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方案
引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老師應如何提高《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提供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方案,希望能給各位授課的老師提供一些幫助。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了解詩意。
2、品味語言,體味詩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精心譴詞造句,分析詩歌語言的精妙傳神。
教學難點: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有情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聯想拓展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激發情感
同學們,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唐詩可謂中國詩歌史上的頂峰。說說你最熟悉的兩個唐代著名詩人。
有眼光,一個被成為“詩仙”,一個被喻為“詩圣”,地位極高。那么南宋詩人陸游曾稱贊唐朝的另一名詩人,說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他的詩寫得好,能與他們相比啦!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岑參)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著名邊塞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起來領會他詩歌的精妙之處。(多媒體出示課文標題及作者,并板書)
提到岑參,我們可以看注釋一,湖北江陵人,是盛唐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他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曾兩度出塞,共從軍八年,對邊塞奇麗的風光和戰士們艱苦、壯闊的戰斗生活有著深刻的體驗,而出塞的經歷也成就了他意境開闊,格調豪邁、樂觀進取的詩風。這首詩,就是他邊塞詩的杰作。
我們要師生配合,一節課把這詩學完,有沒有信心!
我們來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了解詩意。
2、品味語言,體味詩情。
我們先看詩歌題目,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詠雪,送別詩,送友人歸京)
根據題目讓你把詩歌分為兩層,你會怎么分?
板書:詠雪,送別
三、一讀:讀準字音
學習詩歌,我們首先要讀準字音。讓我們聽課文錄音,注意:聽準字音,及時在文中作好標注,把你有疑問的圈點出來。(聽準,等會請同學試讀)
這首詩歌有幾個字比較難讀,還有幾個是多音字,大家可能拿不太準。誰有信心來試一下。
如果有不太認識的,把它標注在原文上。
現在,你對哪個字的讀音還有疑問,請舉手。
現在就讓我們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聲音洪亮。
四、二讀:嘗試把握節奏
讀書不僅要讀準字音,還應注意節奏。大家看看這首詩句式有什么特點。(非常的整齊),像這樣的七言詩,我們一般可采用223的節奏來讀,我們嘗試兩句(PPT出示一二句詩)。其實七言詩也可用43的節奏來讀,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PT出示)大家知道這個節奏怎么處理了嗎?
其實詩歌的節奏很復雜,最要緊的還是要根據自己對詩歌的把握和理解,靈活的加入一些特殊處理。
比如老師是這么理解最后一句詩的:“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PPT出示:根據理解,加入輕重緩急、顫音、拖音)
下面你也根據自己的理解,朗讀體會一下,大聲地,像我一樣大聲的把詩歌朗讀一遍。
五、三讀:讀懂內容
對這次朗讀,你評價一下(和第一次比)。
你能不能從詩歌中讀到點什么?
你覺得應怎樣讀會更好。
帶著這種感覺再讀,這一遍爭取讀懂詩歌的意思,在讀的過程中,把氣勢加進去,放聲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翻譯。把難點圈點勾畫,同桌之間可以交流討論。
有困難嗎?遇到不理解的把手舉起來。
這個問題提得有質量。
問題預設:(1)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題目叫白雪歌……,詠雪,雪覆蓋在縱橫交錯的沙漠上,塞北的天氣非常的寒冷、干燥,就結成了冰。寫出了天氣的奇寒。
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真的有百丈嗎?
(2)“愁云”體現了什么情感。
寫景更是寫情,為送別奠定了慘淡的氣氛。
(3)凍不翻。
“翻”是翻卷,飄揚的意思。紅旗插在那,已經被凍住了,風又拉又扯,還是不動,確實奇跡。寫出了天氣的奇寒。
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好多問題,下面就讓我們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再讀一便詩歌,把你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用語言的抑揚頓挫、顫音、拖音去表現。
這次朗讀,同學們又多了感情的添加,使詩的氣勢和悲壯情懷得以進一步體現。應該說,詩歌每讀一次,都能有不同的體會,常讀常新。
六、四讀,讀出感情
這首詩是邊塞詩的杰作,也是詠雪的名篇,詩歌都講究錘煉字句,那么作者是如何用精妙傳神的語言去描述那一份塞外風光,表現那一份與友人惜別的真情的呢?下面就讓我們放慢腳步,慢慢的品味詩歌的語言,去欣賞那一幅畫面,感受那一片真情。
幻燈片出示:
賞景,品情:你認為詩中,哪些句子寫得最好,打動了你,為什么?
現在開始準備,可以在書上寫一下,免得等會忘記。
我們分工,一二組的同學從詠雪的句子中去找,三四組的同學從寫送別的句子中去找。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一下,或許會獲得一些靈感。
找到一處,就開始說,下面誰有話說?
教師根據學生可能會品析到的句子,適時加以指導,參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重點賞析這句話,教師引導:
這句話里哪些詞用得好?運用了什么修辭?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我們在賞景的同時,不要忘了品情,岑參可能是什么時候看到這一景象?
第二天早上推開門一看,白茫茫一片,你有什么想法?(驚奇、不可思議)
我們想象,表演一下。(把學生送出門外,推門而進,吟詠)
學生:推門---驚喜—情不自禁的吟詠。(岑參由眼前的大雪想到家鄉的梨花,可能就是很短的時間內的事,可能就在推開門的時候,咱們請這位同學再來一次,好不好?)
他們本地人會驚奇嗎?
可見,藝術來源于生活。
這是個名句,剛才同學們從詞語的角度去分析,換個角度,多角度來分析。
用梨花比喻雪,梨花是白色的,僅僅是形似嗎?
千樹萬樹,千多萬朵,競相開放,壓枝欲低,還神似。
用有感染力的語言把那種感覺讀出來(千、樹重讀,開要讀得飽滿)。
你覺得讀得好不好?還缺少什么
(贊美、驚奇的感覺)
怎樣體現出來,你給大家示范一下。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把情感添加進去,齊讀這句詩。
北國風光真那么美好嗎?我們聯系下文,“散入……難著”苦寒的天氣,惡劣的環境,人的心境應該是凄苦、惆悵的,詩人卻把北國風雪,用南國的春風和梨花作喻,溫暖、美好,把蕭索苦寒轉化為絢麗爛漫、花團錦簇的景象,情緒樂觀而昂揚,為什么?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可見,賞析詩歌要聯系作者和協作背景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方案04-1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方案03-26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改編03-2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05-07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反思范文04-16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范本03-2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實錄03-2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