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故事

時間:2024-03-09 14:10: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華傳統故事

中華傳統故事1

  詩曰:張閏無私,八世同居,共織互乳,縉②紳不如。

中華傳統故事

  元朝張閏,她家里有八代不分炊,共同生活在一起。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家上下有一百多口人,都非常和睦,從沒有是非,沒有閑話。每天張閏都領著家里這一大班的婦女們,會聚在一個房間里,一同做著裁縫或織布之類的活計。工作完畢后,所有織好的布,和做好的衣服,統統收歸于倉庫之中,沒有一個人會占為己有。每逢小孩啼哭的時候,那些婦女們無論哪一個看見了,就抱起來給他吃奶,不管是不是自己親生的,都作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和愛護。而這些孩子也一樣不分是不是自己的母親,凡是有人喂他,他就能停止啼哭了。可見,她們一家是多么和睦和相融。

  當時一些當官或大戶人家都自慚不如,所以到順帝至元年間,朝廷里就派了欽差,在她家門前旌表起來,把她們作為大家的學習榜樣。

中華傳統故事2

  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后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

  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于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后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后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蒙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中華美德》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書之一。因為書里告訴了我們很多美德,而這些我都沒有。所以,我從里面學到了很多,比如節約、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人,家里很窮。除了妻子兒女需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但是,他卻把老母親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東西都留給母親,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都不能讓奶奶生氣。所以,奶奶身體非常健康,和他們生活了許多年,而他們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讓鄰居們非常羨慕。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有一次,媽媽買了一雙新鞋,我見自己沒有,便不高興。可沒想到,媽媽的鞋子早已壞了,而自己還

  好幾雙好鞋呢!當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媽媽起早貪黑,而自己卻一點都不為她著想,更不要說孝順了,與書里的那個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

  從那以后,我就開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順父母了。弟弟在我的帶領下,也越來越懂事了。

  當我看見窮孩子被人欺負,有一個青年挺身而出保護窮孩子,自己卻被打得遍體鱗傷時,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對他說:“謝謝你,你是一位偉大的人!”

  當我看見有人對待花草非常認真,把它們照顧得像自己的親人,真誠的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我多么像對他說:“謝謝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會開得更加燦爛。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當……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沒一一介紹。其實我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們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靈。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有許多許多,現在就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來踐行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中華傳統故事3

  我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對我百依百順,一家人總是圍著我轉,漸漸的,我的身上有了驕嬌二氣,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只考慮對自己好不好,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不管別人的感受。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就是自私!

  這本書告訴我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無私地關愛與照顧我們,使我們健康成長,對此,我們要感恩;朋友帶給我們真摯的友情,給了我們無私的幫助與鼓勵,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與快樂,對此,我們要感恩;挫折磨練了我們的毅志,使我們更加堅強地迎接生活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感恩……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師。她總在我迷惘時,指引我方向,她的一個笑容,一次夸獎,總是給我前進的動力。在我生病時,她總細心地照顧我,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長。在我犯錯時,她總是既嚴厲而又耐心地教導我,使我及時改正缺點,做一個優秀的學生。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一個學生高考前,他在英語課上看武俠小說,老師很生氣,便對他說:“你真是沒出息,不僅糟蹋爹娘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他簡直要氣炸了,“噌”的跳起來,指著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一定會考上大學的!”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名校錄取。四年后,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得知那位老師患了骨癌。他懷著復雜的心情去看老師。老師對他說:“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他這才真正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淚流滿面。兩個月后,老師離開了人世。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生命因愛而美麗,愛因感恩而升華。”我以后要努力學習,報答他們的愛,報答給予我愛的所有人。

中華傳統故事4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知識與道德的關系,也感覺到道德的重要性。坐在窗前手捧著《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我的心被古人那優秀美德所浸潤,我的思緒回到了那一天。 一直拖了好幾天,實在熬不過去了,我只能拖著我的那雙破了卻舍不得扔到的球鞋。 你如果真的舍不得,就到小區門口的鞋攤去修一下就行了! 你都要讀三年級了,這點小事應該難不倒你的。媽媽的.堅持使我無計可施,我只得拎著球鞋,拿著媽媽塞給我的五元錢,冒著炎炎烈日往小區門口走去。

  媽媽真是的,以前從來沒有讓我一個人做這樣的事,現在卻以我讀三年級為由讓我自己去補鞋,唉!真是衰啊。難道她還不知道我素來是害羞的性子?走到小區門口,我傻眼了,雖是一個小小的鞋攤,卻人滿為患,我只好低著頭排在后面。 鞋攤的人絡繹不絕,我一直淹沒在人群之中!忽然從人群中鉆了個頭出來:小朋友,補鞋嗎?我驚了一下,他,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操北方話的老人。嗯!我點點頭,臉有些紅。把鞋拿過來吧!他笑著說。 擠進人群,我心里異常輕松,先前那種徘徊時的沉重步伐變得輕盈起來。這位老人多好啊!我想著。

  這兒坐,很快就好!他給我拿出一張小板凳,身子稍一欠,用他的圍裙擦了擦凳面,示意讓我拿去坐下等待。我接過他給我的凳子,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老人看到了我那副囧樣,朝我微笑地點點頭,此時我的緊張感在瞬間釋放了,我安心地坐在他的鞋攤邊看他為我補鞋。 只見針線在鞋上不停的穿梭著,原本脫線的兩個鞋面身不由己的又合攏在一起了,老人就像一個魔法師,三下五除二,一剪、一粘、一敲、一捋,鞋子又煥然一新。看著這一切,一種莫名的感情涌上了心頭,那是一種讓人感動的心情。 我交給了老人五元錢,找你一元。他親切地說著,找零錢去了。剎那間,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際,由模糊而強烈:要不要給他道個謝?是呀,是呀!道謝給這么慈祥的一位老人。

  可是那是多么難為情的事啊!對他說聲謝謝么?修了鞋,付了錢,居然還要說謝謝!嗤!怎么說得出口?因為似乎覺得這玩意兒過時了,沒必要!現實中真這么做未免太做作,老人會理會嗎!的確,我并沒有得到比別人更多的照顧,但顧客與店員之間的關系難道僅是金錢上的關系嗎?倘若我還小,我可以奶聲奶氣地說:謝謝,老爺爺!倘若我已經是大人了,我可以瀟灑地隨意地說聲:麻煩了!可為什么我卻沒有膽識說呢? 給,拿好錢!親切的話語又響起了,我似乎于心有愧,低著頭,但在接錢的一瞬間,心卻突然間豁然開朗:謝謝,老爺爺!我終于將謝謝說出口,此時,我覺得今天的陽光格外燦爛,空氣格外清新,回家的腳步也格外輕松。 現在我終于懂得了,我的那一聲謝謝說出口后,為什么人會一下子那么輕松,因為這就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也是一種美德。從那以后,無論什么事,當受到別人的幫助時,我總忘不了說一句:謝謝!謝謝成了我的口頭禪。

中華傳統故事5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講了許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溫席侍母、陸績懷橘、曹操自勉、苗嶺女杰等,還有許多名人,有劉恒、于謙、司馬遷等。

  這本書里的人物個個都很有美德:閔騫的`后母很壞,冬天不讓他穿暖,還經常打罵他。這事被他父親知道了,他父親要把后母趕走,閔此騫還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對他很不好,但他卻不記恨后母,還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鮮魚,但那時候是冬天,已經沒有鮮魚賣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邊,脫掉衣服,用自己的體溫使冰融化,終于捉到了兩條鯉魚。讀了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在學校里,我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跟同學斤斤計較,過意不去,甚至鬧別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不愉快。和書里的人物相比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狹窄了!

  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那時候我知道退讓一下,我和同學、好朋友之間就不會發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確,待人要寬容,同學能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是一種緣分,人與人能成為好朋友,更是一種緣分。

  和善待人、寬容待人,是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的。這是做人的根本。

中華傳統故事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講文明,懂禮貌,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那么容易,它要求我們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在我們班,就有那么幾個不文明的同學。

  排在頭號的'當數班上的”邋遢大王“。同學們叫她”邋遢大王“是有原因的,她不僅每天穿的衣服皺皺巴巴邋里邋遢,而且很少洗手,特別是老師上課時,她總是趴在地上或坐在窗臺上,老師說她她也不聽,屢教不改,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里。因為她老這樣,我們班幾乎沒人跟她玩。好幾次,看她那副我行我素的樣子,我都想:要是我是老師,我會先平息怒氣,跟她好好談談,讓她明白什么是文明行為,什么是不良行為,我還要送她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真希望她能像動畫片《小邋遢》里唱的那樣:”忽然有一天,小邋遢變了,邋遢大王她不邋遢,我們大家喜歡她。“那樣的話,我們都愿意跟她做朋友。

  另外,我們班有些同學愛講粗話,動不動就爆*,習慣成自然后,幾乎出口成臟,聽的人覺得刺耳,而他們自己還察覺不到。我有段時間也受影響,跟著說臟話,還不以為然,老師和媽媽批評了我幾次后,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慢慢改了不少。希望我們一起改掉這個毛病,讓我們班變得更文明。

  西班牙作家松蘇內吉說,文明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文明人!

中華傳統故事7

  (一)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二)

  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對匡衡鑿壁借光這個故事印象極其深刻。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一直很勤奮,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買不起燈油,一到晚上他就無法看書。但是他天生非常聰明,他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借助鄰居家的燈光看書。于是,他在墻角偏僻的地方處鑿了一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流入房間,匡衡連忙湊到那一小塊寶貴的亮光處,專心的看起書來。從此以后,他白天看書,晚上就盤腿坐在地上學習。他博覽群書,終于成了一代學者。

  中華民族的強大就是因為無數勤奮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進而成就了國家,年輕的學生也一定要重視學習,打好基礎,為中華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學習。

  現在社會的物質條件很好,可以為我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樣鑿壁借光,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我們不用像匡衡一樣白天干活,晚上學習。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去專研學習。我們在家里就像一個個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里人對我們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這樣我們更不應該辜負家里人和社會對我們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僅教會了我要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我們肩負著為現代事業而奮斗的重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我們每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三)

  我在書架里無意間找到了一本《中華傳統美德》,隨便翻翻,內容還真不少呢!

  它分為九個大類,每一類都有六七個故事。有的反映了愛國愛民的事例,有的贊揚了尊老愛幼的品格……總之,每一個故事都有它深刻的含義。

  如《皇帝設宴》這個故事,反映了唐太宗對他的啟蒙先生??張嗣宗老先生的尊老愛幼、尊敬師長的高尚品格。像“就在大臣們猜疑不定時,只見唐太宗恭恭敬敬地攙扶著一個老人,緩步走進了宴會廳”;“張老先生在太宗的攙扶下,慢慢來到主賓位坐下。太宗畢恭畢敬地坐在老人身邊”;“唐太宗站起來,手拿酒壺,親自給張先生滿滿地斟了一杯酒”……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唐太宗高尚的品格。也可以從“恭恭敬敬”、“畢恭畢敬”、“親自”……這些詞語中體會出來。

  文章最后還說,張嗣宗老先生沒有料到幾十年后,自己教過的弟子,竟做了皇帝,而且還如此尊敬他這位老人,也證實了上面的話。

  又如《虎門銷煙》這篇文章。先說明了林則徐為首的有識之士和清政府怎么痛恨鴉片;接著說了清政府派林則徐去廣州禁煙,林則徐在去廣州的途中,就派人調查廣州鴉片走私地點和中外鴉片販子的姓名。快到廣州時,又向廣州方面發出了逮捕61名重要煙販的密令。一到廣州,馬上命令北師扣住了停在廣州珠江口外的外國鴉片船只,并發布了文告,要外國煙商如實報告存煙數目,并全部交出存煙。這反映了林則徐等人禁煙的決心;然后制定了一系列禁煙的命令;最后他在虎門銷煙,以實際行動向人民訴說鴉片的危害,也給予了英國侵略者沉重的打擊。

  我們一定要學習這些人的高尚品質,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故事8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感動天地的故事,這些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至今,而故事的主人公更是被人們贊不絕口。近日來,我一直在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受益終身的道理 。

  當我讀完了《金孝拾銀》的故事后,我感觸很深,故事主要講了,賣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銀子,在母親的 勸導下他返回到原處找到失主,而失主卻賴他偷拿了部分銀子。相持不下時,縣官來到。最終銀子被判給了金孝母子。我很是佩服金孝母親的品質,自己的`兒子拾到了一包銀子,她并沒有為銀子而動心,反而教導兒子返回原處找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多可貴呀.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人已經屈指可數。有的人甚至去偷東西,這樣的人更應該向金孝的母親學習。故事中的縣官也很是讓我佩服他沒有私吞銀子,而是公正無私地判了案。在如今,像他這樣這樣兩袖清風、正直無私的官人又有幾個呢?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學到了人要正直無私、不貪心、誠實,才會有更大收獲。

  讀了曾子的一個故事后,我感觸頗多。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讓兒子跟著她去買布,而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去買布,回來后就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跟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看見曾子在殺豬,妻子很舍不得,哭著求他不要殺,而曾子卻很堅定地說:“人不可言而無信,你已答應了兒子,不能反悔,”最后曾子還是把豬殺了。是啊,人就要像曾子一樣言而有信,不可出爾反爾。作為大人,更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在今天這樣的社會里,在這樣社會里的人們,更應該向曾子學習,人不可因為一己私利,而丟掉了人生中寶貴的東西---誠信。在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人要言而有信,才能在社會中立穩腳。

  同學們,古人們都有這么美好的品德,何況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呢?讓我們攜手一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鑄就輝煌明天吧!

中華傳統故事9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里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里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后,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里的農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學者。

中華傳統故事10

  今天,我讀了學校下發的中華美德故事,讀完后,使我大有感觸,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針》。李白以前總是不好好讀書,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鐵杵磨成一根細針,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他發憤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心中為之一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奶奶真有毅力要把這么粗的鐵杵磨成一根細細的繡花針。我心想:既然鐵杵都能磨成針,那么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這個故事,在對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嘆不如。

  記得有一次,我要參加鋼琴七級的考試,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課,沒有時間彈鋼琴,即使我有空,也懶得彈,所以離考試只有幾個星期了,我還彈得疙疙瘩瘩,一點也不熟。面對老師的責備,父母的嘮叨,我下定決心要每天練琴,把曲子彈熟。從那一刻開始,即使功課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堅持每天彈幾小時琴,經過我不懈的努力,終于通過了鋼琴七級考試。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這個品質將使我終身受益匪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臥薪嘗膽》一文。文中的主人公,越國國君勾踐,為了報仇,從皇宮里搬了出來,搬到了一個又破又爛的小茅屋里。屋頂上垂下一顆大苦膽,每天嘗一口苦膽的味道,過著窮苦清淡的日子,用以鍛煉自己的意志,不忘過去的恥辱。與國人們同心協力,經過了十年的強政勵治,推動了國家各方面的'能力,振大了勢力,終于打敗了吳國。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要有毅力,刻苦自勵,發奮圖強,才能戰勝困難打敗困難。在生活中,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有一次,我在彈鋼琴,那首曲子音很多,我剛彈到一半,手就又酸又痛,簡直不能動了。那一瞬間我真的想放棄算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平時老師常對我們說,做事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到底,就可以取得成功!于是我忍耐著酸痛,繼續努力彈鋼琴。終于,我在鋼琴老師那里通過了這首曲子。我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欣喜不已。

  從這次事件中,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重要性。讓我明白了,只要刻苦努力,堅持不放棄,有恒心有毅力,最終都可以成功!所以,我們要向文中主人公學習,用自己的恒心自己的毅力,到達成功的彼岸!

中華傳統故事11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應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書籍。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讓我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孟母斷機》,講的是:孟子小時候不愛學習,孟母為了激勵他,便把紡織到一半的布給剪斷了。孟子不解,問母親。母親說道:“剪斷的布就沒有用了,就像你學習半途而廢,長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著眼淚說:“我錯了。”后來,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頁,為中國教育事業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我們尊崇的古圣先賢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對人們有很大影響。可見,一個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媽媽都成為有智慧的家長,全天下的孩子都成為積極進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們共同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做最好的自己!”

中華傳統故事12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去,曾孫劉詢為帝,是為漢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據歷史教訓和霍氏家族的專權胡為,建議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對魏相極度怨恨和恐懼,便假借太后命令,準備先殺魏相,然后廢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發制人,采取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后,宣帝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他直接聽取群臣意見,嚴格考查和要求各級官員;還降低鹽價,提倡節約,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魏相領著百官盡職,很符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有效措施,終于使國家興旺發達起來。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經衰落的西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中華傳統故事13

  傳說,古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上岸,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有時還吃人呢。村子里的百姓為了對付它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功。后來,村子里年紀最大的老爺爺想出了一個辦法,請灶王爺幫忙。可是灶王爺根本不是夕的對手,他為了救百姓們就上天找本領大的神仙來幫忙。神農氏聽灶王爺說了此事,派自己的兒子年拿著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兩件法寶,跟灶王爺去人間為民除害。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用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把夕趕跑了。為了防止年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綾布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花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后來變成貼對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呢。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最喜歡第一種版本《年》。因為只要我們生活的開心,并主動問候“年”,他就會和我們友好相處,變成一個紅紅的、可愛的新“年”了。相信你們讀完這三種版本,會輕松回答出我在開頭提問的幾個問題了。

中華傳統故事14

  暑假里,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后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旁樣。”于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后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后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蒙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懷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中華傳統故事15

  李林卻枋

  詩曰:李妻林氏,夫婦節廉,卻枋再四,守命清嚴。

  明朝時,有個宰相李廷機告老還鄉,臨終的時候,家里只有四十四兩銀子。李廷機沒有去世的時候,對他的妻子林氏說:“我遺下的銀子,二十兩去買口棺材;二十兩做喪事的費用。”這時候他有個姓蔡的門生,正做泉州太守,就送了兩副棺木來,一副上等的,一副次等的,預備叫林氏去選用。林氏說:“采辦棺木,辦理喪事,太師都有遺命的,你難道還不了解太師生平做人的清廉嗎?”送了來,還了去,這樣的.有好幾次,終于不肯收受。蔡知州就說:“從前孔子的門人厚葬了顏淵,孔子也不能禁止他們,難道我在這里做了地方官,哪里敢去薄葬我的先生呢?”林氏推辭不掉了,不得已就用了一副次等的棺木來葬。

【中華傳統故事】相關文章: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500字范本04-28

愛我中華為我中華作文07-14

中華精魂作文04-28

騰飛中華作文11-19

復興中華作文11-19

中華根作文11-13

中華漢字作文01-11

中華少年作文10-06

愛我中華作文07-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二三区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日本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