡看作是生命的最后終結。對未來的無知是人產生恐懼的根源。文天祥臨死前并不畏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為他看到了比生命更為可貴的.“丹心”,比人生更為久遠的“汗青”。高僧大德臨終前十分平靜,因為他知道人世不是久留之地,有一個美好的極樂世界在等著他。

  古人說,“人死如燈滅!边@個比喻很形象。人一死,我們鮮活的生命一下子象油燈一樣地熄滅了,我們的肉體象燈芯的灰燼留了下來,我們的精神卻象一股青煙裊裊上升。所謂人,只是具有人相的生物體跟精神一時結合的生命形態。因此,生命的外殼是暫時的、易壞的,而生命的本性卻是持續的、不滅的。釋迦牟尼在過去世成佛前為什么能做到舍身飼虎,孔子為什么要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仁人志士為什么能做到“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證悟到了生命不滅的緣故。

  正因為生命是永恒的,人生才是珍貴的。因為人是一種能感受苦樂,也能分辨善惡的特殊生物,生命的提升或墮落只有在具有高度主觀能動性的人的狀態才更為關鍵,更具有決定意義。也就是說,生命如要獲得徹底的解脫,非要在人的狀態成就不可。

  承認生命永恒也是人講道德的基礎。因為人的精神不會隨著肉身的消亡而消亡,他還會采取其它的形式而存在,因此我們的行為必須對整個生命過程負責,我們所作的善惡遲早會得到報應。因為這個宇宙有著一條永恒不變的定律,一條支配著其它一切規律的規律,這就是平衡律,或叫因果律。所謂“有得必有失,有苦必有樂”,“天道好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便是對這條“平衡律”或“因果律”最生動的注解。

  只要我們觀察一下周圍的一切人事現象,就會發現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受因果支配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種下的是瓜,以后結的肯定也是瓜;收獲豆子,肯定是以前播下了豆子。因為有因果這條定律存在,推測與預測才成為可能。觀云預測天氣與看相算人命運利用的是同一定律,只不過一個是用于自然現象,可變因素較少,預測的準確率較高,人們便認為是“科學”,因而覺得可信;而看相算命,因為人的可變因素多而復雜,預測的準確率往往并不太高,人們便認為是“迷信”,而斥之為虛妄。這種可變因素在傳統文化里稱作“緣”。因為有緣的存在,使因果關系變得錯綜復雜,甚至使人產生錯覺,因而否認宇宙這條最根本的定律的存在,尤其當它體現在人身上時,最典型的認識便是“因果報應是迷信”這句斷語。

  “因果報應”是宗教用語,它的含義就是俗話說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物理學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即作用力多大,反作用力也多大,你往墻上打一拳,打得多狠,墻的反擊也多狠,這個我們容易理解,認為是“科學”。可一到人的善惡上,我們卻要視之為“迷信”,這如果不是別有用意,就是因為智慧不足,不能看清因、緣、果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的緣故。

  因為有緣的介入,一因可以有多果,一果可以有多因,因可以不成熟為果。同樣一顆種子,如播在貧瘠的土壤上,苗子就長不好,甚至結不了果;如播在肥沃的土壤上就可能得到豐收;如缺乏水分,種子就不會發芽,長不出苗。要獲得豐收,可以通過改良土壤,或添加肥料,或精心護理。因為種植與收獲的時間比較短,我們能很容易看清因、緣、果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會把因看作緣,或把緣看作因。但體現在人身上,由于因果成熟的時間較長,我們有時就會迷惑。如我們某天一著涼得了感冒,往往會把著涼當作感冒的原因,一吃藥感冒好了,又會把吃藥當作病愈的原因。但是往深里推究一下,我們在同樣的氣候條件下,有時會感冒,有時卻不會感冒;或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卻不會感冒;有時一吃藥就靈,有時怎么吃也不好;或有的人一吃就靈,有的人怎么吃也不管用,這說明氣候條件與吃藥只是一種緣,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的抵抗力與體質的問題。至于抵抗力與體質為什么差,又有更深層的原因。追究到最后,可能與我們過去所做的惡事有關。由于緣的不同,因果成熟的時間是不確定的,因此,這個“過去”也許是幾秒鐘前,也許是幾年前,也許是幾百年、幾萬年前。這種因果成熟時間的不確定性,是我們對因果律產生懷疑的根本原因。如人們對因果報應最常見的質疑便是:“某人那么善良忠厚,可一生多災多難,而且多病早死;某人心狠手辣,壞事做盡,卻能享受榮華富貴、高官厚祿。”殊不知此生多災多難,是他過去久遠年代為非作惡的報應,而此生的善良忠厚則為將來的生命種下了善因。此生享受榮華富貴、高官厚祿是他過去久遠年代行善的果報,而此生壞事做盡又為來生種下了惡因,以后肯定逃脫不了惡報。正象古人說的:“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币虼,從因果律的觀點來看,絕對不會有損人利己的道理,因為對人好就是對己好,害別人等于害自己,也就是說,害人害己與利人利己永遠是統一的,而這正是做人必須要講道德的基石。但是,如果我們的智慧未開,我們的目光肯定是短淺的,這個過去與將來是看不到的,我們對因果就不會有畏懼之心。沒有畏懼之心,我們就不會約束自己的言行去積極行善止惡,這樣我們就會繼續造惡,不斷接受痛苦的惡報,我們的生命質量會越來越低,直到我們的生命到了承受痛苦的極限,也許我們又會回頭。生命就這樣在不斷地輪轉著。

  我們為什么要講做人?因人是社會人與自然人的統一。作為社會人,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存在成為他人的負擔,不愿成為危害他人的人,或為他人所唾棄的人。我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一個能給他人帶來幸福的人。作為自然人,我們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在精神上不想有愁苦憂惱,在肉體上不想有病患傷痛。但是,我們如果不從根本上把做人的道理搞清楚,這種美好的愿望不過是夢幻泡影而已。

  做人是擺在我們面前最現實的一件事,也是人人回避不了的一件事。怎么做好人是人生最難的一件事,需要我們付出畢生最大的努力。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而我們的身心是否安樂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受著,我們的苦痛只有我們自己承受著,就是親人想分擔也分擔不了。身體無病痛,精神無煩惱,這是古希臘哲人對幸福的定義,也是我們做人的最高理想。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古人叫修身、修行或修道,我們現在則叫做“做人”。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起點,也是根本。自己人做好了,家庭才會和睦,國家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和平。離開做人,講“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是空洞的。如果我們人確實做好了,我們自然會愛集體、愛祖國、愛父母、愛世上一切人,甚至愛宇宙間的一切生靈,對他人他物自會心存感恩之心,并愿為他們奉獻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乃至生命,以報答他們在漫長的生命長河里賜予我們的無盡恩德。

  篇八:做人的道理

  如何做人?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 平時我們經常聽到“做人難,難做人”的感慨,也經常能感受“先做人,后做事”的領悟。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謂教養,就是應該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應該是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教養。

  人到世間,不是為苦惱而來,所以不能天天板著面孔,整日憂愁、悲傷、苦惱、失意,這樣的人生沒有樂趣,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這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心平氣和,它就還你一個心平氣和;你氣勢洶洶,它也還你一個橫眉冷對。樂聽贊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種心態只會像鎖鏈一樣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們,才可體驗自在與快樂。擁有一顆快樂之心,見到的就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見到的則只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與其對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快樂不在心外尋求,只能在心內尋得,心中若然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可以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歡喜充心,愉悅映臉,樂觀向上,這樣就能站成一座豐碑,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人生苦短,與其事事張弓拔弩,不如學著“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己樂觀了沒有。

  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狹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賞識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為你的仇敵而怒火中燒,燒傷的只能是你自己。忍不下一口氣,就惡言刀槍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分得意,就嫉妒誣陷,這樣的人生只能昏暗無光,路會越走越窄。人間的是非善惡喜樂,世道的好壞、冷熱、榮寵,要放寬肚皮,坦然接受,路才會越走越寬。寬容不是懦弱、退縮的壓抑,而是一種忍辱負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識實相、敢擔當、懂化解融通。為他人著想,是為自己鋪路,寬容不是縱容,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考慮的`是別人的自尊和承受度。善待別人,等于就是善待自己,無論生活受到怎樣的傷害,不必忿忿不平、耿耿于懷、懷恨在心,學會忘記,忘記是對自己的最好保護,學會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磨礪自己的機會,心靈充滿陽光,生活自然充滿燦爛。所以,做人要問問自己寬容大度了沒有。

  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辦事,把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遠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會,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惡勞,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成就大事業。從不獲勝的人很少失敗,從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闖敢干,少言多行,決而不斷,斷而不行,必然貽誤時機。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對工作拈輕怕重,好高騖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先掃一屋,才能掃天下,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小節做起, 從點滴細節做起。做老實人,講老實話,干老實事,這才是長久和根本。所以,做人,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否實在。

  有知識不等于有智慧,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應用,知識就失掉了價值。知識是靜態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沒有智慧,充其量不過是一本記載著知識的書。智慧是頭腦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有勇氣能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能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有智慧卻能分辨出何時能改變,何時不能改變,知道什么時候“為”,什么時候“不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知道熱愛做什么樣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樣,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沒有智慧,方向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智慧有時就是一種權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絕極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務實發揮影響,用冷靜掌控抉擇,用自覺端正態度,用學習積累經驗,用勇氣放棄包袱,這就是智慧顯現。對弱者,光關心不夠,要幫助;對下屬,光公正不夠,要善良;對別人的失誤,光原諒不夠,要忘記;對自己的未來,光夢想不夠,要行動?詹拍苌郏瑢W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學習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橫蠻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個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談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沒有智慧。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 身正心安魂夢穩。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無私天地寬,表里如一襟懷廣。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就會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謀私,不貪利,不文過飾非,不偷奸;,不阿諛奉承,不溜須拍馬,不陽奉陰違,平等待人,公正處事。說話有根有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該說的就說,該做的就做,說的都是真話,做的都是正事。心術不正、故弄玄虛、口是心非,用心計,耍手腕,當面一套,被后一套,臺上說君子言,臺下行小人事,談何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一定要問問自己是否正直、公道。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自蟻穴,細微可不慎。恭為德首,慎乃行基。謹慎是“不糊涂”的基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人生在世,有招來災禍的言語,有招來恥辱的行為,要建功立業,當然要格外謹慎。低調做人,虛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遠慮在先,就能近處無危。處順境飄飄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必定難成大氣。“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看的是你的功力和定力,低下頭的時候,也要學會抬頭看看天。靜觀默察,心如止水,謙虛謹慎,則事易成。謹慎還是遠離危險,確保安全的良方,靠謹慎比靠魯莽更能制勝,只有謹慎,才能穩操勝券,所以,做人一定要問問你謹慎了沒有。

  以上九條,并非十全十美。人非圣賢、完人,怎能無瑕疵,怎可無遺憾,要想面面俱到,全能全有,從古之今,未曾有之。但世間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我是誰?我怎樣如何做人?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到哪里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們必須時時問問自己,叮囑自己,給自己亮起一盞心燈,磨礪自己,這樣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你說是嗎?

【做人的道理作文】相關文章:

做人的道理作文08-21

(精選)做人的道理作文04-02

做人做事的道理03-13

做人的道理作文(精品)04-02

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作文09-08

做人的道理作文實用[12篇]12-14

做人的道理作文精華14篇04-06

做人的道理作文優選3篇04-01

【合集】做人做事的道理7篇03-13

做人的作文10-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区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