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1
一個健全的人,成為了英雄,人們會對他豎起大拇指;一個殘疾人,成為了王者,人們會驚呼,會對他頂禮膜拜,視他為神。
這就是說,肢體殘疾的人成為王者,其實他已經超越了英雄。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唯倜儻風流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若在這些倜儻風流人中去選一個王者,我會毫不猶豫的去選擇孫臏,不只因為他的兵法,更因為他的身殘而志堅。
孫臏的偉大,不在于他圍魏救趙的勇和智,不在于田忌賽馬之時表現出來聰慧,我想他的偉大之處在于臏腳之時表現出來的堅忍和默默忍受,這種侮辱超越了韓信的胯下之辱,他能裝瘋賣傻忍受默默等待出頭之日,這本身便是一種偉大。
于是,臏腳后的孫臏,坐在小車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最終殺掉龐涓,也便成為了歷史的必然,也定是一個最好的結局,我想歷史是公平的。
其實相比于孫臏,司馬遷也是偉大的,他的忍受的力量不亞于孫臏,用司馬遷的話來表述是“最下腐刑極矣”,司馬遷沒有可以馳騁沙場的.機會,但他是馳騁于文場的斗士,他的《史記》,被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開創了一個史學上的新天地。他的偉大使那個自認為偉大的漢武帝成為了一個歷史上的笑柄,司馬遷蔑視他,他完全有這個資本。
想一想這些身殘卻成為王者的倜儻之人,不禁使人想起蘇東坡說過的那句話,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是的,這個浩然正氣是雖然身體殘疾卻不屈服于命運的傲然之氣,是雖然多災多難,卻仍可以笑傲人生的堅強正氣,具備了這些,孫臏成為了孫臏,司馬遷成為了司馬遷。世人為之動容,歷史為之泣淚。
還記得那曲古謠嗎?曰“大風卷兮,林木為摧。意苦惹死,招憩不徠。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往,苦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瀟瀟落葉,漏雨蒼苔。”王者已去了,空留下那千里快哉風刮過歷史的原野,催人淚下。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2
蘇子有詞曰:“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我以為,將多數、少數與強勢、弱勢相提并論,與莊子駁斥的“小大之辯”無異。多少、強弱是相對概念,會隨環境不同而發生轉化;值得我們反省的,在于是否有為自己所處立場負責的自覺。
在人類長期相扶相依的農業社會環境中,與多數群體保持一致無可厚非。然而,一個社會的先進性,在于它對少數聲音給予的寬容和支持。兩千年前的“軸心時代”即是最好例證:西有雅典學院,東有諸子百家,無論是犬儒主義者、花園哲學家,抑或儒、墨、道、法,都能在此發聲并實踐自己的理論。究其原因,正是開明的社會環境給予少數先鋒者最充分的“第二種自由”,而這種寬容的姿態,需要多數中每一個個體的自我覺解。
相反,如果缺乏這種自覺,身處互聯網這個“熱媒介”中的我們會陷入麥克盧漢描述的“自戀昏迷狀態”,如同鏡中的那喀索斯一般沉迷于暴漲的群體力量。人們只需復制一批毫無內涵的文字組合,就能在這場虛擬狂歡中分一杯羹,全然不顧所謂的“人文關懷”或是“針砭時事”是否真的來自“自己心底的真心、善良、誠實、正義”。長此以往,群體的愚昧會演化成多數人的暴政,這顯然與維護寬容氛圍的'初衷相悖。
然而,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指出,無論個體的自身素養如何,一旦融入多數便會缺乏理性。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固步自封的托辭;我們應該帶著對自己所作所為的高度覺解從多數中站出來,直面多數的掣肘。當所有人都在謳歌抗疫戰士的犧牲,并將不合理的犧牲標榜神化時,張文宏教授力排眾議堅持“人性化部署”,劉成攀同志收到單位的“強制陪伴令”,這些真正出于理性辨析和人道關懷的行為如同黃鐘大呂,極力震蕩渾渾噩噩的多數人群。不為“少數服從多數”的潛規則牽制,亦不以“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胡攪蠻纏,只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正是自覺的少數人的姿態,也是多數人應當推崇效仿的鏗鏘身影。
秉持心中的一分自覺,便在天地間添一分浩然正氣;自覺的風氣愈燎愈盛,便在千萬神州刮起快哉之風,為吾與子之所共食也。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3
“一生曲折,曠達傳千秋;亙古輝耀,文章成四家。”當東坡的生命攜著明麗的色彩,浩浩蕩蕩地穿空而過;當幾紙金墨伴著喧囂散落,我思索,是一種怎樣的神奇而強烈的力量,用曠達塑造英雄;又是怎樣一種氣概,用豪情沖破了逆流?
風光霽月
枝柯涌流日月精華,花萼孕育出一朵塵世絕唱,他是文人的奇跡,他太出色了。一桿竹管瀟灑地涂畫,便能鐫刻山河,撼動寰宇;多才多藝,超然的風范更能傾倒眾生,俯仰萬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緒飛揚,那是旭日噴薄般的才情流轉,那是中華文化長卷中瑰麗的色彩一抹。他的詩是一種雄渾的蘊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載,讓時空飛騰;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風雅,清新暢達,洗盡浮華。
到處都在傳誦他的華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拂動間,在晚秋驚鴻的一掠間。仕途順達,皇上重用,才華橫溢,這位天之驕子盡享生命的喜悅。
命途多舛
太耀眼的光芒總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們媚笑著走來,歷史的陰霾從此要羈絆蘇軾一生,“烏臺”的暗流褪盡了昔日的榮耀,顛沛流離取代了曾經的風光霽月。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樣的挫折他始料未及,這樣的遭遇注定坎坷,因為小人們總喜歡在暗中加害于他。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能駕一葉扁舟,出沒于驚濤駭浪而從容應對,豁達處之。在白露橫江、清風徐來之際,他要以自己更為曠達、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萬世的思考,來壓制內心深處對人生變遷、世事無常的感傷。他猛然間豁然開朗,終于悟出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萬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哲理。霎時,他的`內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在這曠達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縷游絲,一縷輕塵。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風懂了,山間的明月懂了。在這場與邪惡的拔河中,蘇軾取得了心靈上的勝利。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
繁華落盡見真醇,于是他寄情于優美的詩文,沉淀出不朽的藝術。于是,凄苦得以超越,靈魂得以提升,奇跡得以出現。歷史永遠記住了這個徹響千古的名字———蘇東坡。后記:痛苦的歷練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困難,我們要做的不是用迷霧來遮蓋心靈的光輝,不是把困難放大來羈絆人生。放大困難的蛹,永遠成不了蝶;放大困難的鳥,決不會在烈火中重生。我們要做的是用心靈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樂觀豁達的浩然之氣點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風”的愜意!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相關文章:
多一點孩子氣作文07-23
慢一點再慢一點作文03-09
千里之外作文03-05
壞一點,愛才多一點作文03-09
從一點到另一點作文03-19
對自己狠一點,離成功近一點03-03
[精選]千里共嬋娟作文08-14
兒行千里作文08-10
千里共嬋娟作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