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4-08-30 07:47:26 邊城 我要投稿

《邊城》的教案設計

  《邊城》這是一片很美的文章,讀起來和學起來讓人心曠神怡,分享了《邊城》的教案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邊城》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美的環境描寫。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重點分析翠翠的形象。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美的環境描寫。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重點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導入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縣人。原名沈岳煥。

  他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

  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有《長河》、《邊城》等。

  1988年病逝于北京。

  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選諾貝爾文學獎

  二、介紹作品及其風格

  沈從文作品著力描繪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樸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在自得的人生。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篇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為背景的小說,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于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三、閱讀課文

  1.聆聽范讀,感受意境。

  2.配樂朗讀,深入感受。

  四、閱讀欣賞:

  在把握節選的課文主要內容基礎上,走進沈從文的世外桃源,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情。

  (一)陶淵明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沈從文的邊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1.學生閱讀文章,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

  2.學生誦讀這些句子,體會其美。

  小說中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系茶峒“風水”的白塔,那翠色逼人的篁竹oooooo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構成了自然清麗、優美如畫、似真似幻的的世外桃源。

  (二)桃花源的人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邊城茶峒的人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1.小說中表現了哪些人物?

  翠翠、外公、過渡的鄉民

  2.找出描寫翠翠的語句,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并誦讀:

  “她在風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著她,教育著她。”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②請學生用幾個詞概括翠翠的形象特點。

  清純美麗、天真活潑、乖巧伶俐、善良、敏感

  ③翠翠的生活是怎樣的?請學生閱讀相關文字后,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為命。

  ④翠翠是天真活潑、“從不發愁”的,但是,翠翠也有她的孤獨與寂寞,請在文中找到相應的描述--

  “過渡人來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獨自跟到船邊去,橫溪渡人,在巖上的一個,見船開動時,于是銳聲喊著:‘外公,外公,你聽我吹,你唱!’”

  “外公到溪中央便很快樂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空氣里,溪中仿佛也熱鬧了一些。(實則歌聲的來復,反而使一切更寂靜一些了。)”

  “牛羊花轎上岸后,翠翠必跟著走,站到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去很遠了,方回轉船上,把船牽靠近家的岸邊。且獨自低低的學小羊叫著,學母牛叫著,或采一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

  “外公不上城,黃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備辦東西。到了賣雜貨的鋪子里,有大把的粉條,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紅蠟燭,莫不給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邊,總把這些東西說個半天。那里河邊還有許多上行船,百十船夫忙著起卸百貨。這種船只比起渡船來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記。”

  ⑤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小說的一大特點,他特別擅長描寫女子,他曾說“我是天生就有一種理解女子的心”.故而翠翠是尤其可愛的。但文中對翠翠的外貌描寫卻很少,為什么?你能對翠翠的外貌作一個描寫嗎?

  因為作者著力表現的是“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是內在、精神的、靈魂的美,所以在翠翠的外貌上著墨不多。

  3.閱讀描寫外公的文字,歸納外公的人物形象。

  ①引導學生從擺渡老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去體會他的質樸、善良、不沾染一絲的銅臭。

  “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②學生歸納外公性格:勤勞、忠于職守、慈愛、淳樸善良、沒有私欲。

  4.找出能體現邊城民風的人和事,體會淳厚的民風、淳美的人情。

  ①學生在文中找相關內容:

  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但不成,凡事求個心安理得,出氣力不受酬誰好意思,不管如何還是有人把錢的。管船人卻情不過,也為了心安起見,便把這些錢托人到茶峒去買茶葉和草煙,將茶峒出產的上等草煙,一扎一扎掛在自己腰帶邊,過渡的誰需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有時從神氣上估計那遠路人對于身邊草煙引起了相當的注意時,便把一小束草煙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說,“不吸這個嗎,這好的,這妙的,味道蠻好,送人也合適!”茶葉則在六月里放進大缸里去,用開水泡好,給過路人解渴。

  ②歸納:熱情、友善、淳樸,這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

  (三)在閱讀欣賞的基礎上歸納明確課文中兩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翠翠: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為命,清純美麗、天真活潑、乖巧伶俐、善良、敏感。是一個理想化、純美化的形象。

  外公:勤勞、忠于職守、古道熱腸慈愛、淳樸善良、沒有私欲中國傳統美德的典范。

  五、深入探討,明確《邊城》之美

  作者認為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生,一切都應當美一點,丑的東西雖不全都是罪惡,總不能使人愉快,也無從令人由痛苦見出生命的莊嚴,產生那個高尚情操。談談文中寫了那些美?

  學生明確:美麗的山水純樸的風情

  濃郁的親情單純的生活

  教師強調: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如詩如畫。社會環境十分純樸,古風猶存。沈從文用抒情詩般的筆調描繪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湘西風俗畫。

  六、小結

  沈從文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里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欲;這里的人們都互相親善著、扶持著;這里也有孤寂,但即使是孤寂,也是充滿詩意的。

  七、拓展閱讀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1)淳樸的民風。湘西是一片從未受到過儒家道德傳統污染的化外之地,這片土地也從未受到工業文明的污染。這里沒有以強凌弱的現象,于是年邁的祖父與年幼的翠翠平靜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這樣淳樸的民風在大都市是無法找到的。

  (2)完美的人性。小說邊城中的人物,沒有魯迅筆下的中國人那些諸如愚昧自私冷漠等劣根性,而處處表現出正直樸素、富于關懷的人性美。祖父幾十年如一日為過渡人擺渡。對翠翠關懷入微;翠翠對祖父充滿依戀,祖孫二人的關系是那樣的和諧,二人的行為又是那樣的毫無矯飾。

  總之,我們在小說中看不到被扭曲了的人性,而只看到人的自然天性。這種人的自然天性正是作家心中完美的人性。

  八、拓展討論

  1.本文寫于1933年,當時的中國存在這樣美好的世界嗎?

  2.沈從文描繪這個“已經幾乎不存在”的“邊城”有何目的?

  3.我們現在讀這篇小說有什么現實意義?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教學總結:

  在我的印象里,小學學習語文最實在。因為老師會讓我們反復去讀,角色朗讀示范朗讀背誦聽寫。就是這種最傳統的方法為我學習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高中在初中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識記背誦上升到了理解欣賞,文章的深度難度也大幅度提高了。但是并不意味著,傳統的閱讀就不重要了。《邊城》這篇課文主要選取了過節的場景,對儺送和天保描寫較少,主要體現了翠翠與爺爺之間的親情。但為了把文章講得深入全面,老師們會側重于背景情節的介紹和問題的探究。輕閱讀重分析弱化了學生們的語感,就會出現大家為了迎合老師回答正確,隨聲附和。久了就會養成投機取巧的習慣,讀文章走馬觀花,死讀書讀死書。

  我們在批判網絡語言的粗俗、痛心學生語言蒼白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反思我們語文教學。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富有延展性的,包括空間上的延展即從學校、課堂延展到家庭、校外的生活,時間上的延展即滲透進學生的心靈,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影響到學生的現在直至未來。語言的學習需要跟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才能豐富多彩,持久的影響需要觸動內心和得到應用才會恒久彌新充滿激情并激發興趣。因此在進行《邊城》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找出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跟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句子深入探究。相信比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分析《邊城》有三美(景美、情美、人美),爺爺翠翠天保兄弟他們各自是什么性格的效果好多了。就好比,本來是好東西你非要自己嚼爛了吐出來喂學生,再有營養也是味同嚼蠟。

【《邊城》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邊城 教案設計03-24

邊城教案設計01-01

語文《邊城》教案設計03-26

高一《邊城》教案設計03-25

高二《邊城》教案設計03-25

《邊城》教案設計與目標(精選10篇)06-02

《邊城》的美--解讀《邊城》08-02

邊城 沈從文03-24

《邊城》心得04-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中文子幕亚洲乱码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无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