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1
三伏天
2023年入伏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3年入伏時間是7月11日。
2023年三伏天是從夏至日第三個庚日開始算,由于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是一個庚日。而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而第三個庚日正好是7月11日,因此2023年三伏天從7月11日這天開始算起。
2023年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
2023年入伏時間:從7月11日開始,具體起止時間為2023年7月11—7月20日。
2023年出伏時間:從8月10日開始,具體起止時間為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入伏出伏時間計算
“入伏”確立的依據(jù)——“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
所謂“干支紀日法”,就是指用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錄日序的方法。具體來說,“干支紀日法”就是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60天為一周,循環(huán)記錄。
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是什么意思
其實就是指,每年“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換句話說,每年“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就是“三伏天”開始的第一天。
入伏養(yǎng)生小常識
1、減少運動
盡量減少在溫度高的時候出門或是大量的運動,尤其中午下午。這樣身體水分的流失太快了,如果不能及時的'補充水分很容易出現(xiàn)脫水中暑的情況,就非常危險了。
2、少喝飲料,適量飲茶
許多人在夏季稍出汗就會貪飲甜飲料,因為感覺很解渴。其實是錯誤的,很多飲料含有大量糖,會導致體內(nèi)電解質(zhì)紊亂,不但不解渴,反而會更渴。如果再不注意補充電解質(zhì),出汗量大時便可能會缺鈉,缺鉀。并且飲料中很多添加劑本身就經(jīng)過肝腎代謝,更是增加了肝腎負擔,如果過量,很有可能導致肝腎損害。盡量少喝甜飲料,多喝白開水或者礦物質(zhì)水種。
3、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三伏天是感冒高發(fā)期,尤其是長時間吹空調(diào)或者電風扇,毛孔打開一冷一熱,很快會出現(xiàn)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感冒癥狀。建議不要長時間在低溫下滯留,尤其不要突然改變冷熱環(huán)境,出汗時千萬不要對著空調(diào)或風扇吹。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2
2023年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表
初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哪個伏最熱
一般情況下,“中伏”的氣溫最高,也是最熱的。
夏至日,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夏天的開始,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但是大地積累熱量是滯后的。
就像一天中最高溫度并不是中午12點,而是過后的14點,而溫度最低是也不是半夜12點,而是凌晨4點。
夏至過后,白天逐漸變長,夜晚變短。每天白天吸收的熱量比夜晚散發(fā)的多,這樣地面的溫度一天比一天高,積累到了中伏,到達了高峰期,也就是到了最熱的時候。
中伏過后,白天與夜晚的時長又發(fā)生變化,就沒有中伏熱了。凡事都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尾的過程,三伏也不例外。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養(yǎng)三伏”,三伏天確實要注意下保護自己,三伏中的伏為潛伏,宜靜不宜動。
三伏天養(yǎng)生技巧
中醫(y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升散外發(fā),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在機體臟腑外面,肌膚常處于開泄狀態(tài),經(jīng)常出汗以適應暑熱天氣,因此,機體很容易表現(xiàn)臟腑功能紊亂,并容易形成氣虛,出現(xiàn)身體乏力、飲食減少等癥狀,甚至發(fā)生中暑、腸胃失調(diào)等病癥,影響健康。但與此同時,這個季節(jié)也是我們調(diào)養(yǎng)身心的.最佳時節(jié)。
喝姜棗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此時人體腠理都是開放的,很容易引起陽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是可以養(yǎng)護身體,同時將身體內(nèi)部多余的寒氣排出,養(yǎng)生又保健。
做汗蒸
人吃五谷雜糧,身體里面難免會沉淀一些毒素,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身體疾病,三伏天的時候身體毛孔是打開的,這個時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速度,將毛孔深處的臟東西都排出來。
做艾灸
艾葉是溫熱型藥材,三伏天的時候做一個艾灸可以將身體里面淤積的濕寒之氣給排出體外,同時清除人在夏季身體苦夏不耐的暑熱,故此有消暑祛濕的養(yǎng)生作用。
貼三伏貼
三伏貼采用傳統(tǒng)中藥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時候貼一個三伏貼可以幫助身體積蓄陽氣,避免冬天寒冷的時候身體陽氣不足而被寒氣所傷,因此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食補養(yǎng)生
紅豆燉鵪鶉,功能是補益氣血,利水健乳。
綠豆湯,功效是清熱解毒、去煩消暑。
泡腳
冬天的時候,人體血液循環(huán)變慢,腳部位于身體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腳部是比較緩慢的,所以,腳部的微循環(huán)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腳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并且?guī)ё呱眢w內(nèi)的廢物,起到治療和預防冬病的作用。
拔罐
很多人常常有腰酸背痛的煩惱,這常常是由于身體的經(jīng)脈堵塞不通導致的,三伏天的時候做一個拔罐,可以讓身體經(jīng)脈變得順暢起來,對于身體疲勞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三伏天養(yǎng)生吃的食物
1、蓮子
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zhì)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菊花
清香宜人的甘菊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還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體質(zhì)偏寒的人要少喝。
3、海帶
海帶有助于清除體內(nèi)的積熱,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導致的體力透支。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4、綠茶
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5、白菜
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熱、養(yǎng)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后體虛者食用,并有防治習慣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別放置過久,以免滋生細菌。
6、羊肉
中醫(y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yǎng)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yǎng)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nèi)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nèi)毒素,極有益健康。
三伏天身體最怕6件事
1、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diào),頸椎對著空調(diào)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chǎn)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xù)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議室內(nèi)空調(diào)溫度不要低于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diào)。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diào)節(jié),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nèi)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3、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fā)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yǎng)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4、晨練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園去晨練。清晨,植物經(jīng)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吸收氧氣,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樹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點前,燒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等產(chǎn)生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zhì)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于6點。
5、家里最怕灰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nèi)。由于肉眼很難發(fā)現(xiàn),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tǒng),進而引發(fā)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shù),兩三天打掃一次。
6、腸胃最怕涼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fā)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jié)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3
20xx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表
20xx年入伏時間表
(1)20xx年入伏第一天:20xx年7月11日。
(2)20xx年入伏第二天:20xx年7月12日。
(3)20xx年入伏第三天:20xx年7月13日。
(4)20xx年入伏第四天:20xx年7月14日。
(5)20xx年入伏第五天:20xx年7月15日。
(6)20xx年入伏第六天:20xx年7月16日。
(7)20xx年入伏第七天:20xx年7月17日。
(8)20xx年入伏第八天:20xx年7月18日。
(9)20xx年入伏第九天:20xx年7月19日。
(10)20xx年入伏第十天:20xx年7月20日。
20xx年出伏時間表
(1)20xx年出伏第一天:20xx年8月10日。
(2)20xx年出伏第二天:20xx年8月11日。
(3)20xx年出伏第三天:20xx年8月12日。
(4)20xx年出伏第四天:20xx年8月13日。
(5)20xx年出伏第五天:20xx年8月14日。
(6)20xx年出伏第六天:20xx年8月15日。
(7)20xx年出伏第七天:20xx年8月16日。
(8)20xx年出伏第八天:20xx年8月17日。
(9)20xx年出伏第九天:20xx年8月18日。
(10)20xx年出伏第十天:20xx年8月19日。
三伏天養(yǎng)生小知識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xù)高溫,極易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中醫(y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nèi),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chǎn)生障礙,出現(xiàn)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在烹調(diào)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yǎng);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diào)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yǎng),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yōu)于冷茶。
三伏天注意6個飲食禁忌
1、三伏天飲食應注意祛除濕氣
三伏天的時候,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蝕。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飲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濕氣。那么在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濕氣呢?其實,我們常見的可以幫助身體排濕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排濕食物。
2、三伏天飲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時候,吃一些甜品,點一杯飲料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話,是會引發(fā)一系列身體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飲食應注意避開冰冷食物
因為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天氣很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冰凍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fā)一系列的腸胃疾病,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zhèn)碳酸飲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飲食應以開胃為主
在夏日的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沒有食欲,吃不下飯。只是,如果三伏天飲食量太少,身體熱量補充太少的話,是很容易導致中暑的。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定要注意開胃。而在夏季,能夠開胃的蔬菜選擇還是比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話梅等小食。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選擇山藥、蓮藕、木耳等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來食用。
5、三伏天飲食應多食甘涼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時候,人們又喜歡吃冷食,喝冷飲,造成身體濕氣寒氣入體,從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而這個時候,想要調(diào)理身體的話,就應該多食一些甘涼的食物,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調(diào)理身體,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6、三伏天飲食應注意補氣去火
三伏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炎熱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火氣。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很多的上火癥狀。這些上火的癥狀除了身體上的之外,還有情緒上的。所以說,三伏天的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那么補氣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實,苦瓜、西紅柿、牛奶、鴨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補氣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適當?shù)倪x擇。
三伏天可以泡腳嗎?
三伏天一般可以泡腳。
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會導致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引起頭暈頭疼以及情緒的變化等,再加上三伏天天氣比較炎熱,頭部氣血虧虛而引發(fā)眩暈等癥狀,所以一般來說三伏天是不可以天天用艾草泡腳。
但對于身體寒濕重的人,可以在三伏天用艾草泡兩到三次腳,在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即可以去寒又不至于泄氣。
對于身體非常虛弱的群體,吃了一些補益身體的食物造成牙疼、口腔潰瘍等情況,可以每天堅持用艾草泡腳;但注意不要食寒涼的食物,防止寒邪入侵,慢慢的就會發(fā)現(xiàn)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就不容易牙疼、潰瘍了,而且體質(zhì)會慢慢的增強。
如三伏天泡腳出現(xiàn)任何不適,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聽從醫(yī)生的安排和治療,切不可自行隨意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出伏養(yǎng)生注意事項
出伏后要防寒
出伏之后,雖然短期內(nèi)氣溫不會降得太低,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溫,氣溫仍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晚比較涼快。三伏天習慣了空調(diào)的陪伴,但是出伏之后,使用空調(diào)要十分注意。
出伏后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diào),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diào)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nèi)臟、經(jīng)絡和骨關節(jié),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早晚外出也不要在穿短褲背心之類的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出伏要防燥
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候逐漸干燥,這個時候飲食也要適當調(diào)整,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韭菜、蔥、姜等辛辣的食物以及羊肉、狗肉、麻雀等性熱之物最好少吃。西瓜、冰激凌等寒涼食物也要減少,以免損傷脾胃。當然,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多喝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有助于潤肺祛燥,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出伏要進補
出伏之后,天氣逐漸涼爽,人的食欲也逐漸恢復,專家指出,此時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既可以彌補“苦夏”后身體的損失,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但是秋季進補不宜過食葷腥油膩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肥胖等。秋季進補還是要以滋陰潤燥、養(yǎng)胃健脾的食物為主,注意葷素搭配,營養(yǎng)全面,切忌暴飲暴食。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4
2023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表
初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介紹
三伏天,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之所以最熱,是因為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加上平均風速較小,雷雨之前氣壓較低,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和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三伏天是按農(nóng)歷計算,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入伏后晝夜溫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所以活動量不要太大;要注意夏季衛(wèi)生,避免夏季傳染病;伏天是食物霉變高發(fā)期,要注意食物保質(zhì)、保鮮。出時,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三伏天養(yǎng)生食物推薦
苦瓜
苦瓜是清熱下火的首選之菜。苦瓜有排毒,降溫,防署的功效,另外,苦瓜還富含維生素C,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還有美容養(yǎng)顏護膚的`效果。
番茄
番茄是夏季餐桌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蔬菜,番茄中富含維生素C,是女孩子美白護膚首選的蔬菜。另外,番茄還有殺菌,防癌,涼血,清胃健脾之功效。夏天食用番茄,還可以防暑。
黃瓜
黃瓜中含有粗纖維、維生素B1、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有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消腫利尿,治咽喉腫痛,四肢浮腫、熱痢便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黃瓜還有減肥療效,夏季蔬菜,黃瓜是不可或缺的。
芹菜
芹菜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其中,維生素B、P的含量較多。礦物質(zhì)元素鈣、磷、鐵的含量更是高于一般綠色蔬菜,芹菜不但營養(yǎng)豐富,而且有藥用價值。芹菜還是涼性蔬菜,夏天可以根據(jù)飲食愛好適當食用。
三伏天如何防暑
一、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二、要多喝白開水,并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zhì),喝多了會對胃腸產(chǎn)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fā)皮膚發(fā)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四、飲食不宜過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yǎng)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jīng)會加深抑制,腦內(nèi)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熱后“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nèi)熱量反而難以散發(fā),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七、空調(diào)室內(nèi)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diào)室內(nèi)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diào)室內(nèi)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xiàn)微紅或瘙癢等癥狀,容易引發(fā)接觸性皮炎。
九、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涂抹防曬霜。
十、生活起居要規(guī)律,不經(jīng)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diào)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十一、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出伏養(yǎng)生注意事項
出伏后要防寒
出伏之后,雖然短期內(nèi)氣溫不會降得太低,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溫,氣溫仍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晚比較涼快。三伏天習慣了空調(diào)的陪伴,但是出伏之后,使用空調(diào)要十分注意。
出伏后盡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diào),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diào)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nèi)臟、經(jīng)絡和骨關節(jié),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早晚外出也不要在穿短褲背心之類的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出伏要防燥
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候逐漸干燥,這個時候飲食也要適當調(diào)整,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韭菜、蔥、姜等辛辣的食物以及羊肉、狗肉、麻雀等性熱之物最好少吃。西瓜、冰激凌等寒涼食物也要減少,以免損傷脾胃。當然,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多喝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有助于潤肺祛燥,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出伏要進補
出伏之后,天氣逐漸涼爽,人的食欲也逐漸恢復,專家指出,此時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既可以彌補“苦夏”后身體的損失,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但是秋季進補不宜過食葷腥油膩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肥胖等。秋季進補還是要以滋陰潤燥、養(yǎng)胃健脾的食物為主,注意葷素搭配,營養(yǎng)全面,切忌暴飲暴食。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相關文章:
2023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表01-10
2023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表(精選)01-10
2023年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表01-13
2023入伏和出伏時間一覽表01-11
2023年入伏時間幾月幾號01-12
民事訴訟流程和時間03-12
時間和位移知識點10-03
和時間賽跑作文(通用42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