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厚積薄發作文
談厚積薄發作文1
老子曾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厚積”是“薄發”的前因,“薄發”是“厚積”的后果。
只有“厚積”才可能“薄發”。書圣王羲之若不苦練,怎么入木三分。達芬奇若不畫雞蛋,怎能創作“蒙娜麗莎的微笑。”李兆基如不在創業之前接受商業社會的熏陶去磨練自己,又怎能白手起家,成為香港富翁……因此做大事,需先打“地基”,根深而枝葉茂盛,樹倘若扎根不深,則易被自然界中任何事物所摧毀。人也一樣,無論想學什么,想做什么,都因該注重基礎。高樓大廈平地起,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盡其源;思源之安者從積其德義。成功之人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積累,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任何成功者的背后似乎都有一段“厚積史”。都有一段“痛苦”為之鋪墊。追憶古人,有韓信報恩漂母,一字千金。有伯牙襯章古琴,以報鐘子期之知遇;亦有“銜王不結草。”的不渝誓言……莫忘成功背后的付出,莫忘“薄發”前的“厚積”。
想要“薄發”只有“厚積”。蘇步青在參加第三次人名代表大會時抓緊完成《反射學微分幾何》,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一千本多本參考書籍。“圍棋之神”“昭和棋圣”吳清源,用盡一生去刻苦專研,黑與白的思忖牽絆了他的.一身,于歷史洪荒中縱橫手淡。一落子,便道盡千古哲思。“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來一條縫,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一尺進一尺,不斷厚積,飛躍以來,突破隨之……
“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仲永杖生奇才。忽視后天的努力,最終泯然眾人。”法國皇帝曾因一個“馬掌釘”斷送江山。“由此可見厚積之重要。小而言之,關乎個人生命。大而言之,關乎國家之存亡,民族之興衰。
水滴石穿,始信厚積薄之功。無論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不斷修明自身一點一滴地由內而外厚積力量,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生命,總是于內里的豐盈中,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談厚積薄發作文2
許多的時候,我們都會領悟到一些處事,做人的經驗。亦或是將來的某天,我們可以把以前所領悟或知道的發揮出來。例如“文學家”(只是舉例說文學家)。發表一篇文章。或者通過文字來說出自己對某些事的看法,一鳴驚人,瞬間成為了我們所謂的文學家。但,事實卻不是這樣。也許在我們眼里,他們屬于一鳴驚人,實際上卻是文學家通過日積月累。積累出來的果實,說到這。我們也就想到了一路詞語。“厚積薄發”。
說到用:厚積薄發來形容這些人,我感覺還是不夠準確的。“厚積”我想還是對的。而“薄發”就偏了一點,也許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吧。比如我們身懷絕技。等到別人讓你表現的時候。成效就只能說意思意思。大多表現的是九牛一毛。是表現者故意讓別人猜不透他么?讓別人對你更有興趣么?也許吧。但,大多是的時候則是環境影響了你。也是中國的傳統影響了你。是什么傳統呢?就是“厚積薄發”從小我們就聽到過這個詞語。那時候我們不知道是什么含義。但他卻在潛意識中伴隨著我們成長著。就像是在我們心中盤踞的樹根,等到我們明白了它的含義的那天。樹根就像得到了泓泉一樣奮力的生長。成長為了一顆大樹。而這棵樹。也成為了我們思想的禁錮。也正是這個思想的禁錮。成為了我們前進的阻力“在該發揮的時候只會厚積薄發”而不會“厚積厚發”。
為什么有的時候同樣努力同樣積累的兩個人,到最后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獲?是命運么?不是。是因為失敗的那個不懂得在不同的場合要不同的發揮的道理。該展示自己的時候,就應該努力展示。因為你以前的積累不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么?到事實恰恰相反。失敗的那個只懂得厚積薄發而不懂厚積厚發的道理。特定的場合,努力的發揮自己的優點來更好地展示自己。而不要藏頭露尾。現在的`社會“競爭”才是王道。藏頭露尾,確切說是在某種角度上埋沒自己,認清社會的殘酷,沒有誰會放著眼前好的不用而去冒險挖掘一個自己感覺不好的潛力股。因為沒有誰喜歡去冒險。也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幾個“伯樂”.
但世事不是所有的都要厚積厚發。因為萬事沒有絕對。我們要看清環境。來確定是否合適,假若看不清環境的本質。就會弄巧成拙。從而失敗而歸。只有看清條件,環境的前提下。爭取的發揮自己,才能更好更快的走向成功。
【談厚積薄發作文】相關文章:
談“厚積薄發”作文07-30
談“厚積薄發”作文【合集】09-25
談厚積薄發作文08-31
[熱門]談厚積薄發作文09-13
談厚積薄發作文[薦]10-15
談“厚積薄發”作文11篇(優秀)12-16
談厚積薄發作文(必備4篇)09-22
厚積薄發作文07-03
【薦】厚積薄發作文11-21
厚積薄發是致勝的魔杖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