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政治考后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政治考后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政治考后反思1
幾天前,我們剛剛進行完第一次月考,走出考場,我懵住了。
考完試,大家都紛紛在談論考試題,而我一點也不想提,因為,我認為自己考砸了。所以誰說考試我就躲一邊去,半字也不許提,誰和我提考試,我就對他說:“你再和我提考試,我就跟你急!”回到家,爸爸媽媽問我怎樣我也不敢回答,只是支支吾吾的說還好,其實,一點也不好呢!
昨天,所有課門試卷都發下來了,我不僅閉上眼睛,心想:考砸了考砸了,回家挨罵吧。我還和同位說:“同位,我的財產都留給你了,見我最后一面吧!!!”這時同位突然大喊:“同位,快看快看,你成績發下來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末日到了”!我大喊。“不是,你自己看看”同位拿起我的試卷給我看。慢慢睜開眼睛,“哇,不錯呀!”我笑著說。“老天開眼啦啦啦!”我激動的拿著試卷激動的說。
語文:103分 數學:115.5 英語:96分(以上滿分120) 地理:88分 歷史:95分生物:95分(以上滿分100) 政治:71分(滿分80),我一邊數,一邊激動......
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英語,最不好了,滿分120,才考了96分,失誤啊,怎么可能的,我還是個課代表啊!我靜下心來,靜靜的.反思:為什么會考得不好呢?為什么那些題會錯呢?為什么別人有的能考一百一十多分,而我沒能?難道我不如他們?不可能啊!于是我拿起試卷,從試卷中認真分析,找出了自己所出現的錯誤,在以后的考試中,我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通過這“第一次”月考,我明白了學習要刻苦努力。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這個“第一次”,我相信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是我第一次月考,第一次這么刻苦,第一次這么努力,今后,我相信自己考試成績也會更好,更出色,也相信會有許多第一次等著我,新鮮又有趣,希望我能珍惜這人生中的“第一次”。
初中政治考后反思2
本次初三期末考試政治成績考的太差,全新泰市第24名,領導召開了會議特別分析了這次考試反應出的問題,會議結束后我也自己沉思了政治取得這點成績的原因。
一、考試情況分析
學生考試失分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本學科學習不重視。
2、理論不能聯系實際,對一些開放性試題不適應。
3、分析歸納能力欠缺,尤其是歸納能力較差, 回答問題角度單一,不能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
4、一些學生答題沒有條理,想到哪里答到哪里,有效答案很少, 不能將所學知識同材料、同自己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5、 審題能力,特別是根據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6、不善思考,思路模糊,層次不清,書寫潦草,錯別字多,卷面凌亂。
二、學生管理情況分析
1、本年級學生之前我沒有教過,對學生比較陌生,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對于中下游的學生了解的偏少,因為同時擔任八年級的政治教學,課下了解學生的時間很少,課上因為授課任務重,減少了提問學生的次數。
2、對優秀學生的要求不夠高,給他們定目標太低。像馬瑜賽同學整體成績很好,但是政治只考了78分。這就影響了她整體成績的提升。
3、對中游學生的關注度太低,因為課上要完成教學內容,有時候需要學生快速的配合,就忽略了對這部分學生的啟發和鼓勵。
4、對于后進生的管理力度和愛心給予的太少,他們學習政治的熱情幾乎沒有,而且課堂上會說話,影響老師的課堂進度和同學的學習。
5、早讀的效率不高,老師安排任務很緊湊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很低。
6、整體來說,學生內心真正的學習欲望較低,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以應付和拖延為主,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面臨的緊迫形勢。
三、應對措施分析
針對這次考試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本學科的增長點在于提升優秀率和合格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采取的措施是:
(一)學科內容
1、 夯實基礎,狠抓落實。中考試題就是再難,它還是脫離不了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如果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了,應考能力也就更強一些。這種思路要滲透給學生,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學生,與其花力氣摳難題,不如多用些時間扎實地掌握好基礎知識,注重課堂效率的提高,努力做好每一單元的過關。
2、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整理,構建成網絡圖,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3、加強學法的指導,特別是要教會學生如何背書和解題,并在課上強化記憶。
4、加強審題技巧和審題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減少審題失誤,學會根據材料內容分析和解決問題。
5、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答題時運用政治學科語言,避免口語化的傾向。
6、注重學生答題規范的指導,要求學生答題時答案要標序號,分段落,知識表述要完整,書寫盡量工整。答案中既要有書本中的觀點,又要有對材料內容的分析,同時還要求有學生自己的觀點。在答題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兩種錯誤的答案:純觀點答案和純材料答案。
(二)學生管理
1、要提升學生整體的緊張感。從講面臨的時間形勢開始,每節課給他們正面的鼓勵和引導,不能以批評為主,積極的引導會給他們動力,過多的批片只能造成學生巨大的心理負擔,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沒有益處。
2、樹立優秀生學習態度的榜樣。先給優秀生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在學習方法上多做指導,促進他們發揮出更高的水平。讓優秀生帶動中游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形成競爭進取的狀態,提高課堂效率。轉化差生,讓他們首先保證自己的課堂紀律,然后是增強自制力,在課堂上多學習,多進步。以上這些工作肯定需要課下進行滲透,靠課上的時間是不充足的,而且要在下學期開學初克服困難把這項工作做完。
3、早讀效率一定要提高。這要求老師在早讀前精心規劃早讀的內容,學生的自學能力太低,要求老師把每一項任務安排的明確。規定好完成每項任務的時間,單位時間內要高效完成任務。
下學期工作任務重,根據制定好的計劃,及時有效的實施各項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失誤,迅速調整工作狀態,爭取中考成績有很大進步。
初中政治考后反思3
一、抓好兩個研究,把握教學方向。
(一)研究學情考情。目前的備考形勢是:1、初三地理復習內容多,任務重,課時緊。考試范圍包括初中四冊地理課本中的大部分章節及荊州鄉土地理的內容,每周僅有兩節地理課,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復習任務是有很大壓力和困難的。2、通過平時的作業和荊州市質檢,看出我校學生的學情是:①學習習慣較差。在答卷中有些考生審題不認真、不仔細,答非所問造成失分。語言表達不規范、書寫不認真(字跡潦草、筆誤、別字)等。②缺乏對知識的系統掌握。考生對綜合題的主觀試題部分因回答不全面,語言不規范、不條理,失分現象較多。主要原因是在復習過程中缺少知識系統梳理這一環節。③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主要表現在:基本的地理原理、事實和地理現象不清楚,不理解,還停留在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上。④讀圖能力差。主要問題是一些考生沒有對圖認真分析,而是憑自己的感覺去答題,這樣導致寫的結果是答非所問。⑤對圖中的區域判斷不準。區域特征不清楚,基礎知識不扎實。 明確了學情考情,我們的教學才能有張有弛,有的放失。
(二)研究中考試題。我們認為:教師除了要埋頭拉車,更要注意抬頭看路,即把握正確的中考方向,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學校規定初三教師每周做一份中考試卷,這對教師了解各地信息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通過對近幾年荊州市中考地理試題及其他地方試題的研究,我們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1、每套試卷都突出地理學科的特點,與地圖有關知識的考查(含無圖考圖題)占的比重愈來愈大。
2、注重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貼近初中教學實際
地球和地圖知識、位置、地形、河流、氣候、交通、城市、經濟發展等是構成地理知識的基本要素,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中考題中往往將上述內容作為重點考查對象。近幾年的中考地理試題題量適中,難易適度,減少了過難的題目,加大了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別是在綜合題中適當增加綜合性、開放性的題目,并注重考查過程與方法,符合初中教學的實際,既關注成績偏下的學生,又給優秀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發揮空間。
3、試題注重在一定情景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分類、匯總和整合能力
無論是選擇題還是綜合題,都是前面一段背景材料,或者是地圖,或者是與試題有關的一段優美文字,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命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聯系和靈活運用能力。特別是選擇題會改變過去試題間沒有聯系的特點,不再是單獨的考查某一個知識點,而是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相關的知識進行分類,進行聯合考查。
4、試題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從而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在我們的初中地理中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知識點很多,如:地球、地圖部分中的利用經緯網判斷某一地點的位置;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各種地圖的應用、比例尺的換算等。中國地理中民族風情、天氣預報和災害性天氣、各種資源的分布、主要城市的分布等等。我想今年的中考題中也會體現這一特點。
5、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地理圖表資料的解讀和運用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是考查地理知識的載體。連續三年的中考試卷都是圖文并茂,既有地理區域圖、等值線圖,也有地理景觀圖、示意圖,不僅綜合題要考查圖,而且單項選擇題也大量考圖,也有些題目表面上沒有圖而實際上是考查圖的基本內容。整套試卷中讀圖的分值要占到60%~70%。
6、圍繞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借助所給材料,獲取地理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7、今年中考的信息是題目難度加大,綜合性、靈活性與開放性都會加強(吳利明老師中考會議)。特別提到:不單考某一幅地圖,注意前后知識的連貫;用好《學在荊州》等。那么在哪些方面會提高難度?哪些知識有提高難度的空間?學生認為哪些是難題?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8、中考試題愛打“擦邊球”,即與考試范圍沾邊的非考內容。兩年的中考試卷和今年的質檢卷都有這些嫌疑。老實說,干擾了我們備考。
概括的說,試卷涉及了“地圖、基礎知識、整合能力、熱點問題、鄉土地理”了解這些特點那么組織復習備考的思路就明晰了。下面談一點復習方法:
二、進行合理安排,提升考試成績
1、構建合理的復習框架
地理學科的課時少,內容多,分數少,學生不夠重視等因素,都會干擾地理教學。因此教師必須擬訂一份操作性強的教學計劃,將考試范圍內的知識既全部覆蓋,又不平均用力。
我們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確立了復習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三開學——三月底):復習教材與落實基礎;
第二階段(四——五月中旬):背誦提綱與做《學在荊州》;
第三階段(五月中旬——六月中旬):專題突破與模擬訓練。
關于落實基礎。通過“死記硬背”落實基礎知識。最近幾年中考的試題中所有題目涉及的知識點,也都屬于課程標準中的基礎知識。因此,使學生具有厚實的知識、技能基礎,理應成為日常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把四本書的知識編印成提綱,利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記憶。當然對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的掌握,不能僅僅停留在“知道了”,“記住了”的水平上,那樣,學生只能“依葫蘆畫瓢”,必須使得學生從一開始就做到真正“弄懂了”,“情況變了也會用”。那么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力做到: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追根求底”式地剖析和聯系實際的應用。
關于專題突破。為了鞏固知識,提升答題能力,我們對難點問題組遍了幾個專題。如“地球和地圖”、“天氣和氣候”、“區域地理讀圖”、“選擇題訓練”等專題。以讀圖專題為例,我們的做法是:①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圖,通過讀圖把問題引向深入。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引導讀圖,通過讀圖找出新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地圖的能力。②緊緊結合教材內容讀圖,必須選擇能準確反映教材內容的圖,指導學生從確定的某一方面去讀圖,使讀圖具有針對性。我認為要重點掌握的幾幅圖片是:經緯網、等溫線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分配柱狀圖、亞洲地形、氣候圖、東南亞圖、幾個重點國家圖、中國地形、氣候圖、長江和黃河圖、中國四個地理分區圖等等。
關于綜合訓練。參考歷年的中考試題、中考模擬試題,以及其他地區的中考題,然后自編模擬卷,讓學生多練一練,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也可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關于使用《學在荊州》。可不做的題一律不做,如復雜而煩瑣的題,偏難偏怪題;重點題除了做,還要“記”,如解釋人地關系的小論述題。
2、教給學生必備的答題技巧
①認真審題,讀懂題意。審題實際上是一個審視題意,分析解題條件的思維活動過程,考生應具備從文字和圖表、數據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夠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運用,解決試題中提出的問題。如:分析題中所給的解題條件,明示條件、潛在條件、轉換條件等,進而確定如何利用這些條件來解題,注意題中有無附加的特殊規定(例如從土地利用類型,填字母,或者填代號回答)如果不注意就會失分;考慮從大腦知識庫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識,緊扣哪些得分點,考慮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
② 仔細讀圖,看清圖示。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圖中的組成要素,圖中的有用條件和迷惑條件,特別是圖中有無指向標,圖例和注記等容易忽略的內容,做到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尤其是學生容易忘記動手繪圖的題目(如20__年中考試題在圖中填代號A B,畫航線;20__年試題畫西南季風;很多學生就漏題了)。
③提高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在答題時要注意對答案進行構思,并能用準確的地理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特別是關鍵詞一定要準確,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不少同學在平時復習時,這個方面訓練不夠,往往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因此,考生在最后階段中,應該把語言表述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
【初中政治考后反思】相關文章:
英語考后反思06-24
語文考后反思03-06
期末考后反思05-03
期末考后的反思01-06
考后的作文09-28
學好初中政治的有效方法03-03
考后隨想作文12-03
考后的感想作文03-19
考后感想作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