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鑒賞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散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凈沙·秋思》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注釋:
天凈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傍晚。
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驛道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天涯: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賞析】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fā),發(fā)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游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余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創(chuàng)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作者: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xiàn)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天凈沙·秋思》鑒賞】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鑒賞07-24
[精]《天凈沙·秋思》鑒賞03-05
【薦】《天凈沙·秋思》鑒賞03-06
天凈沙秋思反思03-02
天凈沙·秋思作文11-28
有關異談《天凈沙·秋思》07-04
天凈沙秋思作文(精選20篇)08-07
天凈沙秋思改編版作文10-17
天凈沙秋思作文(精選30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