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
一提到唐代詩人岑參,人們就會想到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尤其會對其中膾炙人口的詠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津津樂道。然而,我卻更喜歡詩中的依依別情,被它深深地打動。細讀全詩,你會發現,詩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在“送別”部分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這句描述的是為友人設宴餞別,席間演奏各種樂器以助酒興的情景。“胡琴”“琵琶”“羌笛”,這些西域樂器出現在這送行的酒宴上,讓就要回歸京城長安的友人心中平添了幾分留戀之情,也讓遠離親人、仍留在西域任職的岑參心中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這句寫宴飲后送行的情景。常人送行通常會讓離人早行,而詩人送別友人,為何要等到日暮時分?你可以想象,酒宴上氣氛熱烈,詩人和友人情誼濃濃,頻頻舉杯對飲卻意猶未盡,因而忘記了時間。可以想象,室內,以熱酒暖身,仍覺寒冷(由“狐裘不暖錦衾薄”“都護鐵衣冷難著”可知);室外,風狂雪驟,更讓人顫粟。詩人讓友人等待風停雪駐再上路,足見其關懷備至,情意綿綿。可這一等竟一直等到了日暮時分。此時,風雪依然狂猛,而同僚歸京之期不得延誤,只好在這傍晚飛雪時分忍痛送別。這“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帶給人們多少繽紛的想象啊!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由此句足見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詩人送別友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兩人邊走邊談,不忍言別,依戀之情何其深厚!“去時雪滿天山路”,更傳達出詩人對朋友即將遠行的擔憂。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我們的眼前,好似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山回路轉,友人漸行漸遠,馬背上的身影已經消失了,可詩人仍舊佇立在風雪之中,遠望友人離去的方向,只見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馬蹄印。面對此情此景,岑參此時在想些什么呢?可能是:朋友啊,輪臺距離長安路途遙遠,路上一定十分辛苦,你可要好好保重!這一分手我們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再相見!今日我送君去,明日何人送我?……這樣的結尾余音裊裊,言已盡而意無窮。
綜觀全詩,并不見“情誼深厚”“依依不舍”等字眼,但那紛紛揚揚的雪花與難舍的情誼早已融化在一起,這正得益于這首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獨特的表現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另版本: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3、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后遂稱營門為轅門。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 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 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 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 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 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 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賞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 帳內,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后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回路轉, 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 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一、教學設想。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兩課時。
二、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二)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三)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即”。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為千古傳誦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總結本課內容。
(五)布置作業。
背誦本詩。
三、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默寫名句。
(三)繼續分析課文。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散人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由帳外轉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愁”“慘”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餞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 “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望不見遠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四)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五)完成課后作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相關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05-0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07-2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09-0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教案05-30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賞析06-1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06-28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譯文10-08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08-1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10-0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