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各個人生階段的詩
引導語:岑參生逢盛唐,又曾兩度出塞。八月飛雪,角聲吹寒,黃沙萬里,月照涼州,邊塞風光的蒼涼瑰麗,留下很多名作,他的詩作各對應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一起來看看。
下面這些詩句分別對應岑參的哪些人生階段:
(1)“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只緣五斗米,孤負一漁竿”
這是岑參的《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岑參三十歲才舉進士,得到了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官職而寫的。表現詩人為微官薄祿不得不割舍閑適自得的隱逸生活的矛盾心情。書p293
(2)“西向輪臺萬里余,也知鄉信日應疏.隴山鸚鵡能言語,為報家人數寄書.”
這是岑參第二次征戰西域到北庭,他的詩占據了西域詩的一半,思家的句子表達了西行將士及幕府同僚共同的心聲,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3)“來亦一布衣,去也一布衣。羞見關城吏,還從舊道歸。”
第三首詩是岑參的《戲題關門》,p286,岑參22歲。二十歲開始,追求功名的艱難歷程,“出入兩郡(長安到嵩陽),蹉跎十秋”,這首詩寫出了他的羞愧之情。
(4)“結廬對中岳,青翠常在門。遂耽水木興,盡作漁樵言……片雨下南澗,孤峰出東原。棲遲慮益澹,脫略道彌敦。野靄晴拂枕,客帆遙入軒。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佇立云去盡,蒼蒼月開園。”
這是岑參的緱山西峰草堂作,他早年曾移居于此,是一首山水詩。
(5)“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這是岑參的七言絕句《逢入京使》,在p297可以看到。寫于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6)“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是岑參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p303,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小結岑參的人生經歷:隱居嵩陽——二十歲考功名,十年——三十歲為官——五年小官——兩次出征西域(安西、北庭)
作者簡介
岑參(cén shēn)(約715年—770年),漢族,南陽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史,奠定學業基礎。20歲至長安(今陜西西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今河南洛陽),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深受啟迪。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參于開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時父為仙州刺史。岑參的高祖善方時已由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長倩被殺,五子同賜死,羲亦伏誅,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的數十人。他的父親植曾作過仙、晉(今山西臨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經歷
岑參幼年家境孤貧,只能從兄受學,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這種聰明早慧與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岑參的父親開元八年(720年)轉晉州刺史,他隨父居晉州。父死后,仍留居晉州,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 。不久又移居潁陽(今河南登封縣西南七十里潁陽鎮)。嵩陽、潁陽為嵩高山東西兩峰所在地,東峰太室在嵩陽,西峰少室在潁陽,兩室相距七十里,岑參在這兩地都結有草堂。嵩高為五岳之一,奇峰峻嶺,古木流泉。年輕的詩人在這幽靜的自然環境中潛心攻讀,嘯傲山林,不僅在學問上打下了廣博的基礎,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種沉雄淡遠、新奇雋永的詩風。他早期的作品淡遠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壯中亦不乏淡遠。岑詩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
仕宦生涯
岑參二十歲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年),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
岑參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現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
岑參的詩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詔置海陵倉,朝推畫省郎。還家錦服貴,出使繡衣香。
水驛風催舫,江樓月透床。仍懷陸氏橘,歸獻老親嘗。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登古鄴城》
下馬登鄴城,城空復何見。
東風吹野火,暮入飛云殿。
城隅南對望陵臺,漳水東流不復回。
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為誰來。
《登總持閣》四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凈理,常愿奉金仙。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晝還草堂臥,但與雙峰對。
興來恣佳游,事愜符勝概。著書高窗下,日夕見城內。
曩為世人誤,遂負平生愛。久與林壑辭,及來松杉大。
偶茲近精廬,屢得名僧會。有時逐樵漁,盡日不冠帶。
崖口上新月,石門破蒼靄。色向群木深,光搖一潭碎。
緬懷鄭生谷,頗憶嚴子瀨。勝事猶可追,斯人邈千載。
送四鎮薛侍御東歸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相送淚沾衣,天涯獨未歸。
將軍初得罪,門客復何依?
夢去湖山闊,書停隴雁稀。
園林幸接近,一為到柴扉。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
東谿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暮秋山行》
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驟雨鳴淅瀝,颼飗谿谷寒。碧潭千馀尺,下見蛟龍蟠。
石門吞眾流,絕岸呀層巒。幽趣倏萬變,奇觀非一端。
偶逐干祿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尋舊圃,弊廬臨迅湍。
君子滿清朝,小人思掛冠。釀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
何必濯滄浪,不能釣嚴灘。此地可遺老,勸君來考槃。
【岑參各個人生階段的詩】相關文章:
岑參的詩大全01-30
岑參的邊塞詩05-31
岑參的邊塞詩(必備)10-22
岑參邊塞詩的特點是05-08
岑參的邊塞詩4篇【必備】07-04
高適岑參的邊塞詩特點10-19
岑參早期山水田園詩03-24
高適岑參邊塞詩的不同06-10
岑參的資料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