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愛的深沉。
2.學習文章抓住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3.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誦讀課文,在品詞析句中,體會父愛的深沉。
難點:學習文章抓住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
以上熟悉的文字來自于哪篇課文,你能把其余的部分背出來嗎?
學生回答,引入文題,走近作者。
二、美讀賞析,聚焦“背影”
通過學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寫的重點,進行初步賞析。自讀,提問,感知。
1.文題為“背影”,那么文中幾次寫到了父親的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你認為最感人的.是哪一次背影?
3.文中描寫普普通通的“背影”,為什么會如此感人?描寫“背影”時主要刻畫了哪些細節?(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現在,再讀這幅文字描繪的畫面,你又讀出了哪些剛才你沒讀出的東西?(學生朗讀,再次體會第二次背影)
三、品詞析句,讀懂“橘情”
通過主問題的挖掘,讓學生體味出父親買橘的不易以及生活的艱辛,在反復的揣摩中體會父愛的深沉。
問題探究:父親為什么給兒子“買橘”?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背影
(四次)
父親朱自清
動作艱難 生活艱辛感動流淚理解深情
買橘
祝福
溫暖關心(與冬之冷心情灰暗對比)
一顆愛子之心
父子情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2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字詞
2、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體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二)過程與方法
1、在閱讀方法上,以朗讀訓練為重點;
2、在內容探究上,以學生自學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在寫作練習上,運用截取法進行敘事抒情訓練。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味文中血濃于水的濃濃親情,從感情的聚焦點——背影中發掘深深的父愛;
2、陶冶學生愛我親人、愛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
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點——背影抒發的真摯親情。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躊躇( )瑣屑( )頹唐( )差使()
蹣跚( )游逛()交卸( ) 奔喪( )
妥帖( )狼jí( ) diàn( )記yū( )腐
2、解釋下列詞語
交缷:
狼藉:
瑣屑:
頹唐:
慘淡:
賦閑:
迂:
蹣跚:
不能自已:
3、下列漢字書寫有錯誤的一項是()
A、勾留交卸晶瑩腳夫
B、游逛狼藉警醒珊欄
C、典質賠償賦閑囑咐
4、文學常識填空
《背影》選自《 》,作者( ),字( ),江蘇揚州人。( )家、詩人、( )。散文代表作品有《 》《 》。偉大領袖毛澤東贊他“有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寫于1925年。他到清華大學任教不久,接到父親的來信。信中一些話,使他想起父親待自己的許多好處,特別是七八年前父親南京送行的情景,不禁淚如泉涌,便寫下了這篇《背影》。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3
〖教學目標與訓練重點〗
1、掌握“狼藉”“躊躇”“蹣跚”“頹唐”“瑣屑”等詞語的音形義。
2、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4、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難點〗
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要點〗
1、朗讀訓練
2、詞語訓練
3、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與結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介紹作者及背景導入,學生閱讀注解1。補充:朱自清寧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愛國者。
二、檢查預習(學生板演)
1、預習提示中的字詞的注音解釋
2、補充:柵 迂 不能自已 惦記
三、朗讀課文
點撥:注意讀出感情,以最后一段為示范
四、默讀課文,勾劃以下表現以下內容的語句
1、人物、事件、地點
2、不能理解的詞句
3、自已認為感人的地方
4、寫背影的語句
五、整體理解
1、這篇文章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這篇文章主要寫誰?我?父親?我和父親之間?我的家庭困難?
3、文章總寫的一句話是,為什么“最不能忘記”?
4、文章一共寫了幾個背影?其中寫得最詳細的背影是在什么情況下見到的?
5、給文章劃分一下段落層次。
點撥:
1、明確主要事件與次要事件。
2、明確主要人物,文題為背影,寫的是父親的愛子之情。這點學生很容易混淆。
3、引導學生體會總寫點題
4、5初步理解學生對文章層次結構的把握。
六、說話訓練:口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經過
七、板書總結
1、學習重點:字詞、朗讀
2、文章主要內容與結構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體會本文告訴人們的人間至愛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真情;學習本文立意新奇、結尾驚奇的寫法。
教學重點:
感受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妙用對比的手法。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朱自清的《背影》所表現的“父子深情”導入本課的'“母子深情”。
二、介紹作者及本文體裁、特點: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進課文:
(1)引導學生圈點生字,在小組內分工查閱工具書,互相學習。
(2)認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互相糾正字音,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大意:
a、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過程,分清段落;
b、請學生復述小說故事,師生加以評價小結。
2、探索小說中的人物:
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討論回答:
(1)小說中的“她”是怎樣一個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對王小亮的“至愛親情”?
(2)王小亮在“現在的媽媽”那里得不到應有的母愛,后來,他從哪里得到了母愛?
(3)小說中的“老頭”是怎樣一個人物?他是不是一個多余的人物?
3、研讀句子,討論問題:
(1)“都放學了”
“知……道……”她目光呆滯地低聲喃喃著,無力地垂下腦袋……
“大伯,麻煩……給孩子。”
課文有些故意省略的內容需要仔細品味才能弄明白,你能聯系上下文,說出“她”知道些什么嗎?
(2)下午,這包糖終于傳到二年級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驚喜極了,這最喜歡吃的奶糖好久沒嘗過了。
王小亮知道這包糖是誰給他吃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不同句子的不同語調、語氣。
四、探究寫作特點:
1、本文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手法,表現在哪些地方?
2、有人說小說的結尾新奇,但也有人說小說的結尾缺乏真實性,你的看法如何?
結合探究·練習三,理解結尾的深刻含義。
五、小結全文。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探究·練習二、三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5
(一)課文重點和難點
1.敘事散文的選材;
2.敘事散文的結構;
3.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實的知識點
1.文章的線索;
2.文章的整體結構;
3.對比反襯手法的運用;
4.樸實、含蓄、生動、細膩的語言風格。
(三)教法設計
1.要求學生將課文朗讀一遍,默讀一遍。教師提問:本文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要求從兩個方面回答。(提示: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摯愛之情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懷念之情。)
2.本文描寫的是“父親”,卻以“背影”為題,說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著重要作用。全文共有四處寫到“背影”,作者以“背影”為主線,組織了全篇結構。
圖表設計:
上述圖表,教師講述第一欄內容,第二、三、四欄由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填寫。
3.作者圍繞“背影”這條線索,緊扣主題,對材料進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教師提問:
(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為何要宕開一筆,寫父親失業,家境慘談?(提示:渲染感傷色彩。為文章定下“苦澀凄冷”的基調,表明父親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還無微不至地關懷“我”,突出了主題。)
(2)在第二次寫“背影”之前,為什么要不厭其煩地描述父親如何終于決定送“我”,如何在送的過程中細致周到,勞形勞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現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為全文的高潮作鋪墊。)
(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親晚景的凄涼,更襯出他愛子之情的深厚可貴,使文章具有一種悠長、令人回味的意境。)
以上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或看書思考,或二人討論,師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師提問:全文有幾處用了對比或反襯的.寫作方法?分別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處:家中不幸之后,父親本來心里難過,卻說“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憐;第二處:“我”的“聰明過分”和父親的“迂”相比襯,表現父親的愛子情深;第三處:最后一段父親“待我漸漸不同往日”與“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兩種態度心情相對照,更加襯托出父親在艱難處境下愛子之情的濃厚與久遠。)
(四).教案擴展思路
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動詞的妙用,讓學生學習如何用平實、真切、得體、準確的語言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題思想。設計一個作文片斷練習。
2.引導學生體會朱自清于質樸中見深刻,于含蓄中見神奇的.寫作特點。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感悟文中蘊涵的濃濃的父愛。
2.仔細研讀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3.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寫作訓練。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詩意的語言詮釋父愛的內涵。
課時安排:兩課時
本節課: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同學們,談及親情,最先映入我們腦海的是誰?確實,母親感情細膩,柔情
似水,而父親則是一部深奧厚重的書,年少的'我們常讀不懂,今天,讓我們跟隨著朱自清飽含深情的筆墨走近一位父親,繼而走近我們的父親。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背影》。
二.整體感知,品味父愛——父愛,是一首含蓄的詩。
1.昨天已讓同學們預習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父親為兒子送行,是一件很尋常的事,同學們從這次尋常的送別中品味到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品讀父愛,用詩意語言詮釋父愛。
①老師示范:
父愛,是簌簌落淚時一句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勸慰
②展示品讀要求:標出你感悟到的父愛的句子;用詩意的語言詮釋父愛的內涵,每位同學至少寫一句。
③同學朗讀自創的詩歌。
三.品味細節,走近背影。——父愛,是一幅感人的畫。
賞析凝聚的感情最深重、最濃烈的畫面——買橘子時的背影。
1.請同學們按要求來品味買橘子時的背影的畫面。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刻畫這個背影的?
②你從這些刻畫中感受到了這是怎樣的背影?采用“這不僅是買橘子時的背
影,還是 的背影”句式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明確:體態——肥胖的背影
衣著——沉重的背影
走姿——蹣跚的背影
攀爬月臺——艱難努力的背影
③找出作者感受的句子。
④聽電視散文朗誦,再一次感受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所聚集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父愛!
四.激情碰撞,抒寫贊歌——父愛,是一首悠遠的歌。
回顧父親曾為自己做的一些事,截取閃光的瞬間或典型的經歷,寫一個最感人的片段。
五.布置作業,感恩父母。
歌手屠洪綱曾在《感謝》中唱到:“感謝我的爸爸/感謝我的媽媽/感謝您們/當初決定把我生下/感謝您們讓我/看到這個世界/還把我辛苦養大/還給我一個溫暖的家!”課后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對我們的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您們,我愛您們!”
板書:
左邊:板書學生自創的詩歌
右邊:體態——肥胖的背影
衣著——沉重的背影
走姿——蹣跚的背影
攀爬月臺——艱難努力的背影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結構,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3、使學生深深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洋溢出來的濃濃的父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內容,品味父愛;
【教學難點】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父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文學常識導入;
2、指名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⑴ 文中幾次出現背影;(4次)
第一次⑴點題;第二次第三次(2~6)畫背影,忘背影;第四次⑺憶背影;
2、這是一片歌頌什么的文章?父愛
三、重點突破
1、閱讀文章第二部分,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濃濃的父愛之情?
2、全班討論;
⑴ 重點段落,第6自然段,父親的動作描寫,買橘的艱難;
⑵ 父親的5次語言描寫~~含蓄;
⑶ 家中現狀:喪母之痛,差事交卸;父親所受壓力之大,所肩責任之大,但仍然安慰兒子,堅持送兒子上火車;對比。
⑷ 父親自己的衣著(布衣)與為兒子定制(紫毛大衣)的.對比;
3、師帶領學生總結父親形象:中國典型慈復形象。為兒子勉為其難,甘委孺子牛。不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會用行動去盡職盡責,含蓄深沉。
四、深入感受
1、“我”對父親的愛最初是不理解的,但最后又深受感動,淚水止不住的流,有一個過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2、全班自由討論發言。
五、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感知,體會作品中父親外在形象的普通;
2、通過探究品析,發掘普通形象背后不普通的父子深情;
3、調動文學積累和生活感知,關注普通形象背后飽含的深情。達到情感共鳴,收獲寫作感悟。
二、教學重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品析,發掘作品中父親外在普通形象背后蘊含的不普通的.父子之情。
三、教學步驟:
1、情感導入,情境再現;
在《背影》歌曲的伴奏下,抒情開場,讓同學們伴隨音樂回顧課文,用一個詞語概況閱讀感受。
2、整體感知,關鍵梳理;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們自主找出父親普通的外貌衣著和普通的言語等外在形象的具體內容。
3、深入探究、細節品評;
本環節是整課教學的中心環節。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自由討論、交流、品評,個別發言、學生齊誦,對課文中寫父親普通外貌衣著、普通言語等句子進行深度挖掘,從而自然、深刻地領會作者在課文中所傳達的濃濃深情。
4、拓展延伸,聯動積累。
從課內逐漸遷移拓展到課外,逐步打開學生認知視野,讓學生發現其他文學積累和生活體驗積累中,也有類似“普通形象背后不普通情感”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將來對作品和生活的用心體味與文字表達。
5、作業布置;
繼續在課外完成“拓展延伸”部分內容,加強個人感悟。
6、板書設計。
7、背影
朱自清
普通的外貌衣著
普通的語言(背影)不普通的父子情深
四、教學反思。
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導!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研讀文本,探究主旨。
『教學方法』
反復朗讀,自主合作探究,咬文嚼字品味情感。
『教學流程』
1、 讀父親(朱父)。
2、 讀“我”。
3、 讀父親與“我”。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導入。
1、 聽寫幾個詞語。
禍不單行 奔喪 狼藉 賦閑 家境慘淡
2、以低沉的語氣讀課文2、3段,重溫背景。
三、先學后教1:讀父親
1、 找出文中4次背影和送行中父親說的4句話體味。
2、 交流展示
3、 點撥提升
(1)第二次背影描寫重點體會。(對比朗讀,學生讀原文,老師漏掉表現力的詞語:黑布、黑、兩手、兩腳、蹣跚、肥胖的身子,品讀出“窮”、“難”、“愛”)
(2)品味第三次背影
(3)虛實結合寫背影。
(4)體味4句語言:作者樸實的語言、至真的情感。
(適時補充文中4個“終于”的父愛,重點在第2、3個 )
四、先學后教2:讀“我”
1、 找出4次眼淚描寫
2、 找出3次“自然”(迂—自然)
3、 交流、點撥
流淚,父愛理解的過程,對生命理解的'過程,也是文中“我”成長的過程。
五、先學后教3:讀父親與“我”
品讀結尾處父親來信的不合常理,補充背后的故事,理解愛的復雜。教師點撥:愛,不是時時刻刻處于相擁的狀態,有時也處于背身轉身的狀態!
六、當堂練筆
學習了本文,聯系實際,寫一段100字左后的話給自己的父親。然后交流展示。教師點撥升華主題。
七、布置作業
結合課堂小練筆,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圍繞中心選材,有真情實感。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10
教學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記敘文,第二單元的主題是關于“人物刻畫”,主要通過學習寫人的文章,對生活有更豐富的解讀,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領悟,同時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了解人物的記敘、記敘的詳略和中心的表達,以期提高寫作能力。
學情分析
我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太好好。閱讀能力較差,學習習慣也欠缺,因而我立足基礎,讓學生多讀,在閱讀中領會文章主旨,多一點個性化閱讀的激勵,先讓學生喜歡。而后,在指引學生步步深入,領會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特征細致描寫的方法。
(2)品味樸實簡潔的語言。
(3)初步學會欣賞敘事散文。
2、方法與過程:合作探究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深切的`父愛,凈化自身,凈化靈魂。
4、德育目標:
教育心存愛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
學生重點
1、四次背影、四次流淚的描寫作用。
2、感受深切的父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
文中父愛的體會及主旨的體現
課前準備課件 、電腦、投影儀
教學方法
導讀法:在老師引導知文意
研討法:個體思考,小組討論,共同交流。
教法設計
1、學生自己走進文本。
2、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做必要的提示點撥。
3、以寫促讀。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一)入題:(課件)
(二)文學知識課件)
(三)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投影)
2、指學生導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課文
(一)朗讀課文
(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的?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3、為什么要多次描父親的背影呢?
4、本段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描寫父親?為什么寫得這樣詳細呢?
四、小結:
五、作業的布置
六、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11
【教學要求】
1、了解作者以及相關知識點。
2、掌握文中關于父親背影的描寫,體會父子之間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話,感悟父子深情,教育學生珍視親情,學會感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精讀、速讀相結合。
【時間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一組背影圖片及父親過鐵道時的背影圖片。
二、作者簡介
從朱自清不食美國救濟面粉談起。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概括并批注各部分內容(緊扣“背影”概括。)
回到導入部分,提問:剛才最后的一幅圖畫是什么背影?
四、教師由課題過渡到4、5、6段,重點突破中心內容
1、決定送我:
第四段抓住兩個“終于”,兩個“躊躇”和“再三”以及父親的第一句話:“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去理解和感受。可以把閱讀、批注和交流結合起來。
2、進站講價:
第5段抓住兩個“忙著”和“送我”、“揀定”、“囑我”、“又囑”等詞語去理解和感受。
以上兩段的學習,要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鋪墊,為學習下一段打基礎。
3、買橘送別:
第6段分為前后兩部分處理。(以“淚很快流下來了”為界。)
⑴ 望父買橘:
閱讀、想象,借助多媒體感受父親攀月臺的'背影,教師要點撥時令、衣著、體形、年齡、身體狀況、月臺高度,以幫助學生想象和感受。
學生表演:父親買橘。
⑵ 父子分別:
體會兩次流淚有何不同?
五、學生速讀并討論2、3段和7段內容
1、內容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2、共同的作用都是烘托。
3、理解開頭的“最不能忘記”和結尾的“又看見……背影”?教師小結:苦難之中我們會變得一無所有,而此時親情會顯得彌足珍貴。淚光之中便是情至深處。
六、遷移訓練
在過去的生活經歷中,你有沒有最難忘的“背影”?請回憶當時的情景,向同學們講述。
如,父母送菜送錢送衣,走后的情景(風中、雨中、雪中、霧中)。
七、音樂回放《父親和我》,再次感受父子之間的親情。舒緩的音樂聲中,同學們,此時你最想對父母說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不忘背影:點題,啟下
看見背影:衣著、動作 父子親情
情態細節 心靈對話
長注背影:依戀
“又見”背影:思念、照應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述、朗誦和分析,感悟文中深深洋溢的父子之情。
2、賞析關鍵字詞,學習作者樸實又包含深情的語言表達。
3、學習作者攝取精彩片段構思的方式,即以小見大法。
教學重點
走進文本感悟文中的父子深情。
教學難點:
賞析并學習作者樸實又深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1、導入:《甜甜的泥土》中母親用執著的愛融化了雪土下的糖果,《我的母親》中母親用嚴厲而溫潤的愛促我成長……但家庭的溫情中除了母愛還有一種愛,它深沉、厚重也不乏細膩,那,就是父愛。
朱自清先生曾這樣說;“父愛是一條細細的無聲流淌著的河流。”今天,我們就隨同作者,走近他的父親,去感受父親心窩里的那份溫情。
2、“憶父親的`事”:
請同學復述文章中提到了關于父親的那幾件事。(失業奔喪、車站送別、執意買桔、臨終書信。點評時緊扣復述的要求)
3、“憶父親的行”:
“父愛是一條細細的無聲流淌著的河流”,所以父親父親更多用的是無聲的語言在表達著他的情愿。請同學們通讀全文,選擇文中一兩處父親最讓你感動的動作和大家一起分享。
①蹣跚地走、慢慢探、穿過鐵道,爬上月臺、用兩手攀著、兩腳再向上縮
②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③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
④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撲撲衣上的泥土
用情朗誦這些文字。
4、“憶父親的話”:
父親的愛是無聲的,但并非無言的。請細細體會文中父親那幾句不多的話語,你能從中體會出父親的怎樣愛?
①“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②“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③“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④“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⑤“進去吧,里邊沒人。
⑥“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用情朗誦這些語言。
5、“悟父親的情”:請根據你對父親言行的理解,走進父親的內心世界。
6、總結和拓展
動人的親情不僅洋溢在文字中,也常伴在我們的生活中。請你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敘寫一段文字。
要求:
1、緊扣親情,內容真實
2、從截取小的生活片段入手進行創作
3、在樸素的動作和語言描寫中傳遞真情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課文《背影》朱自清07-26
初中語文《背影》課前預習10-12
初中語文《背影》原文及作者簡介09-19
初中語文《背影》練習題及答案05-26
背影教學教案設計(精選10篇)11-25
初中語文課文《背影》同步練習及答案06-14
《背影》教學解讀08-02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01-11
朱自清《背影》的教案08-25
《背影》教案模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