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故事
傳統美德故事 篇1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傳統美德故事 篇2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 岳母刺字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傳統美德故事 篇3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于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不同凡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崩畎壮泽@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樣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最后成為有名的大詩人。
傳統美德故事 篇4
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美德,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要傳承這些美德,并將其發揚光大。
我很慶幸自己能結識這本書,它蘊含著許多的中華美德,以及最具有說服力的名人小故事。在當今社會中有許多的中國人還牢記著中華美德,所以至今還發生著許多感人的故事,F在有的小學生對此很重視,但是有的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里。今天我就要針對這兩種情況來談談我的看法。
在書的第一講里明確指出要做個尊老愛幼的人,我們且不說尊老,來說說愛幼!皭塾住鳖櫭剂x是愛護幼小的意思。我們身邊有許多小朋友,可我們有沒有愛護他們呢?我親眼瞧見到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事。
一個煙雨蒙蒙的下午,我們放學回家。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降雨使得大多數同學沒帶傘。一路上到處都是抱怨聲,我暗自高興,因為我帶傘了。不一會兒一朵朵傘花綻放了出來,同學們都鉆進了別人的傘底下,街上的人就寥寥無幾了。我站在那兒等我的同學,飄飄灑灑的雨絲掀起了鋪天蓋地的珠簾,透過這細紗般的珠簾,我隱隱約約看見一個二年級的小同學正焦急的等待著家長,我靠近了一點,雨水順著他那圓圓的小臉蛋淌了下來。雨驟然間下大了,正當我跑著想去幫他時,忽然一聲稚嫩童音傳過來:“哎呀,某某某,你怎么淋濕了!”我停住了腳步。一瞧,一位胖胖的小女孩握著把小花傘奔了過來,濺起的泥水弄臟了她的褲子她也全然不顧!鞍职诌沒來么?喏,這把傘給你先打著吧!”她把傘送給小男孩后,轉身奔跑著消失在雨幕中去。在她轉身的一剎那,我看見她肩上的端端正正的“二道扛”,被雨水沖刷的格外耀眼。再看看我肩上的“三道扛”真是后悔當時沒有一個箭步沖上前去。這短短的兩句話,令我驚訝萬分,她才二年級呀,還是一個被人愛護的小女孩兒,居然有如此高尚的美德,平時只有在書上看得到,未曾想過竟真有此事,真是難得。
看見這件事情,我的心里真像是有千言萬語,如果說世界上作惡的人能真正懂得中華美德里所講的尊老愛幼,能想到做壞事給別人帶來的后果,我想世界上的惡人也不會增加了。反過來,會發生更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不是嗎?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任之本與!”希望這句話能讓每一個人牢記于心,才可以做到揚孝悌美德,做尊老愛幼的人!
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后讓你吃豬肉!眱鹤右宦犛腥獬裕筒霍[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于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后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后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蒙混過關,F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他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即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愉,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故事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了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學家匡衡壁借光,遠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的果實。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力徑,我們只有艱辛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傳統美德故事 篇5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椏V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傳統美德故事 篇6
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長城。古今中外有許多人擁有美好的心靈,有許多事令我們感嘆。從古至今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美德。
一說到“美德”有人就會想的很久遠,可是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美德。比如說古人司馬光,一些調皮的孩子爬到假山上玩耍,一不小心掉入了假山下的大水缸里,小伙伴的第一反應就是救出他,有的去呼喊大人,有的在水缸邊伸手想要拉他上來,有的去拿繩索?墒俏ㄓ兴抉R光沒有那么做,他拿起身邊的大石頭,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破了,頓時水缸中的水流了出來,缸里的孩子得救了。如果司馬光也像小伙伴那樣去呼喊大人,那么水缸中的小孩可能早已離去。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司馬光的聰明才智,更能顯現出藏在孩童司馬光身上的美德,F在,在你面前有兩個蘋果,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你會怎么分呢?是把大的留給自己,還是選擇那個小蘋果。當看見這種情況時會想起一個故事《孔融讓梨》,從前,孔融的母親從集市上買了幾個梨,將它們洗好后一并交到了孔融的手上,母親讓孔融將其中的一個拿給哥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將那個較小的蘋果留著,把大蘋果給了哥哥,哥哥看孔融那么小就讓他吃那個較大的蘋果?兹谝姶饲樾伪阏f︰“哥哥大吃大蘋果,我小就吃小蘋果吧!”就是孔融的.一句話,既讓我們看到了孔融的孝心,又讓我們看到了他那純潔的心靈。
其實,美德并不只在那些偉人的身上,從《司馬光砸缸》和《孔融讓梨》這兩件事中就能看出來自孩童身上的美德。
有一天,微博上發生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小悅悅,一個只有兩歲的小女孩,被一輛車撞倒在馬路中央,而開車的人并沒有下車看看情況,而是視而不見,正常的行駛著。這個無辜的小女孩就這樣凄慘的躺在馬路上,在她躺在那里的一個小時中有十八個人走過她身邊,可是這些人卻沒有一個人來幫忙。直到一位清潔工阿姨打掃大街時,看到了這個小女孩,并連忙將小悅悅送往醫院,可是時間不等人,小悅悅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一個清潔工,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臟”,但比起那些從小悅悅身邊走過的那十八個人,她卻顯的那么純。雖有一副很臟的外表,但她卻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那位清潔工一樣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小悅悅就不會拿么早的離開人世,我們的地球就會變得更好。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為國效力,都能體現一個人的美德,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如果我們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中華傳統美德將會得到更好地傳承。
傳統美德故事 篇7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我很喜歡端午節,卻從來都沒聽說過它的來歷。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屈原先生的故事,才明白媽媽給我包的好吃的肉粽子也有它深厚的歷史故事。屈原先生不愿意同流合污,他認為世界上的人都醉了而只有他還保持著清醒,他很絕望,最后投了汨羅江。
世人為了感念他的忠烈,害怕他的尸首被過往的魚兒吃掉而向河里扔粽子。從此包粽子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讀完了故事我很難受,在感慨屈原先生對于國家的忠心的同時,也漸漸明白了他的偉大與孤傲不屈的品質,他那憂國憂民的'氣度讓我很是敬佩。
赤誠本是我國傳統美德。岳飛的精忠報國,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倍甲屛腋惺艿搅怂麄兡穷w坦誠純真的忠心。
我希望我長大也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保有一顆坦誠的心看待這個世界。
傳統美德故事 篇8
三國時期,楊修和楊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楊修為相府主簿,楊宕為軍需官。楊修聰明博學,但恃才放曠,屢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亂軍心之罪處死。楊宕懼怕曹操因叔罪嫁禍于已,便想趁著近期押運軍糧餉銀之便,設法撈他一把,然后謝官還鄉。他懼怕曹操之威,又貪財心切,劇烈心理沖突引發了一種怪。杭炔话l燒,也不頭痛,只是胸口脹悶,坐臥不安,請了不少醫生診治,不見好轉。
請神醫華佗來診,經過望、聞、問、切,華佗開了兩個藥方,囑其依次服用。楊宕先看第一個藥方,上面寫著:“二烏、過路黃、香附子、連翹、王不留行、法夏、畢拔、朱砂。”熟知古文章法的楊宕,將這八味藥名的頭一個宇連、讀:“二過香(相)連,王法畢朱(必誅)。”他大驚失色,額頭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撈一把的邪念。
接著,他又拿起第二個藥方,一看頓時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往后便倒。原來,神醫開的第二劑藥方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把六味藥名的頭一個字連起來,其諧音便是:“常(賞)乳(汝)官(棺)木益(一)附(副)!睏铄创篌@,嚇暈過去。家人見狀,嚇得慌了手腳,大哭不止。
過了好一會兒,楊宕被家人哭聲驚醒,睜開眼睛,倒覺得心清身爽,胸部再也沒有脹悶的感覺,病竟痊愈了。華佗在一旁對楊宕說道:“你之所以胸部脹悶,是因為肚內瘀血積結,乃貪婪氣郁積聚之故;現在氣隨汗出,吐盡瘀血,消積化痰,惡病已祛。只是身子虛弱,還需調理。我再給你開一劑藥方,你服后便會健康如初。”華佗隨即給他開了一個滋補方。楊宕去了貪婪的`心病,又補了病后的虛弱,很快便恢復了健康。
傳統美德故事 篇9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是《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講了許多小故事,有講愛國守法的,明禮誠信的,團結友善的,勤儉自強的,還有敬業奉獻的。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應該向書上講的那些人學習,對老師尊敬,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學習知識。對父母應該孝順,經常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自己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互相幫助,同學有困難應該盡力幫助他們,有缺點不嘲笑他們,沒人陪他們玩時,我應該和他們一起玩。對老人應該孝敬,如在公共汽車上,應該主動給老人讓座。我們還應該愛我們的祖國,小時候好好學習,長大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在平時生活中應該遵守諾言,要是做不到要盡快對那個人道歉,勇于承認錯誤。
這本書中的故事很精彩,同時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傳統美德故事 篇10
1、《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后,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于戰勝了秦軍。
2、《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里。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
3、《樊噲闖宮》
漢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武帝劉邦連日睡大覺不理朝政。樊噲便一路沖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那么后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4、《諸葛恪得驢》
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5、《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期,秦國大軍在攻下了趙國后直逼燕國。壯士荊柯自愿出使秦國,在向秦始皇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趙國地圖時,荊柯從地圖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終未能成功,荊柯英勇犧牲。
6、《解鈴還須系鈴人》
小和尚泰欽聰明過人,一次卻因喝酒違犯了寺規面臨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禪師當眾出了道題,眾和尚回答不出。泰欽在明白了師父其中的含意后,說出了正確答案。
7、《少年柳公權》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倌曄本托吹靡槐屎米鄭晃煥險吒嫠咚腥擻媒乓材鼙人吹酶好(心里不罰咀眼梭U于能夠虛心向人求教w白了不能驕傲自履道理?
8、《硬漢子董宣》
洛陽縣令董宣剛直不阿,秉公執法,連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過,當眾處決;式阋粴庵,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宮中,董宣拒理力爭,皇帝也氣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卻對董宣進行了獎勵。
9、《特殊遺囑》
孫叔敖是楚國很有貢獻的老臣,他臨去世前留下遺囑。公子孫安聽從父親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豐厚的賞賜,只接受了楚王賞賜的一塊荒蕪之地--寢丘,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10、《玄奘取經》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路過高昌國,高昌國國王為了提倡佛教,極力挽留玄奘留在該國。但玄奘去西天的決心毫不動搖,在高昌國傳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遙遙西天路。
11、《緹縈救父》
淳于意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長安。他的女兒緹縈年紀雖小,卻堅強的陪父親一同前往。緹縈為父親的冤屈到處奔走,把信遞送到了漢文帝手中,終于使父親得到了自由,漢文帝也下令廢除了"肉刑"。
12、《顏真卿》
書法家顏真卿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盧杞。時值李希烈擁兵造反,皇帝聽從盧杞的主意,派顏真卿前往勸降。顏真卿來到李希烈軍中,義正詞嚴駁斥李希烈。顏真卿在燃燒的火堆旁奮然提筆寫下了"立德踐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惱羞成怒,加害了顏真卿。
13、《季扎還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并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扎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但季扎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扎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
1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書牙友誼深厚,但在王子們爭奪王位時卻各為其主,管仲還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鮑書牙為了國家的`利益推薦管仲出來治理國家,自己卻隱退歸家了。
15、《暖不忘寒》
晉公子重耳率隨從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擁他回國為王。臨行前,壺叔收拾舊衣物,重耳不以為然,狐偃以舊衣物來比喻他們這些相隨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難中相處的人是不能忘記的。
16、《明山賓賣牛》
明山賓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因為家貧,不得不便宜賣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趕回追上買主,講明牛曾得過"漏蹄病",已經治好了。圍觀的群眾稱贊明山賓。
17、《狀元還鄉》
新科狀元王沂公回家省親,他謝絕了地方官贈送的銀兩和宴請。王沂公不愿擺排場,知府組織樂隊熱熱鬧鬧的迎候,他卻換上平時穿的衣服,在熱鬧的人群面前走過,使人們沒有發覺。
18、《鄭和滅海賊》
明朝航海家鄭和率大明船隊來到古里國,同古里國國王互相交換了禮物。夜里,海賊陳祖義前來劫寶。早已得到情報的鄭和派士兵設下埋伏,一舉活捉了海賊。
19、《金孝拾銀》
賣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銀子,在母親的教導下他返回原處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卻賴他偷拿了部分銀子。相持不下時,縣官來到。最終銀子被判歸金孝母子。
20、《伯樂舉賢》
秦穆公欲尋好馬,相馬師伯樂自感年事已高,于是向秦穆公推薦了年輕的九方堙。經過多方努力尋找,九方堙發現了真正的千里馬。
21、《寇準罷宴》
寇準要過生日,官員們都來祝賀送禮。奶奶卻向寇準憶起了原來的艱苦日子,提醒他不要過于鋪張?軠市盐蛑拢∠诉@個壽宴。
22、《三遇恩師》
劉勰自幼喜愛讀書,但家里很窮。他聽從老婆婆的話,到寺廟里學習讀書,并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寫出讀書心得。后又根據老方丈的建議,前去拜見司徒沈約。在不斷的努力中,劉勰寫出了著名的《文心雕龍》。
23、《別出心裁的賽馬》
蒙古老王爺在慶功會上提議舉行一場比誰的馬跑的慢的賽馬,結果使得比賽遲遲無法完成。大公子成吉思汗在不改變比賽規則的前提下,想出了一個辦法,很快結束了這場別出心裁的比賽。
24、《鐘隱拜師》
鐘隱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輕畫家,但他對自己的花鳥畫仍不滿意。為了進一步全面提高畫藝,他不惜投身名畫家郭乾暉家做仆人,終于感動了郭乾暉,破格收他為徒。
25、《毛遂自薦》
戰國末期,趙國的平原君要去爭取楚國共同抗秦,在他正從眾多的門客中挑選出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隨行人員時,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主動請求前往。他的名字叫毛遂。
26、《地行仙人》
一個名叫徐霞客的老人,向我們介紹了他從年輕時就開始游歷四方的豐富經歷。他也給我們留下了記載著他遍游九州五岳、尋訪名山大川的《徐霞客游記》。
傳統美德故事 篇11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傳統美德故事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弊鳛橐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梁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困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并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傳統美德故事 篇13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
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傳統美德故事 篇14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許衡的故事,許衡雖然嘴巴很干,別人都去采沒有主人的梨吃,可是他因為不知道梨的主人是誰,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他沒有去摘梨吃。他知道任何東西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是不能拿的。聽了許衡的故事,我明白每個人都要誠實,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晏殊復試》讀后感
這個小故事講了晏殊主動承認做過初試試題并要求重考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誠實是一種美德,是高尚品格的表現。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培養不撒謊守誠信的好習慣,要使自己成長為具有優秀品德的好孩子。
《誠信故事讀后感》
通過閱讀了五個誠信小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誠信守信的重要性,誠實就是要不說謊,真誠待人,實事求是,勇于承擔責任。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諾,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時時放在心上,盡力做到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感》
媽媽和我一起讀了幾篇中華傳統美德的小故事。我對其中的《核桃誰剝》、《無主之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颂艺l剝》讓我懂得了說話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無主之梨》讓我知道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隨便亂拿的道理。
以前,我也對爸爸媽媽撒過謊,說話不算數,還經常耍賴,常常會惹爸爸媽媽生氣。讀了這些故事之后,我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傳統美德故事】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03-12
(薦)中華傳統美德故事15篇03-12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品15篇】03-13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比本領故事06-03
獅子的故事06-08
背道而馳的故事04-27
自信的故事04-29
長輩的故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