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小報內容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賺錢養家,而疏于對孩子心理的安慰。下面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的小報內容,歡迎來參考!
心理健康的小報內容
心理健康的小報
心理健康的小報
心理健康的小報
心理健康的`小報
心理健康的小報
心理健康的小報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活動就是人在清醒狀態下,在社會活動實踐中,通過頭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能力的反應。每個人的心理活動的過程大致就是一樣的,但就是每個人的個性特征又就是不相同的。具體如下:
1、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達到同齡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場合下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2、情緒比較穩定,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基本能保持較好的`心境;
3、興趣廣泛,對某些方面的興趣有穩定性和專注力,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4、行事有較明確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調節力;
5、自尊、自重,能正確認識欣賞自己;
6、性格較開朗,對生活有較大的熱情,有進取的精神面貌,處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義感;
7、樂于交往,與家庭成員、同事、伙伴大都保持比較和諧、親密的關系;
8、能面對現實并以積極的態度適應環境,能識別和抵制不良的社會影響。
心理健康原則
心理健康原則就是判斷每一個人心理就是否健康的標準。
保密性原則,保密性原則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有責任對學生的個人情況以及談話內容等予以保密,學生的名譽和隱私權應受到道義上的維護和法律上的保護。
教育性的原則,教育性的原則就是指教育者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此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積極中肯的分析,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全體性原則,全體性原則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全體學生都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參與者,學校的一切教育特別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設施,計劃,組織活動,都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
差異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運用系統論的觀點指導教育工作,注意學生活動的有機聯系和整體性,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作全面考察和系統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此時必須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學生,要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一發展為重點,促進全體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發展。
心理健康原則:
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因為心理就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動或行為,在形式和內容上必須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 如果一個人堅信他看到或聽到了什么,而客觀世界中,當時并不存在引起他這種感覺的刺激物,我們就可以認定,他的精神活動不正常了,他產生了幻覺。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內容脫離現實,或思維邏輯背離客觀事物的規定性,并且堅信不疑,我們就可以認定他的精神活動不正常了,他產生了妄想。 這些都就是我們觀察和評價人的精神和行為的關鍵,我們又稱他為統一性。或者同一性標準。人的精神或行為只要與外界環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臨床上,常把有無自知力作為判斷精神障礙的指標,其實,這一指標已經涵蓋在上述的標準之中。所謂無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就是指患者對自身狀態的錯誤反映,或者說就是自我認知與自我現實統一性的喪失。 在精神科臨床上,還把有無現實檢驗能力作為鑒別心理正常與異常的指標,其實,這一點也包含在上述標準之中。因為,若要以客觀現實來檢驗自己的感知和觀念,必須以認知與客觀現實的一致性為前提。
二、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雖然人類的精神活動可以被分為知情意等部分,但就是他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性關系。這種協調一致行,保證人在反映客觀世界過程中的高度準確和有效。 此時一個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會產生愉快的情緒,手舞足蹈,歡快地向別人訴說自己內心的.體驗。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他有正常的精神與行為。如果不就是這樣,用低沉的語調向別人述說令人愉快iaide事,或者對痛苦的事,做出快樂的反應,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心理過程失去了協調一致性,成為異常狀態。
三、人格相對穩定性的原則
在長期的生活道路上,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心理特征。這種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對的穩定性。在沒有重大外界變革的情況下,一般就是不易改變的。 如果在沒有明顯外部原因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相對穩定性出現問題,我們也要懷疑這個人的心理活動出現了異常。這就就是說,我們可以把人格的相對穩定性作為區分心理活動正常與異常的標準之一。例如一個用錢很仔細的人,突然揮金如土,或者一個待人接物和熱情的人,突然變得很冷漠,如果我們在他的生活環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發生改變的愿意,那么,我們就可以說,他的精神活動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
另外還有:
1、保持自我意識良好。自我意識就就是對自己、對“我”的認識。自我意識良好的核心,就就是做到自知和自愛。自知就就是通過自我觀察、自我評價,此時來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實水平,對各種行為都要“量力而行”。自愛就就是愛惜自己,保護自己,重視自己。
2、保持社會功能良好。所謂社會功能良好,即為對社會適應自如。
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與人交往時還應注意:真誠的鼓勵和贊美,此時而不就是阿諛逢承;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善意的指正;尊重別人人格,不把意見強加于人。
4、 要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勞動促進個體的發展包括軀體和心理兩方面。通過勞動實踐從而保持和現實的緊密聯系,通過勞動實現理想,糾正不切合實際的空想,并在勞動中增進人們的友誼。勞動使人消除不必要的憂慮和擺脫過分的自我注意,使生活內容豐富而充實。勞動的成功與成果,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因而對生活充滿信心。
【心理健康的小報內容】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電子小報摘抄內容07-31
人防小報內容10-16
古詩春曉小報內容07-06
小學英語小報內容06-06
畢業英語小報內容06-08
讀書小報簡易內容07-31
學雷鋒的小報內容02-29
學雷鋒小報內容02-29
暑假安全小報內容09-05
關于足球的小報內容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