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級管理工作觀念
馬克思說:“必須完全保持紀律,否則一切都會陷入污泥中”。鐵的紀律,是任何團隊組織形成強大戰斗力的重要保證。因此,強化紀律要求、規范學生行為對于提高學生成績至關重要。那么如何管理、如何規范呢?我認為應從群體教育和個別教育兩大方面入手。
一、強化群體規范教育班級管理
群體規范教育,就是為了告訴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應當做什么和不應當做什么,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會有什么后果、懲罰。群體規范一旦形成,便要求成員遵守它、服從它。教育學生遵守班規校紀,一是強制手段,二是影響學生心理來實現,二者缺一不可,當然在操作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 一開始就壓出褶兒來”。為了給以后的工作掃除障礙,迅速形成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班集體,每接手一個新班級的開始工作至關重要。(1)開好第一次班會。第一次班會是在學生報到當天開,講清紀律要求,包括一日常規、課堂常規、自習要求、出勤制度、請假制度等。比如規定自習課不得交流:說話、傳紙條、打手勢等都是交流方式,都容易導致自習秩序混亂,破壞學習氛圍,因此必須明確處罰條例,違反者嚴肅處理。使學生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了會有什么后果,從而起到警示、約束作用。(2)言出必行,令行禁止。紀律約束條例制定后,關鍵在于狠抓落實,否則就是一紙空文。紀曉嵐有句名言很有道理:刑罰之第一要義在于使受刑者深感其痛。對于違紀者必須按規定嚴肅處理,只有深深刺痛他才能震撼他。所謂“響鼓就得重錘敲”,隔靴搔癢,無濟于事。
2、“無威嚴不足以立權威”。班級管理工作要做到事半功倍、卓有成效,必須樹立教師權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搞好學科教學,贏得學生認可。教學始終是老師的生命線,教學質量不高就難以贏得學生的尊重,其權威性也將大打折扣。(2)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班級管理不怕嚴,怕嚴而不公,不公則不能服眾。(3)身體力行,以身示范。我們要求學生早7:20、午2:20到班,班主任也應盡量按時到班以垂范學生、鼓舞學生。過去幾年中,我每天堅持按時到班,包括周六日,這樣學生就不敢也不好意思遲到。遲到反映的是學生精神的懈怠,這是學習的大忌,必須嚴抓。(4)與學生保持距離。老師與學生在法律上、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管理中老師是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學生在接受管理中就要服從。當然這里我并不否定教師的服務職能。
3、創建自己的班級文化。學校有校訓,班級也應有班訓,它是班級文化的濃縮,可有效的對學生實施心理影響。我所帶班級第一學期的板報主要內容就是班訓和紀律要求,目的就在于以此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時刻警醒他們。我們的班訓包括勸學、品質修養兩方面內容,即:敬業、責任、服從、誠實;自信、頑強、勤奮、守紀;多讀、深思、虛心、躬行。利用班會解讀其內涵,使學生真正領悟,在學習、品質修養方面形成好的作風。此外,利用歷史教學、集體活動、時政新聞等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隊協同、拼搏向上精神,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關于紀律要求我的班級始終有四條訓誡,即所謂“四條高壓線”:不得打架斗毆、不得干擾教與學、不得攜帶手機、小說、隨身聽、管制刀具等學習無關物品入校、不得涉足網吧、舞廳、游戲廳等不宜場所。上述四條都是嚴重違紀、影響惡劣,若有違反必嚴肅處理,以此警示我的學生自覺守紀。
4、勤轉、多看、深思、細察,防患于未然。師生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壁壘,所以老師通過學生了解的班級情況是有限的、也未必及時。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多深入班級,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生活經驗積累也不充分,因此班中偶發事件難以避免。偶發事件當然帶有突發性,要求班主任迅速作出判斷并作出相應處理。偶發事件有的適合個別處理,耐心的做思想工作;有的適合通過集體活動形式解決,若以集體活動形式解決就不能就事論事,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概括性,如“勿以惡小而為之”、“于細微處見精神”等,這樣才能起到整體規范教育的作用。
我們強化群體規范教育,并非要“管死”學生,首先沒有這個必要,其次你也根本管不住。目的在于通過這種強化管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當習慣成自然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所謂不求人人都成材,但求人人都成人。
二、 努力作好個別教育工作
班級工作中應貫徹一條原則,即平行原則,即班級既要教育集體,又要通過集體活動、優良的風氣、正確的輿論教育個人。只有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達到教育目的。我這里的個別教育,特指對兩頭“冒尖”的學生即優秀生和后進生的教育。在個別教育中,目前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對于優秀生有的班主任易忽視;二是對后進生有的班主任往往因畏難而放棄,忽視和放棄都是不對的。因為優秀生難以全面優,后進生未必處處差。正確的做法是因材施教,長善救失。
1、對優秀生的個別教育。在人們心目中,優秀生一般是指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守紀的和不惹是生非的學生。這當然無可非議。但是作為班主任決不能停留在這個水平上認識優秀生。正因為優秀生的“優”班主任更要注意發現、防止和消除優秀生可能有的甚至已經有的缺點和錯誤。因為成績優秀,也許他只埋頭讀書,不關心集體、不關心國家大事,也可能驕傲自大、脫離集體;老實聽話,也未必有較強的發展能力和前景;有的優秀生則在校一副面孔,在家又一副面孔,對父母無禮、懶惰等,形成雙重人格。所以,正是為了優秀生更健康、全面的發展,班主任有責任加強對優秀生的教育培養。首先,對優秀生要有更高、更嚴的要求。班主任必須克服“好馬不用鞭子催,響鼓不用重錘敲“的錯誤觀念。有的班主任認為優秀生各方面自覺性比較高,不必管得過多過嚴,這種缺乏嚴格要求的態度,對優秀生的成長是有害的。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而有的班主任擔心“重錘”,會把鼓敲破,挫傷優秀生的積極性,這種顧慮沒有必要,只要我們的要求符合學生實際,通過他們的努力是能達到的,可以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次,要教育優秀生嚴于解剖自己,使其懂得“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爭上游,爭得上游莫驕傲,還有英雄在前頭”的道理。要教育優秀生有自知之明,不能只看自己的優點和成績,更要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善于看到和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不斷進步。
2、有效轉化后進生。所謂“后進生”一般指那些品德不良或思想基礎和學習基礎都很差的學生,也被稱之為“單差生”或“雙差生”。后進生在班上所占比例雖小,但活動能量大,影響面廣,常常妨礙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加強對后進生的個別教育,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這是保護健康學生、培養班集體的需要,更是挽救后進生的需要。對后進生望而生畏、聽之任之是非常錯誤的。對后進生的教育仍然堅持兩手,既要有一定的強制手段,更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長期作好轉化工作。要想“轉化”,先得“感化”,這是一句名言。在后進生的教育轉化過程中,應該特別強調指出的是,要充分掌握尊重其人格,尊重其自尊心。這是教育轉化后進生的關鍵。
自尊心是人的一種天性,人都有自尊的需要,中學生尤其如此。他們一方面喜歡別人尊重自己,另一方面又往往不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又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心,不懂得怎樣取得別人真正的尊重。這種矛盾,常常是中學生發生一些可愛又可笑的矛盾和爭吵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
后進生尤其有一種復雜的病態自尊心理。表面看起來好象后進生什么都無所謂,其實不然,實際上后進生的自尊心理極其強烈。后進生因為“雙差”,他們行為表現惹人嫌、遭人煩。后進生自尊心理所要求的與他們實際所得到的,往往形成反差甚至尖銳的矛盾。這種情況極易導致其形成一種病態的自尊心理,他們往往懷著一顆冷卻和被扭曲的心過日子,總是固執地用冷冰冰的眼光和方式看問題。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總是老子天下第一,破罐子破摔,任你罵來罵去,自由散漫、目中無人、我行我素,胡作非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幼稚的和做作的自我情感享受,是其病態自尊心理的一種自我滿足行為,其本質是脆弱的。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轉化后進生時,一定要避開這種病態心理的鋒芒,杜絕任何傷害后進生自尊心、侮辱后進生人格的言論和行動。否則容易導致師生關系尖銳對立或促使后進生作出過激行為,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對后進生要有教育的愿望、改造的雄心,更要有轉化的的耐心、細心和藝術,精雕細刻,潛移默化。必須承認,對后進生的個別教育,實在是對班主任的意志和毅力、知識和能力、思想和作風的嚴重挑戰和考驗。我想隨著時代的進步,班主任工作必將走向專業化,否則我們難以應對今后的學生。
總而言之,我認為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堅持從嚴治班,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恒,嚴慈相濟,我們就能夠創建良好的班集體,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
【班級管理工作觀念】相關文章:
談初步空間觀念的培養03-03
班級的公約09-14
熱愛班級的03-11
班級的規定03-10
對班級意見03-09
對班級的建議03-29
對班級的意見03-16
班級的目標05-10
(經典)對班級的意見06-14
班級考核細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