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春節手抄報資料圖片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歷(農歷)年,俗稱“過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手抄報資料圖片,一起來看一下吧。
春節手抄報資料圖片
春節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春節對聯的由來
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風俗:原先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帖紅春聯,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服喪期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綠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也有的地方頭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貼對聯以寄托哀思,故春節貼對聯是有必要的。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匯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獲。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里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里的墻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墻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里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么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親手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后,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于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于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云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游,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孝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春節祝福語
祝你新的一年萬事順利、好運連連除夕之夜)送去水果一籃:一個開心果,兩朵幸福花,三顆長壽桃,四片平安橘,五粒健康豆,六瓣吉祥瓜!祝你新的一年萬事順利、好運連連,新年快樂!
除夕喜滋滋,新年更快樂新年的腳步越走越近,值此除夕之際,希望我最牽掛的你:穿的暖洋洋,吃的香噴噴,笑的樂陶陶,身體強壯壯,除夕喜滋滋,新年更快樂!
別說我無情無義,好歹我也傳了條一角錢的短信,不惜浪費電池的電力,頂著被電磁波輻射的生命危險,這樣不考慮后果就是要給你拜個年!新年好!
新春《論語》:除夕拜年,不亦樂乎?不送紅包,不亦君子乎?情誼時習之,問候常達之,不亦摯友乎?子曰:手機一響,勝過黃金萬兩,此致敬禮!
跟你當這么久的朋友,你一直都很關心我,我卻時常給你添麻煩,真不知該怎么報答你所以下輩子作牛作馬我一定會拔草給你吃的兄弟,新年快樂!
告訴你一個治療頸椎病好方法!那就是低頭與抬頭連貫運動。來試試!低頭,抬頭,低頭,抬頭…好了,謝謝你拜年,呆會給你壓歲錢。
來來來,廢話不多說了,春節就在眼前。燃一束禮花,綻放好運給你;開一個紅包,喜慶祝福給你;道一個萬福,合家歡樂給你;發一條短信,真情友誼給你。
【春節手抄報資料圖片】相關文章:
向國旗敬禮手抄報資料圖片09-12
向國旗敬禮的手抄報資料圖片03-25
法制手抄報圖片03-25
雷鋒的手抄報圖片07-06
春天的手抄報圖片08-20
春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圖片大全07-04
英語春節手抄報資料01-31
春節詩詞手抄報資料03-13
春節英語手抄報資料02-01
初中春節手抄報資料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