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牛蒡的種植技術
牛蒡別稱大力子、惡實、牛蒡子等,為菊科牛蒡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在臺灣已作為蔬菜食用多年,我國分布于江蘇省和山東省等地,江蘇省的徐州豐縣、沛縣和山東省的蒼山種植歷史悠久,面積規模較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牛蒡的種植技術吧!
生長習性
牛蒡喜溫暖氣候條件,既耐熱又較耐寒,種子發芽適溫20~25℃,植株生長的適溫20~25℃,生長期要求有較強的光照條件。而且牛蒡是需水較多的植物,從種子萌芽到幼苗生長,適宜稍高的土壤濕度,生長中后期也要求較濕潤的土壤條件,但田間不能積水,夏季若積水12小時直根將發生腐爛。作蔬菜栽培時選擇土層深厚、疏松的沙土或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pH值6.5~7.5為宜。
選地施肥
牛蒡種植選擇地勢向陽、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忌連作,前茬以禾谷類、油菜、蠶豆等作物為宜。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尿素5千克作基肥,在耕地前將肥料均勻撒施于地表,結合耕地一次翻入土中,耕地深度30厘米以上,耙平整細。
適時播種
牛蒡主要采用種子繁殖,選擇飽滿、無病蟲斑、無損傷的種子,播前先將種子曬1~2天,然后在40~50℃的溫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涼干即可播種。于4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種,播種方法有條播和穴播兩種。條播可按行距60厘米開溝,溝深2~3厘米,將種子均勻撒播于溝內,覆土1~2厘米,穴播可按株行距30×60厘米開穴播種,每穴播4~6粒,覆土2~3厘米。播后均要稍加鎮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蓋草保持土壤濕潤。每畝用種量為0.5~0.75千克。
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牛蒡出苗后在傍晚或陰天揭除蓋草,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間苗,條播田按株距4~5厘米留壯苗1株,穴播田每穴留壯苗2株,多余的拔除。當幼苗長出4~5片真葉時定苗,條播田按株距25~30厘米留壯苗1株,穴播田每穴留壯苗1株。
2、中耕除草:牛蒡種植要結合間定苗進行中耕除草,牛蒡植株生長緩慢,苗期最怕“草吃苗”,應及時中耕除草,直到植株封行為止,全生育期中耕除4~5次,同時進行根部培土,以利透氣和保護根。培土時注意生長點不能埋入土壤。
3、適時追肥:牛蒡種植時追肥于播種第二年4月下旬進行,每畝追施優質農家肥1000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均勻撒于地表,結合除草翻入土中;ㄆ诿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2~0.3千克,以促進開花結果。
4、病害防治:牛蒡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黑斑病主要危害牛蒡的葉片,發病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噴施1次,噴施3~4次即可。
5、蟲害防治:牛蒡蟲害最常見的是蚜蟲,通常群集在牛蒡葉片的背面,影響生長發育,造成植株矮小。防治蚜蟲時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霧1次,連噴2~3次就可收到良好效果。
【牛蒡的種植技術】相關文章:
多肉種植的種植技術06-19
白鮮皮的種植技術07-20
側柏種植技術11-25
黑豆的種植技術12-29
桉樹種植技術06-01
白術的高產種植技術01-21
龍膽草的種植技術06-17
大棚彩椒種植技術11-14
三七的氣候環境及種植技術07-25
木瓜樹種植技術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