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識魯濱遜作文
在所有的學作品中,我覺得最好看的是小說。并且,經典小說在不同的年齡段讀,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感悟。
單從考試的角度,對于《魯濱遜漂流記》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分析我早已爛熟于心,但本學期我下定決心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所以我重讀了這本書。不得不說,整本書閱讀給人帶的收獲,真的是遠遠超越應試!如果能把這本書多讀幾遍的話,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更是非同尋常!
有人說,《魯濱遜漂流記》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魯濱遜一個人完成了人類由蠻荒走向明的全過程,他在荒島獨自一個人無師自通,從制作桌凳到房屋,從種植糧食到做成面包,從晾曬葡萄干、釀葡萄酒到制作陶器,從教會鸚鵡說話到馴養羊等,這可不就是人類的進步發展歷程呢。而這個過程他只用了28年的時間!當然他已經掌握了現代明,他只是把這些既成知識轉化成了實踐成果,相對于人類的幾千年的發展史要容易許多。
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誰又能把這么多的知識轉化成技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呢?沒錯,我們現在掌握的知識越越多了,但是更多的人僅僅是懂得知識,而不能很好的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這一點,就讓我們為魯濱遜如此全能地創造出的奇跡而嘆為觀止了!
中國小說很多以曲折動人、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取勝,如四大名著。但是外國小說的的敘述往往冗長啰嗦,《魯濱遜漂流記》也是如此。以第一人稱講述父親對自己出海航行的百般勸阻,有兩個段落前后都有些重復,都是在寫父親強調中產階層最幸福,既不會像下層人民為生計而終日奔波勞碌,又不會像上層階級那樣腐化墮落。本書還有兩個視角,一個是魯濱遜當時的視角,一個是他后回憶這些往事的現在的視角。他不時地評點著當時沒有聽從父親的勸說,實在是一愚蠢的事。
但開頭的這些內容都不能算是精彩,直到他第四次航海遇難成為唯一的幸存者流落到孤島時,精彩才開始展開。尤其是他幾次冒險去船上搬運物品時,我的心開始為他擔憂起,唯恐風暴再,讓他再次遇險。這就是讀小說的妙處,你的心完全被帶到了書中的情境里,樂書中人物之所樂,憂書中人物之所憂。
為什么要提倡讓孩子多讀書?書中都是倡導真善美的,這種真善美的宣傳不像政治口號那樣直白生硬,而是富有感染力的,它就像潺潺流水流進孩子們的心田,又像和煦的陽光照亮孩子們的世界。愛讀書的孩子自然內心充滿真善美!這是書對孩子多么好的饋贈!
而當魯濱遜在孤島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個奇跡時,他的思想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省升華。他開始理解父親對他諄諄教導的良苦用心,他開始有了信仰,開始對上帝有了敬畏之心。"盡管我當前的處境相當困苦不幸,但我還是充滿了感激之情,因為,假如造物主故意捉弄我的話,我的景況將會糟得多。"
我們常說"造化弄人",命運有時實在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東西,我們都無法阻止和回避不幸的突如其,但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他。事實上,哭泣詛咒絕對不是對抗不幸的良方,磨難也并不能讓一個人成就偉業。而在磨難中一直向善,一直心懷感恩,一直奮斗拼搏,一直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不幸,才能真正涅槃重生!
魯濱遜的這些懺悔,也讓我看到了世間不變的輪回。我們誰沒有對父母的諄諄教導不屑一顧過?但事過境遷,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誰又不是在重復父母的苦口婆心?誰又不是在兒女的杵逆反叛中憂嘆神傷?
所以,魯濱遜的孤島獨行,是他用勇敢和堅強創造的英雄神話,也是他個人精神成長的心靈修行!他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遇里,給我們上了一節有關生存和心靈成長的人生大,這本書值得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讀,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讀。
【重識魯濱遜作文】相關文章:
重識三坊七巷作文12-24
新識的作文10-20
幾曾識干戈作文01-11
新識的作文(熱門)10-31
看云識天氣作文01-31
少年也識愁滋味作文08-11
(優)少年也識愁滋味作文09-06
魯濱遜漂流作文09-10
緣重今生作文12-11
如此重教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