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韋莊《金陵圖》的翻譯與解析
金陵圖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詩文解釋】
江上細雨霏霏,岸上的青草一片翠綠,六朝像夢一樣鳥兒空自啼叫。最無情的是臺城的垂柳了,煙霧仍然籠罩著十里長堤。
【詞語解釋】
①韋莊:(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西安)人。晚唐五代著名詩人、詞人。他的詩多為懷古、傷時、旅愁之作,風格清麗自然,被后人評為“典雅綺麗,風致嫣然”;其詞更是被說成“千古詞宗”的發(fā)源之作,詞境“清艷絕倫,初日芙蓉春月柳”。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有《浣花集》傳世。
②臺城:原三國時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時改建,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邊,亦稱禁城。
③霏霏:細雨紛紛的樣子。
④六朝:指先后建都在金陵(南京)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個朝代。
六朝:指在金陵建都的南朝的六個朝代。
⑴金陵:古地名,即今江蘇南京及江寧等地,為六朝故都。
⑵逐:隨,跟隨。《玉篇》:“逐,從也。”這里可作迎合解。
⑶老木:枯老的樹木
【賞析】
《金陵圖》是唐末詩人韋莊的詩作。此詩是作者看了六幅描寫南朝史事的彩繪后有感而寫的吊古傷今之作,詩中指出這組畫并沒有為南朝統(tǒng)治者粉飾升平,而是畫出它的凄涼衰敗。全詩語調(diào)激昂,寓意深刻,不僅對那些粉飾太平、不尊重歷史事實的行為作了有力的駁斥,并點明了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原因,而且對敢于反映歷史真實的六幅“傷心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體現(xiàn)了作者樸素的歷史唯物主義精神。
這首詩以凄婉纏綿的筆調(diào),抒寫了韋莊吊古傷今的哀情。霏霏江雨、萋萋江草、長堤煙柳和幾聲寂寞的鳥啼,織成了一幅凄迷的圖畫。詩人詠懷古跡,感慨歷史興衰,傷感之情,含蓄地流露出來。這首詩意境深遠,空靈有致。
是一首憑吊六朝古都南京的著名詩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在南京建都,當時的南京為天下最繁華之處。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到了詩人韋莊生活的時代,已是一片衰敗景象:
“江雨霏霏江草齊”,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江邊綠草如茵,四望迷蒙,煙籠霧罩,如夢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夢鳥空啼”,佳木蔥蘢,草長鶯飛,處處顯出了自然界的生機。詩人在歡快婉轉(zhuǎn)的鳥啼聲中,追想起曾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tǒng)治者,都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瞻仰憑吊的歷史遺跡。
“無情最是臺城柳”,最無情的就是那臺城的楊柳,它既不管人事興衰與朝代更迭,也不管詩人憑吊歷史遺跡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傷與悵惘。
“依舊煙籠十里堤”,(繁茂的楊柳)依然在煙霧籠罩的十里長堤邊隨風飄曳,依舊能給人以欣欣向榮的感覺,讓人想起當年繁榮昌盛的局面。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楊柳的“無情”反托詩人面對時代變遷的傷痛,在歷史感慨之中暗寓傷今之意。“無情最是臺城柳”,表面上責怪楊柳無情,其實面對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楊柳又能如何,詩人又能如何?所以詩人要感嘆地應是:為什么六朝的繁盛會如夢幻一樣一去不復返呢?詩人生活在晚唐亂世,他憑吊六朝興亡,實際上也是在感嘆唐朝的衰敗沒落。
【韋莊《金陵圖》的翻譯與解析】相關文章:
金陵圖原文翻譯賞析12-17
金陵圖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金陵懷古原文翻譯09-27
金陵懷古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新唐書·韋嗣立傳》原文及翻譯02-28
金陵懷古原文翻譯精選【9篇】03-01
金陵晚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登金陵鳳凰臺原文翻譯09-28
金陵懷古原文翻譯【集合9篇】03-01
【通用】金陵懷古原文翻譯9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