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問秋光》欣賞

時間:2024-10-03 04:49:47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白居易《問秋光》欣賞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問秋光》欣賞

  殷卿領(lǐng)北鎮(zhèn),崔尹開南幕。外事信為榮,中懷未必樂。

  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不引窗下琴,即舉池上酌。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自適頗從容,旁觀誠濩落。

  身心轉(zhuǎn)恬泰,煙景彌淡泊。回首語秋光,東來應(yīng)不錯。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孟子說的“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jì)”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shù)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rèn)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chǎn)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必須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jīng)》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tǒng),重視詩歌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強(qiáng)調(diào)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xiàn)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xiàn)實,關(guān)心民生疾苦,是有進(jìn)步意義的。對大歷(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fēng),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qiáng)調(diào)詩歌創(chuàng)作服從于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風(fēng)格的多樣化。

  軼事典故——素口蠻腰

  素口蠻腰,蓄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fēng)疾,半身麻痹,于是他賣掉那匹好馬并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說:“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但在白居易70歲時,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fēng)。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白居易《問秋光》欣賞】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問劉十九》07-21

《問劉十九》白居易07-02

《憶江南》白居易欣賞11-05

白居易《問劉十九》原文鑒賞10-15

白居易《問劉十九》賞析及翻譯11-03

白居易《問劉十九》全文及鑒賞07-19

白居易《問劉十九》原文釋義賞析10-19

白居易《長恨歌》欣賞07-29

白居易寫西湖的古詩欣賞06-02

白居易 《問劉十九》古詩詞鑒賞10-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视频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州国产一线在线观看 | 日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