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賞析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這三首詞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對獨立而又互為補充,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居易《憶江南》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憶江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賞析:
《憶江南》全首五句,最要注意的是末了一句。這里舉皇甫松的兩首作比較。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畫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開頭“蘭燼”指燈花。燈殘了,屏風上畫的紅蕉顏色也黯淡了,是說已是夜深時候。下三句寫夢境:在梅雨時節聽畫船的笛聲,十四字概括地寫出了江南水鄉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畫。但是不無缺憾的是,這十四字若作為一首七絕的后半首,是韻味無窮的好詩;但作為《夢江南》,后面著一句“人語驛邊橋”,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難免“蛇足”之譏。這個調子的結構同《浣溪沙》一樣,最忌末了拖一個孤另另的尾巴。
注釋:
1、憶江南:唐教坊曲名。
2、諳:熟悉。作者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3、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4、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創作背景
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此詞在公元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憶江南》賞析】相關文章:
白居易憶江南賞析03-20
白居易《憶江南》原文及賞析10-19
白居易《憶江南》原文及翻譯賞析02-26
憶江南白居易全詩賞析07-21
白居易《憶江南(三首)》賞析06-15
白居易《憶江南》全詩翻譯賞析06-23
白居易憶江南03-27
《憶江南》白居易01-23
【實用】《憶江南》白居易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