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寫作背景
《背影》是一篇記實散文。這篇散文通過一條與眾不同的途徑,反映了一種在舊道德觀念的冰水退潮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父子關系中最真誠、最動人的天倫的覺醒。
《背影》的寫作背景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本名朱自華,1898年11月22日出生在江蘇東?h。朱自清的出生,令全家上下喜氣洋洋。朱自清曾有兩個哥哥,還未成年就不幸相繼夭折了。在他之后,又有了眾多的弟妹。父親對朱自清抱很大的希望,給他取名“自華”,這個名字源于蘇東坡“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自清”則是他在讀北大預科時為了自警自策而改的名字。
1903年,朱自清6歲時父親朱鴻鈞將家搬到了揚州,朱自清就是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朱自清在家中頗受寵愛,但父母對他并不嬌慣。他先隨父開蒙識字,后到一家私塾念書。高等小學畢業后,考入了江蘇省兩淮中學(后改名為江蘇省立第八中學),當時他身子結實,個子不高,坐在第一排第一座。在老師眼中,這個孩子有點少年老成,不茍言笑,做事踏實,從不缺課。他平時喜歡看小說,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志向46一個“文學家”。畢業時,校方授予他品學兼優的獎狀。當時有一個同學不服氣,認為學校不公,感到朱自華比不上自己,但老師都認為這個學生雖然成績好,但英華外露,不如朱自華老實忠厚。
1916年夏,朱自清考進北京大學預科!侗秤啊分械谝痪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這里的“二年”是指1916年夏到1918年冬。“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那年”指的是1918年,當時朱自清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一年級,他的父親在江蘇徐州謀事。
《背影》第三段中說“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個原因是“父親賦閑”就是失業。失業前,朱自清的父親在揚州做一個小官,既沒有聲名顯赫的靠山,也沒有舉足輕重的社會關系。1911年辛亥革命,朱家被一個鄉紳敲詐走一筆錢財。1918年初,他的父親卸了差事,家庭經濟就更拮據了。父親卸職,人口眾多,生計很難,家道衰微。作為長子,朱自清自然要承受來自家庭的很大壓力。為了讓朱自清在北京安心念書,他父親不讓家人把家事告訴他。但朱自清還是有所察覺,1918年他放暑假回家,對家事就一清二楚了。從此,朱自清暗下決心幫家里減輕負擔,他學習更加刻苦,把本來應讀兩年的預科提前一年學完,投考北大本科,進入了哲學系。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喪事”。1918年冬朱自清的祖母病逝,朱自清接到噩耗后,連忙趕到徐州與他的父親會齊,一起奔回揚州發喪。為了安葬祖母,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變賣典當了許多家產,又借了一筆高利貸,才勉強辦完了喪事。
喪事完畢后,朱自清和父親一起坐火車北上,在南京車站,父子別離,于是便有了《背影》中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拓展閱讀;《背影》賞析
《背影》是記實散文,朱自清作,寫于1925年10月!侗秤啊访枋隽嗽诩彝ピ庾児实那闆r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話道出了《背影》的寫作緣由、描寫重點和寫作特點等,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鑰匙。
主題思想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 。
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
寫作特點
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這篇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著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致的刻畫。
感人
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背影》的寫作背景】相關文章:
《背影》寫作背景10-23
《背影》寫作背景07-19
背影的寫作背景09-12
《背影》的寫作背景及賞析11-18
《背影》寫作背景與賞析05-23
朱自清的《背影》寫作背景07-04
朱自清《背影》的寫作背景06-28
背影寫作背景及主體思想09-09
朱自清《背影》寫作背景和思想意義06-17
《背影》背景資料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