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手抄報文字內容-賀年片的演變

時間:2024-10-29 07:59:40 板報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迎新年手抄報文字內容-賀年片的演變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迎新年手抄報文字內容-賀年片的演變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鉆。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致美觀的飾盒里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很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

  這段文字揭示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心態。除了拜親友是由于實心實意,余則大打折扣。官場往來,出于應酬,講究點的人家,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寫“接福”二字,為放置“飛帖”之用。所謂望門投剌(送名片),有點像現今街上奉送小廣告似的,順手給一份,不問是否交往,與其說“心到神知”,不如說“有一搭無一搭”,所以就休怪看門人“卻人不納”、“閉門不納”了。最辛苦的要算那些跑官的人了,雖說按理應向父母先拜年,為仕途計,得往后靠,先給有職有權的“大人”磕頭要緊。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郵件拜年,電話拜年和視頻拜年等。

【迎新年手抄報文字內容-賀年片的演變】相關文章:

雷鋒手抄報內容文字03-08

學雷鋒手抄報的文字內容03-08

雷鋒手抄報文字內容02-29

禁毒手抄報內容文字10-07

關于禁毒手抄報內容文字內容05-05

學雷鋒手抄報文字內容06-17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文字08-02

迎新年的手抄報的內容08-17

我愛祖國文字手抄報的內容07-05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10-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鲁丝片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 亚洲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国产欧美精品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