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門石窟作文(精選3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游龍門石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龍門石窟作文 1
今天已經是我們游玩的第五天了,我們來到河南,去了名揚中外的五A級的旅游景點——龍門石窟。
我們請了位導游,買了票,便出發了。我們先來到了一個叫不出名字的洞,那兒有高高的石壁,石壁上有數不勝數的小洞,每個洞里都是些觀音、如來等神仙的雕像,可惜的是這些佛像大多都是沒頭的,只有身體,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為什么呢?經過導游地介紹,我們才明白。外國人侵略我們中國時,佛像被他們發現了,就用石頭敲走了佛像的腦袋,可是為什么要敲走頭呢?原來佛像中最寶貴的就是頭部了,這樣敲下來,一定可以賣很多錢。欣賞到這里,我覺得外國侵略者真可惡,也為沒有面容的佛像而感到惋惜。
接下來,我們繼續前進,不一會兒就到了萬佛洞,為什么叫萬佛洞呢?因為萬佛洞的墻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拇指大的小佛,有一萬多個呢,非常壯觀!
經過萬佛洞,我們到了龍門石窟的最大的窟,中間有個如來佛祖的石像,這個石像是最完整的,也許是侵略者無法敲到的緣故吧!無論怎么看,他都微笑著 “看”著你,讓我們在這遠離家鄉的客地又多了一種親切感。這尊佛像很高,約有十層樓的高度,一個1米80的人也比不過這佛像的耳朵,他的耳朵竟有兩米高,讓我們不由自主感到雕刻佛像時的.艱辛。
繼而,我們去看一個觀音,這個觀音右手拿瓶子,左手拿楊柳,只不過楊柳向后甩,十分悠閑,所以命名為“下班的觀音”。這個觀音和別的一樣,是沒頭的,可想而知,有頭的“下班觀音”是多么的生動,據說他的頭保存在外國的博物館里,我們中國人沒能把他接回國,因此我覺得非常遺憾!
我們還去了蓮花洞等石窟,龍門石窟真是名不虛傳,不愧是五A級的旅游景點啊!
游龍門石窟作文 2
星期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就聽爸爸說要帶我去洛陽的龍門石窟游玩,我高興極了,一下子就從床上蹦下來。
天氣格外清朗,爸爸駕著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我們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奔波,終于到達了洛陽的著名景點龍門石窟。一進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群結隊的游客,隨后我們找了一名導游,我們一邊觀賞,一邊聽導游解說龍門石窟的來歷: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從北魏至北宋400余年開鑿有2100多個窟龕,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它不僅體現了佛教文化,更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書法碑刻藝術。一路上幾乎所有的石壁上都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著、有的立著、有的在微笑、有的在發怒……樣子千姿百態。
跟隨著導游的介紹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盧舍那佛像跟前,在盧舍那佛像面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很渺小,導游講這尊佛像有17米多高,僅其頭部高度就達4米多高,他的面部表情看起來慈善安詳,好像在為我們的祖國祈福。
隨后我們又觀賞了潛溪寺、賓陽中洞、萬佛洞、蓮花洞等著名景點。其中蓮花洞中有一個最小的佛像,它僅有兩厘米大小,被稱為“微雕”。
不知不覺觀賞完整個景區已是下午4點多了,但我一點也沒有感到累,我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這壯麗的瑰寶而驕傲!
游龍門石窟作文 3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市區南側,它和云岡石窟、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列為中國四大石窟。
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洛陽龍門石窟游玩。一入景區,“龍門”兩個大字展現在眼前。龍門石窟有石刻佛像十一萬余座,所以,繼續往里走,看到了是一些小型但雕刻精美的石窟,但有一些卻被盜獵分子偷盜走了。繼續,映入眼簾的是賓陽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內,他們衣裙飄飄,看起來那么慈祥、端莊,像是在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我們來到了萬佛洞,這里就像一個佛像的世界,高的佛像有7、8米高,而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高!看都看不清楚。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態威嚴。洞里面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術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們是怎樣在這峭壁上造就這不平凡的奇跡的'。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無言地訴說著這段傳奇般的歷史故事。
繼續往里,來到奉先寺,看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尊佛,登上石階,看清了這尊佛的真正容貌。一尊大佛被雕刻在中間,兩邊各有幾尊人物,有天王、阿難、力士等。經過向導的講解,得知:這尊大佛名叫盧舍那大佛,她是龍門石窟近十一萬造像中,體型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最富有佛教藝術特色的雕像。她通高17.14米,光耳垂就有1.9米呢!看到這尊大佛,我的心中不免出現這樣一組情景:一位位刻師爬上峭壁,由于大佛頭部太高,所以經常有刻師墜下山崖之事。他們終于在唐高宗上元二年除夕之前雕刻完成了,但是,也摔死了許多雕刻師。所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幾座雕刻品是用血和汗換來的。
龍門石窟游完了,但那一尊尊石像卻留在了我心中。為古人精湛的石刻技藝,深刻的藝術造詣而折服。
游龍門石窟作文 4
我常聽人說,坐落在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的龍門石窟景色壯觀,馳名中外,是雕塑藝術的寶庫,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今天,我們全家來到龍門石窟,終于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心愿。
遠望龍門山,山上的樹木十分茂密,大樹小樹肩并肩親密地挨著,蒼松翠柏,清秀挺拔。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賓陽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內,他們衣裙飄飄,看起來那么慈祥、端莊,像是在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然后我們參觀了萬佛洞。這里真是一個佛像的世界。他們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七八米高,最小的卻只有二厘米多,連眼睛都看不清楚。這些佛像神態各異,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態威嚴。洞里面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術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們是怎樣在這峭壁上造就這不平凡的奇跡的。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無言地訴說著這段傳奇般的歷史故事。
我們拾級而上,最后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壯觀的一個大佛——她就是聞名于世的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是唐代塑造的,她高17.4米,光耳朵就有1.74米長。原來我在電視屏幕上、宣傳冊上都多次見過她,對她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可站在真正的盧舍那大佛前,我還是感嘆不已。仔細端詳,大佛的面容端莊秀麗,一雙眼睛顧盼生輝,流光溢彩,手指的關節清晰可見,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圓潤逼真。整個佛像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怪不得盧舍那大佛已經成為宣傳洛陽的名片,馳名中外呢。
龍門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這神奇的地理環境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這絕妙的文化遺產。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壯觀的景色中,它使我陶醉,使我流連忘返。
游龍門石窟作文 5
“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陽,有這樣一處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歷盡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馳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
趁著金秋國慶假期,爸爸媽媽帶我到了龍門石窟游玩。
走進龍門,兩排林木郁郁蔥蔥,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種韻味。墻上的每個小窟中都有佛像。別看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勢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雙手放在腿上,目視遠方,讓人感到溫暖;有的雙手合十,虔誠閉目,仿佛在祈禱什么;有的眉頭緊皺,面目猙獰,盯著什么地方,讓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據了我整個眼睛。那尊佛名叫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頭部就足足高4米。他發髻呈波浪形,面部圓潤,眉毛如那彎彎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閉,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視山下的'伊水。嘴角藏著隱約的笑容,顯現出他的慈祥與平靜。他的表情就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捉摸不透,嚴肅中帶著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絲神圣與威嚴。我不僅贊嘆這驚人的高度,也佩服這精湛的技藝。
漫步伊水邊,夕陽的余暉灑滿水面,猶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裝,優雅而平靜。微風輕拂湖面,層層漣漪蕩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臉上漾起的微笑,讓人舒適。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打鬧,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次洛陽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自然風光的美麗,也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游龍門石窟作文 6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旅行,游玩赫赫有名的洛陽龍門石窟。
之前聽媽媽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哇!龍門石窟可真偉大,我一下子對它憧憬起來。
一下車,我就看到一片人山人海,看樣子這里果然名不虛傳。走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那大大小小的圓形洞,洞里有栩栩如生的佛像,精致萬分!這些佛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雙眼緊閉,有的面目猙獰,雕刻的十分生動。然而,有的佛像卻沒有臉,令我很好奇,聽導游說,是被外國侵略者盜取的,我聽后十分憤怒。那個時候,祖國落后就會挨打,所以才會丟失這么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接著往前走,看到了一個既驚艷又壯觀的佛像,這座佛像有18米高,僅頭部就有4米高,耳朵長1.9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她博大而壯美,慈祥和善,方額寬頤。傳說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
我真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多么偉大啊!那個時候沒有電鉆,沒有大吊車和升降梯,他們就是用雙手一點一點開鑿出來,每一個佛像都流淌著汗水。我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要用心保護龍門石窟,讓它更加輝煌,更加美麗。
夜晚,我躺在床上,回想著白天龍門石窟那不計其數的小洞,栩栩如生的佛像,慢慢地進入了夢鄉。夢見我把那些缺失的部分找了回來,讓那些佛像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游龍門石窟作文 7
我的家鄉在洛陽,洛陽是九朝古都,它擁有許多的名勝古跡,龍門石窟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去洛陽八大景之首的“龍門石窟”游覽。
龍門石窟距洛陽市南十公里,依山傍水,景色優美,它全長大約有一公里。
走進龍門石窟,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由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元帥親筆題寫的“龍門”二字。前方不遠處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從山上淙淙地流下來。
我們邊走邊看,最小的石佛只有兩厘米大小,雕刻得非常精致,叫人驚嘆。隨后,我們來到了龍門最大的石窟——奉先寺。我們先看到的是盧舍那大佛,她大約有十七米高,頭有四米高,耳朵有兩米長。從正面看盧舍那大佛儀表端莊,面帶微笑地俯視著我們,從下面仰望,她威嚴地盤坐在蓮花座臺上,她的手一只在上,手心朝下,另一只手在下,手心朝上,據說:因為它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她的這個動作表示“天下唯我獨尊”的意思。導游說:奉先寺完工于武則天統治的唐朝鼎盛唐時期,所以她的面容與武則天有些相似。在她的身旁還雕刻有七尊佛像,兩尊是她的弟子,五尊是天王,這七尊佛像神形兼備,巧奪天工。
游覽了龍門石窟,我心中不由得贊嘆:龍門石窟真是我國石雕藝術的寶庫啊!我是個洛陽人,我為洛陽而驕傲!
游龍門石窟作文 8
中秋佳節,我和爸爸媽媽踏上西行的列車來到九朝古都——洛陽。洛陽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4、5月份的時候,牡丹花就會開遍全城,可惜我們到那時,早已過了時節,但是我們看到了著名的龍門石窟。一下火車,我們就奔向81路公交車站,81路公交車帶著我們一路狂奔,半個小時就把我們送到了龍門石窟。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刻著“龍門石窟”的超級大石頭,許多游客都在那里留影紀念,我也拍了一張。接著我們又去買票,票價真貴啊,我的就已經60元,爸爸媽媽的.都100多塊錢了。我們拿著門票,先去西山風景區,遠看山上有許多大窟窿,近看原來是各種各樣的佛像。
首先看到的是禹王池,水池上有小瀑布,水十分清澈,水底長著綠藻,水中有小金魚在嬉戲,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據說,禹王池的水溫常年保持度,冬季水溫高,所以禹王池上空有霧。接著我們去看了鯉魚池,池里刻著兩條鯉魚在玩耍,正中央有一個像瓶子的東西,我用手從里面弄掉一點水,它卻又冒出來一點。有一次我摸鯉魚,不小心摸到了泥巴,于是我趕緊用水洗掉。
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又稱大日如來,身長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這尊佛像可真高呀,一個耳朵就比我整個人高40多厘米。據說,盧舍那大佛的臉就是仿照武則天的面容雕塑的……
龍門石窟真是鬼斧神工!
游龍門石窟作文 9
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座落著聞名世界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們就瀏覽了四大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到了那里,買過票以后,我們乘坐觀光車去景區,道路旁邊有一種樹,這種樹的樹葉有黃色和紅色樹葉,非常漂亮。
到了景區門口,我先看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伊河,河面又長又寬,長得看不到盡頭,河面上碧波蕩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橋,叫龍門橋,這座橋是仿照趙州橋建造,比趙州橋要長要寬。
往里走,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這個水池叫禹王池,是為紀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來,一群群石洞映入眼簾。這些洞有大有小,里面有許多佛像,形態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遺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壞,殘缺不全,有的沒有了頭或者手。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大佛,這個大佛叫“盧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個子還高呢!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帶微笑。旁邊有幾個小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真讓人驚嘆呀!
還有一個萬佛洞,中間是一尊阿米托佛,旁邊有四個稍小點佛像,兩邊的墻壁上密密麻麻的許多小佛,總共有一萬五千個呢!所以叫做“萬佛洞”。
游覽過西山的石窟,我們通過一座橋,來到了東山。東山有香山和白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走進白園,里面有許多竹林茂密,松柏蒼翠,景色十分優美。里面有許多石壁,其中一塊石壁上記得著白居易寫的古詩《草》。
龍門石窟是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想,那么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發達,古代人是怎么雕刻的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可真聰慧呀!
游龍門石窟作文 10
聽爸爸說,明天要帶我去洛陽龍門石窟玩,我既激動又興奮,真想時間過得快一點,讓明天早點到來。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的龍門石窟景區。遠遠望去,山上的樹木十分茂密,蒼松翠柏,清秀挺拔,風景十分迷人。在懸崖峭壁上,分布著成千上萬大小不一的石窟,就像是各式各樣的小山洞,乍一看,如同蜜蜂筑的蜂巢一般。到了石窟的下面,我抬頭仰望這些千姿百態、形態各異的石像,既感嘆于自身的渺小,又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驚嘆。
我們來到了萬佛洞,據說這里有大大小小15000多尊佛像,最小的`佛像僅高4厘米,他們的表情各異,雕刻得惟妙惟肖。中間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彌勒佛,他有著豐滿圓潤的臉、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我置身在這佛的世界里,心里不免也多了一些莊重和虔誠。
在龍門石窟,最高的也是最壯觀的是聞名于世的盧舍那大佛,它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傳說當年雕刻這尊大佛時,女皇武則天也拿出了不少平時節省下來的錢,甚至有學者考證,大佛的面容與史書上記載的武則天容貌也頗為相似,當地老百姓則干脆把它叫作“武則天像”。這尊精美的佛像,面部豐滿圓潤,眉如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合,俯視著腳下的蕓蕓眾生,嘴邊微露笑意,顯出內心的平和與安寧。真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這里不僅有精美絕倫的雕刻,自然風光也十分秀麗。
河水清澈見底,里面游動著五顏六色的金魚。在山巒中間的樓梯兩邊長滿了野草野花。沉浸在這石窟、小河和山巒之間,如同置身于一個奇妙的世界,它使人陶醉,使人流連忘返。
游龍門石窟作文 11
7月19日,我們一家和好朋友張晨熙一家、張同一家,一起去龍門石窟游玩。
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我們找個位子停了車,買了票,就進去了。
中間是用石塊鋪成平坦的路,兩旁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左邊是洶涌的大河,大河旁邊是石頭砌成的欄桿,右邊都是大山的石壁。我們一直往前走,經過一個大門口,門頭上寫著“龍門石窟”四個大字,我這才知道,這時我們才真正進了龍門石窟的大門。
右邊的石壁上有許多臺階,我們沿著臺階爬了上去,看到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面都是石像,大的很壯觀,小的很精致,看的我們眼花繚亂,我選了一個石像合了影,據說這個地方叫賓陽三洞。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的石窟更多了,據說這個地方叫萬佛洞,可惜很多佛像的頭都被盜了,真是美中不足啊!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了一個很長很長的臺階蜿蜒直上。我們順著臺階往上爬,爬呀爬呀,好累啊!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看見了最大、最完整的'佛像,好大好雄偉啊!我們都跟他合了影。然后我們依依不舍的走了下去。
走到盡頭,有一座大橋,可以到大河的對岸,我們順著橋走了過去,先觀賞了東山石窟,又經過了香山寺,最后走到了白園,也就是白居易的墓園。走到那里,我們稍作休息,吃了午餐,就開始在白園里游玩。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我學過他的一首詩,叫《草》。我在白園里看到了許多碑文,有一些是日本友人寫給白居易的敬仰之詞,我也非常敬仰白居易。
該回去了,大人們給我們買了一些紀念品,分別是小佛像和彩色風車。我們三個小朋友舉著風車,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大門。
今天可真累啊!但我感到非常開心。如果沒有小伙伴的陪伴,我還真走不了這么長的路程!
游龍門石窟作文 12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天我就很有幸的來到了洛陽的龍門石窟,進去轉一轉吧。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進入景區,一直往前走,可以看見一座門上面有“龍門”兩個字,導游跟我們講這個不是鯉魚跳龍門的龍門,而是左手是香山,右手邊是龍門,中間夾著的那條河叫做伊河。
穿過龍門往前走,看到了第一個洞是窟是古陽洞,龍門石窟的佛像分為北魏時期和唐代時期,如何區分呢?北魏時的人的人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所以當時的人們以輕瘦為美,而唐朝是以胖為美,區別就在于脖子上有沒有肉紋。有的是唐朝修建的,沒有的,則北魏時修建的,過了古陽洞,我們來到了最丑的`佛像,為什么說是最丑的佛像呢?因為他兩眼無神,像是一具死尸坐在那里,所以被稱為最丑的佛像。
再繼續往前走,我們看到了蓮花洞,蓮花洞上是按照1:20的比例進行雕刻的,據說人民大會堂的蓮花燈也是按照這個比例去做的呦。
跟著導游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最小的佛像跟前,最小的佛像只有倆厘米高,可也有鼻子有眼,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呀!
到了盡頭后,就是最大最美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那可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大佛高17.14米,頭部高達4.2米,耳長1.9米,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當時是武則天捐贈兩萬貫的胭脂粉錢用來加速完工,所以是按武則天相貌雕刻的。嚴肅中帶著慈祥、平靜、淡然。
游玩結束了,雖然有點累,但學會了很多東西呢,你們喜歡洛陽龍門石窟嗎?快來瞧一瞧吧!
游龍門石窟作文 13
在元旦節放假之際,我和爸爸、姑姑、姑父和爺爺一起去了洛陽的龍門石窟。
它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我和爸爸買了門票,隨著人流走進了帶著神秘色彩的龍門石窟。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我們進入了龍門石窟后,順著指示牌的方向前進,我們參觀了一個又一個的洞窟,贊嘆之聲一聲比一聲大,我們領略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也領略了古人的心靈手巧,古人實在是太偉大了!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整個龍門石窟最大的石佛——盧舍那大佛。這尊大佛神態安詳,凝視著前方,好像在欣賞著清澈見底的伊河的美麗。平靜的伊河就在這尊石佛的前方。
我們不知不覺走到了河東,站在伊河東面,望著西面的像馬蜂窩一樣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我的心十分震顫,古人都能把這么大的一個石窟修好,我們平時在學習上也要多下功夫,只有多下功夫了,我們才會有所成就。
游龍門石窟作文 14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步入石窟,我便被旁邊的小佛像吸引了,再往前走上幾步,一個巍峨高大的佛像印入我的眼簾。這就是盧舍那佛像。聽導游說:盧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后行從圖》中武則天的原型造的。它的神態嚴肅、威嚴,與兩則的力士婀娜多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真是難以想象。古代人是如何爬到這么高的地方,給它雕刻、上色的.。這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神仙上凡畫的。
再向西走幾步,上方水池出現了。它就是禹王池。池中魚兒快樂地游著,清泉翻涌。禹王池東雕有一只蛤蟆,稱“蛤蟆嘴”!從蛤蟆嘴中“吐”出的,便是泉水了。這泉水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一年四季水溫都保持在25-26攝氏度之間。更奇特的是,禹玉池是立有一柱石筍,這石筍的材質不同于龍門山的巖石。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劈開龍門山所有的工具。事后,便放在這兒。人們為了記住大禹,就在石筍旁修建了這個池子。
參觀完龍門石窟,我有了兩個感觸,一個是惋惜,一個是震撼。惋惜的是70%的雕像遭到了破壞;震撼的是在那個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古人竟能用那雙手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精品。尤其是盧舍那佛像。給予人視覺和心靈上極大的震撼!
龍門石窟,古人心血與智慧的結晶!
游龍門石窟作文 15
“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5a級旅游景點,它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伊河兩岸的龍門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進入石窟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邊寬闊的伊河,右邊參差不齊的峭壁。遠看,陡峭的山體上有很多個小石窟。走近一看,原來石窟的四周雕刻著排列整齊、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呢!形態各異的小佛有的盤腿而坐、有的站立雙手合十,讓人看了好不歡喜。不過也有一些因為各種原因不完整了,看到這些我感到十分可惜。
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最著名的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的一個石窟,它的中間屹立一尊高17多米的大佛,名叫盧舍那大佛,差不多有五層樓那么高。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波浪形的發型,彎彎的眉毛像新月,下面有一雙秀氣的眼睛。臉旁的耳朵圓圓地下垂,還有一個鼻子高高地挺著。它整個人都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感覺就是一尊真佛一樣!
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我們逛到了快天黑,每一尊佛像我都很感興趣總想去好好觀察觀察,但實在是太多了,一時真是看不完。最后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龍門石窟。在回家的路上我腦海里一直浮現著一尊尊佛像的姿態,感嘆著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他們直是太偉大啦!
游龍門石窟作文 16
來到洛陽,就必須去慕名看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它始鑿于公園471年,歷經400多年才竣工。現在,就和我一起來參觀一下這座已有1500歲的古老建筑吧。
今年國慶節,我來到了龍門石窟。嗬,這里可真是人山人海呀。好不容易來到石窟前,發現還是和石像太遠,只好用我的秘密武器——望遠鏡啦。石窟中的雕像星羅旗布、栩栩如生,有的只有5公分高,有的卻高達17米;有的像是在對游客微笑,有的卻仿佛看到有人挖走了它們的頭或手而暴跳如雷……總而言之,石窟中的佛都是那么與眾不同。
接著,我來到了龍門石窟中最大的石窟——奉仙寺,它代表了唐代的風格。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它就在奉仙寺中。抬頭仰望這被譽為“東方蒙娜麗莎”的大佛,它面容豐滿秀麗,雙耳垂肩,雙目寧靜,微露笑意。它那智慧的`雙眼,仿佛在向下俯視,目光正好與朝拜者的目光交匯,讓人產生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龍門石窟中的龍門二十品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傳說周恩來先生來到龍門石窟游玩時,正好看到有人在賣從石碑上拓印下來的龍門二十品。可是問了價錢發現帶的錢不夠,只好帶著一份遺憾的心情離開了。
這就是佛遍寸土的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你想去么?
游龍門石窟作文 17
“今天我們要去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的一座山上,他分為……”導游一上車就滔滔不絕得介紹景點。我一聽今天要去龍門石窟就興奮不已,因為我知道,龍門石窟是中國有名的景點,每年有上百萬旅客前往觀看,我早想一睹為快了,沒想到這回如愿以償啦!
“龍門有西山和東山兩座,山上有上萬個石窟,每個石窟大小不一,里面藏有的佛像也有精有拙……“在導游的講解下不知不覺就到了景點。下了車我第一個沖向入口卻被導游一把抓住,因為還沒買票。
買完票我們走進景區東山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佛像立在石窟中,但大多都是沒有頭的,聽導游介紹這是被美國,日本人砸去的。我不由得痛恨起外國人來,誰叫他們砸壞的?繼續往前走,導游給我們介紹了四個最獨特的佛,分別為:最小最大最丑和最美。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小最大和最美吧。
所謂最小就是只有兩厘米高的小佛這是窮人家造的小佛;最大是高17.4米的大佛,是 女王武則天所造,她很富所以她造的佛也大;最美呢,是一座觀音,這觀音肩上吹這一把“傘“手中提著一只凈瓶,一副悠然自在的樣子,普通觀音是手托凈瓶立得筆直,而這尊呢,就像下了班的.人,很放松。唯獨可惜的是他的頭被鑿去了3分之1,不過他還是最美的。
好了,該跟大家說拜拜了,有空別忘了去龍門石窟哦,相信你也被它的魅力迷惑了吧。
游龍門石窟作文 18
令我們驕傲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雕刻藝術的瑰寶之一。是現在有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位置在位置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建造于北魏孝文帝年間,連續建造400年之久,南北長1km。洞穴一共有2345個,造有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有2800余個。
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名叫壽先寺。壽先寺開鑿于唐高宗初。長寬各30余米,洞中體現了唐代佛像的`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體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連座名為“大盧會那像龕”,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20品,和褚襚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上乘之作。
龍門石窟有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人們在龍門山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有一個孩子常常聽到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第二天孩子下定了決心,聽到開不開的聲音的時候,他說了開,然后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間從云間裂開,龍門石窟就這樣形成了。
龍門石窟這么宏偉多值得我們驕傲啊,我們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他它。
游龍門石窟作文 19
大家好,歡迎來到龍門石窟這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鐘梓健,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健,祝愿大家在我的帶領下,可以玩得開心,游得愉快。
龍門石窟始建于東魏,后來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也斷斷續續刻鑿了400年之久,其中唐代占其60%,北魏占30%,其余幾朝只有10%,里面現存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要得到這個成果,花費了不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關于龍門石窟,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呢:從前有一個勤勞的孩子上山牧羊時,常聽到地下傳來“開不開”的聲音,孩子把這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大叫:“開”!話音未定,只見山崩地裂,龍門山裂開了,出現了無數山洞,而里頭到處是佛像,從此,龍門石窟便聞名中外,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千里遷遷的趕來,游賞這里。
說到龍門石窟,就不得不提到蓮花洞。蓮花洞以頂部的浮雕有一朵美麗的`大蓮花而得名,大家不防去看一看,請大家在游覽時注意保護環境,時時勞記留影不留垃圾。
出了蓮花洞,我們就來到古陽洞前,古陽洞高1120厘米,寬727厘米,深1183厘米,內有佛龕1000余個,硬刻題記800多品,是這里開鑿最早,年代延續最長,內容最豐富的一個洞窟,是拍照絕佳圣地。
關于龍門石窟,我就先介紹道這里,大家現在可以自由活動,兩個小時后蓮花洞口集合,我帶了照相機,有需要的旅客也可以叫我,再次祝大家旅行愉快!
游龍門石窟作文 20
前些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河南,雖然那里沒有北京、上海的都市繁華,但是我被那里古老的文化氣息深深地迷住了。
我們游歷了好幾個古跡,開封的開封府,清明上河園。
登封的少林寺,洛陽的白馬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洛陽的龍門石窟。
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們慢慢進入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共有2300多座窟龕,其中最大的佛高17米,最小的佛才兩厘米,全世界僅中國有。我最喜歡其中的“萬佛洞”和“奉先寺”。
先說說萬佛洞吧!在萬佛洞里,你猜有多少佛?一萬五千零一尊佛像,那些高不盈寸的小佛密密麻麻卻又整齊地雕刻在南北兩側的墻壁上,生動細致,栩栩如生。在萬佛洞中間,還有一尊主佛,就是阿彌陀佛,安詳地端坐在蓮花座上。望著眼前這些巧奪天工的宏偉巨制,我不禁驚嘆起來!
和萬佛洞的'小佛比起來,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算得上巨佛了。它身高17米,頭高4米,耳朵兒1.9米。哈!光耳朵就比我高很多呢!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微微注視下方。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吧露出祥和的笑意。因為形態圓滿、安詳、溫存,所以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看完龍門石窟,我覺得古代的能工巧匠真是太有智慧了,恐怕有些能力連現代人也望塵莫及吧。
游龍門石窟作文 21
五一里,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洛陽,參觀了龍門石窟。來到洛陽,就不能不去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西南,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之處。美麗的伊河從中穿流而過。這里水流平緩,水面風平浪靜。兩岸綠樹成蔭郁郁蔥蔥,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去處。我們乘船來到了龍門石窟腳下。
抬頭向上望,但見城墻高聳,中間有個大門,門前有無數級臺階可以進入大門。我們沿著石階走進大門。這時,不由得感覺眼前一亮,仿佛自己來到了另外的一個世界。進入石窟內,導游向我們介紹了龍門石窟的最小的佛、最丑的佛、最美的臥佛和最大的`佛。導游先向我們介紹了最小的佛。導游指著一個小佛像給我們介紹:“這是最小的佛,他只有兩厘米高,是龍門石窟內個子最小的佛了。”接著,導游有向我們介紹了最丑的佛。導游說:“這是龍門石窟最丑的佛了。你們看,他的臉上缺了一塊兒。據說負責給這位神仙塑像的師傅在塑像時一時疏忽,就把佛像的臉砸下來一塊,而工期又臨近了,所以,它就將錯就錯,把那佛像塑成了最丑的佛。”
然后,導游有向我們介紹了最美的臥佛。這臥佛側臥著像一張弓,神態安詳,面帶微笑,慈眉善目。最后,導游又向我們介紹了最大的佛。導游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他叫盧舍那佛。他面龐俊秀,美麗端莊,姿態優美。據說是當年武則天要工匠按自己的樣子塑造的。他身高17.4米,僅一只耳朵的高度就有1.9米呢!”我們聽著,走著,參觀著,驚嘆著,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也該收拾行裝踏上返鄉的路程了。再見了,龍門石窟!再見了著無數的佛像們!再見了,洛陽!再見……
游龍門石窟作文 22
暑假期間,阿姨帶我們幾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著名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的城郊。經過一座高大的城門樓,就看見了巍峨的龍門山。放眼望去,只見山上布滿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窟,洞窟里雕刻著各種各樣的佛像。這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我們仔細觀察著一個又一個的洞窟,情不自禁的為古代神奇的雕刻藝術而驚嘆!每個佛像的形態各不相同。有的`盤腿坐著,眉頭緊鎖,好像在思考著什么問題似的;有的站著,雙手交叉在胸前,好象在祈禱著什么;有的站得筆直筆直的,手里拿著凈玉瓶,好似要把瓶子里的圣水灑向人間。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窟中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總高17.14米,大約有五層樓那么高,頭有4米高,光耳朵就有1.9米長。據佛經說,盧舍那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這尊佛像,嘴角微翹,露出親切的微笑;頭部稍低,似乎在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宛若一位智慧而慈祥的老人,令人敬而不懼。在蓮花洞里,我還發現了一個很小的佛像,大約只有兩厘米高,我一只手就可以把它嚴嚴實實的遮擋住,真有意思。聽阿姨說:“龍門石窟南北長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它經北魏、北周、北齊,隋唐等六個朝代,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佛像,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作為炎黃的子孫,我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千百年的風雨洗禮,這些大佛身上的顏色已經脫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人為的破壞和盜賣,至今還有許多佛像還在國外的博物館里收藏著,真讓人惋惜!
游龍門石窟作文 23
龍門石窟位于歷史悠久的洛陽,相傳從南北朝時就開始建造,一直流傳至今,被稱為“天下最美石窟”。
龍門石窟的美,在于雕像栩栩如生。隨著導游的介紹,我們仿佛看到了眾多的雕像、石窟。在400年的時間中,建造了大大小小2300多的洞窟,10萬多尊雕像。順著人流前進,大家果然發現了數以萬計的雕像。其中最大的有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但無不雕刻地惟妙惟肖,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到對神靈的敬畏,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些雕像不但栩栩如生,而且神態各異。
我們爬上一層又一層的臺階,洞窟中的.神像有的怒目圓睜,好象在威嚇想要破壞佛像的人;有的微微一笑,好像在歡迎賓客的到來;有的手指前方,好像在指引迷茫的路人;有的端坐臺上,雙目緊閉,似乎在思索看到的一切……這些佛像在工匠的手下變得活靈活現,擁有生命。
在龍門石窟內,無論哪個洞窟都有精美的裝飾,特別是在人流如潮、水泄不通的千佛洞內:美麗的蓮花寶座,耀眼的光環,散落一地的花瓣,精美的波紋,完美地交織在這座洞窟里,互相輝映,相互襯托,溶入了一個安寧、祥和的世界,雖然只是石刻卻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精致、優雅的氣息。
龍門石窟,還因它的景色聞名,從山頂向下俯視,一片片金黃的花兒展示著自己的魅力,漫山遍野的綠色抒發著內心的美麗。
走在山下,仰望這遍布全山的洞窟,我看到了工匠們沒日沒夜的開鑿,耗費畢生心血的調刻,聽見了用錘子敲打巖石的“叮叮”聲,這一個個的石窟簡直就是一本美麗,巨大的書呀!
游龍門石窟作文 24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天我就很有幸的來到了洛陽的龍門石窟,進去轉一轉吧。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進入景區,一直往前走,可以看見一座門上面有“龍門”兩個字,導游跟我們講這個不是鯉魚跳龍門的龍門,而是左手是香山,右手邊是龍門,中間夾著的那條河叫做伊河。
穿過龍門往前走,看到了第一個洞是窟是古陽洞,龍門石窟的佛像分為北魏時期和唐代時期,如何區分呢?北魏時的人的人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所以當時的人們以輕瘦為美,而唐朝是以胖為美,區別就在于脖子上有沒有肉紋。有的是唐朝修建的`,沒有的,則北魏時修建的,過了古陽洞,我們來到了最丑的佛像,為什么說是最丑的佛像呢?因為他兩眼無神,像是一具死尸坐在那里,所以被稱為最丑的佛像。
再繼續往前走,我們看到了蓮花洞,蓮花洞上是按照1:20的比例進行雕刻的,據說人民大會堂的蓮花燈也是按照這個比例去做的呦。
跟著導游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最小的佛像跟前,最小的佛像只有倆厘米高,可也有鼻子有眼,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呀!
到了盡頭后,就是最大最美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那可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大佛高17.14米,頭部高達4.2米,耳長1.9米,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當時是武則天捐贈兩萬貫的胭脂粉錢用來加速完工,所以是按武則天相貌雕刻的。嚴肅中帶著慈祥、平靜、淡然。
游玩結束了,雖然有點累,但學會了很多東西呢,你們喜歡洛陽龍門石窟嗎?快來瞧一瞧吧!
游龍門石窟作文 25
我們乘坐的車慢慢駛進龍門石窟景區,遠遠便能看見碧波蕩漾的水和霧中的景色。
龍門石窟分為東山和西山,其中西山是石窟比較集中的游覽區,而東山只有香山寺、千手觀音壁和白園。
進入西山,第一眼看見的就是禹王池,它長8.2米,寬6.6米,水池清澈見底、綠草成蔭,奇特的是禹王池中立著一株竹筍,它高2.6米,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嗎?傳說是當年大禹治水時,劈開龍門山所用的工具。
沿山崖小徑數十米后便來到賓陽洞,因洞有三窟,又叫它賓陽三洞。
現在來到了最好的景點——奉先寺。奉先寺中有最大的佛,這個佛叫盧舍那大佛,他的耳朵2米多長,頭4米多高,身高17.14米。實在是太雄偉了。
走出西山就是一座大橋,走到橋對面是觀東山最好的地方。
香山寺雖然不屬于龍門石窟景區,但和龍門石窟天然一體。
我參觀完了龍門石窟,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感慨,我想我國古代藝術家的雕刻技藝真是太偉大了。
游龍門石窟作文 26
去年暑假,媽媽帶我去河南龍門石窟旅游,龍門石窟名列中國四大石窟之首,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名氣當然不小啦,能近距離欣賞到它的真容是我的夢想,現在終于可以實現了。
經過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洛陽的著名景點——龍門石窟。一進山門就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大河,河兩邊各有一座陡峭的山,山上樹木郁郁蔥蔥,河的對面是寸草不生的懸崖峭壁,就在這懸崖峭壁上,有成千上萬大小不一的石窟,大石窟里的石雕佛像隱約可見。這些石窟大多鑿于隋唐時代,從北魏至北宋400余年開鑿有2100多個窟龕,造像10萬余尊,每一尊都是精雕細琢而成的。
走近一看,每個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石雕小佛,不論是大佛還是小佛,五官都刻得栩栩如生。他們的'表情各異,刻得惟妙惟肖,有的躺著、有的立著、有的在微笑、有的在發怒……樣子千姿百態。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斷指佛,它的手指因為年代太久遠已經風化掉了,身旁還立著幾個武士,我猜那些武士一定是來保護這尊佛像的。接著我們又去看了最丑的佛像,這尊佛像可真丑哇!兩只眼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鼻子也歪歪扭扭,手像一個肉包子。然后我們還去看了最美的佛像,這尊佛像身體呈“S”型,婀娜多姿,手提玉凈瓶,非常漂亮,可美中不足的是眼睛被毀壞了,但這也是大家認為最美的地方,大人們稱之為殘缺美。隨后我們來到蓮花洞,蓮花洞中有一個最小的佛像,它僅有兩厘米大小,被稱為400年前的“微雕”,真讓人驚嘆。
跟隨著導游的介紹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盧舍那佛像跟前,在盧舍那佛像面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很渺小,導游說這尊佛像是按武則天的樣子和形象來造的。佛高17米多,頭部高度達4米多,耳長有2米,嘴角微微向上翹起,它面部的表情看起來慈善安詳,好像時時都在為我們游客祈福似的,它的眼睛向后凹,如果你和它對視一分鐘,就會發現它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你,像能看穿你的心思,我和它對視了一分鐘,發現它好像在笑呢,相傳那些做了虧心事的人不敢和它對視,怕佛祖會看穿自己的心,這也許就是龍門石窟的神秘之處了。
游玩了龍門石窟,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的古人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在當時的條件下能鑿出這樣的各種佛像,他們真的很偉大,也體現了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我為我能生長在這樣偉大的祖國感到自豪,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也為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游龍門石窟作文 27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詩中提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當我聽過這首詩后,就對龍門石窟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今天,爸爸和我來到十三朝古都——洛陽,終于可以參觀期盼已久的龍門石窟了。
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拾級而上,在我們身旁的石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窟,里面雕刻著各種各樣的佛像。
我們走啊走啊,忽然,一個洞窟吸引了我,我走上前看見上面寫著“萬佛洞”三個大字,只見里面雕刻著形態各異的小佛像,它們栩栩如生,據說他們雕刻是一氣呵成的,我被古人精細的雕刻工藝所深深折服。
我們順著石階繼續往上走,見到很多人圍著一個洞窟爭先恐后地留影,我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個“網紅”菩薩的洞窟,為什么叫“網紅”菩薩呢?因為它手上的`佛印由于年代久遠,風化丟失了一個大拇指,就成了一個“耶”的手勢(V型勝利的手勢)。我會心一笑,終于找到了為什么這么多人留影的原因了!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西山龍門石窟的正中,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龍門石窟最壯觀的一個大佛叫盧舍那大佛,它雙耳垂肩,面容和藹,眼神慈祥。它身長17米高呢,據說它的耳朵就有1.9米長呢!周圍的佛像如眾星拱月般圍繞著它,氣勢磅礴!導游說盧舍那大佛是以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面容所雕刻的。
離開龍門石窟前我和爸爸照了一張合影,照片的背景就是雄偉的龍門西山石窟。照片上我笑得十分開心,十分燦爛!
游龍門石窟作文 28
要是有人問我哪里的景點佛最多,那定數龍門石窟了,那里的佛大大小小的數不清,有的神態端莊,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婀娜多姿,有的……總而言之千姿百態,神態各異。
佛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最大的有17.14米,最小的卻只有兩厘米,不要看它小,可咱們的祖先卻把它們刻得惟妙惟肖,眼睛鼻子嘴甚至連衣服都刻得一絲不茍衣服上刻滿了小小的裝飾,整個如此完美的杰作,都在這兩厘米的石頭上,真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我們還去了那里最著名的地方——白居易陵墓的.所在地,白園,進去以后,我們看見了一個天然的小水塘,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池子里還有小魚,紅的花的,黃的白的,什么樣的都有。在池塘邊,有一片翠綠的竹林,這幅自然的畫面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龍門石窟的景色數不勝數,偶在此就不一一介紹給大家了,大家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那兒玩哦。
游龍門石窟作文 29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八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高大威武的大石門,上面雕刻著“龍門石窟”四個大字。進入大石門,順著石板路往前走,就來到了萬佛洞。那里有15000余尊小佛像,表現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此洞窟采用唐代盛行的圓形刻法,襯托出阿彌陀佛的豐滿圓潤,安詳靜穆。
穿過萬佛洞往前走,就來到了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全國石窟中唯一開辟山崖,依崖雕鑿的大型群雕。整個佛龕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記九尊雕像。佛龕南北約36米,東西進深40.7米。主尊盧舍那佛,結跏趺做于八角束腰疊色式蓮花座上,通高17.14米,頭高4米,僅耳朵就有1.9米,比一個普通的成年人還要高。
龍門石窟里還有很多石刻雕像、石刻文字資料,它們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文化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因為它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
游龍門石窟作文 30
這次洛陽研學之旅,我和同學、老師們一起去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15公里處,最外面的門是與一座長橋組成的,上面寫著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龍門。
過了大門之后,是一個小門。這座小門以前是龍門石窟的正大門。我們進去以后,不但能看到滿天繁星般數不清的食指一樣大的.小佛像,也能看到高達五六米的大佛像。其中最大的盧舍那大佛高達十多米,而且還是尊坐佛。其中很多佛像是兩千多年前東晉時期建造的,由于當時的皇帝非常信佛,所以讓老百姓們刻了這些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佛像,窮人們只能在小地方刻些小佛像,而富人能雇人刻一些大的佛像。
我們一路贊嘆,不知不覺就到了千佛洞,左面的佛像因風化而成了形狀奇特的樣子,瞧,那個佛像還比了個剪刀手。為什么那么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腿?老師告訴我們:因為中國舉行過了3次滅佛活動,許多佛像都被摧毀了。有些佛像是被別人偷偷盜走了。我忍不住為此嘆息。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更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勞動的結晶。
【游龍門石窟作文】相關文章:
游龍門石窟作文10-27
游龍門石窟作文07-07
游龍門石窟作文(精選)08-29
游龍門石窟作文【精選】09-05
游洛陽龍門石窟作文08-16
游龍門石窟作文(熱)01-28
(經典)游龍門石窟作文14篇12-12
游龍門石窟作文經典(4篇)07-28
游龍門石窟作文(通用27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