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曲賞析

時間:2024-09-12 04:45:08 春江花月夜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春江花月夜曲賞析

  導語:樂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雅清越、悠游淡遠、恬靜淡泊、旋律優美的文曲,是我國古典民樂合奏的代表作,樂曲猶如一幅中國水墨畫將“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現在人們眼前,帶給人們高度的藝術美享受。下面是小編特意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曲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春江花月夜曲賞析 篇1

  是我最喜愛的音樂之一,它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民族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一首詞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詩章。在舒緩明快的旋律中,把我們帶入春天夜晚那個靜謐甜美天地。

  那是一個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從東山冉冉升起,小舟一葉靜靜地在江面蕩漾著,和風微微吹拂,隨風的楊柳輕飏著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搖曳著溫馨,萬物浸潤在裊裊的芬芳綺旎氣息中。讓大自然將其迷人的艷麗、勃勃的生機、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最早叫。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該曲名取自唐代詩人的詩作中“潯陽江頭夜送客”。盡管此曲與白詩無內在聯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輪”等不少情景,卻使人生發出詩意的聯想。后人依據樂曲的風格內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詩人的同名詩作為該曲命名。可見此曲確實富有詩情畫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詩的作者與張旭包融并稱“天下無雙”。他留給后人的作品雖然不多,中僅存二首,正是這首《春江花月夜》,讓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現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面對流水似的一去不復返之光陰,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從而發出睿智曠遠的人生感嘆。接下來詩人又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落筆,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幽獨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靜靜的流淌.

  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作結,思想蘊涵,深情緬邈,筆勢回折,跌宕多姿。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深層矛盾的沉思之中。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動形象;哲理意趣濃郁、審美情趣高雅。它以神來之筆,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美的意象中,在淋漓盡致的飛灑里,營造出了一個空靈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讓人沉吟再三,教人蕩氣回腸。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春江花月夜》此曲調創始于陳后主,被列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并根據此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取名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和諧、雍容典雅、節奏平穩、音韻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現實與浪漫相結合手法,表現了深遠恢弘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與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精致,隨著音樂主題的搖曳變化和起伏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恬淡,時而熱烈奔放,將大自然更換不已勝景,變幻無窮的色彩一一呈現。

  春江花月夜》音樂意境優美,韻律諧婉流暢,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種叫“換頭合尾”的民間音樂表現手法,都有同一樂句出現的結尾.聽起來十分和諧。能從各各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所要表現的主題內容。

  全曲有10段,分別是: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唉乃歸舟和尾聲。

  唉乃歸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層層遞進,如春風鼓蕩,激動人心。這段音樂的描繪的是小舟歸途,劃船還家的歡快、槳擊浪涌聲響徹江面,達到了情緒意與境的頂峰。隨后音樂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繼而回復到平靜、輕柔之中,然后便轉入尾聲。

  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表現出的人休漁息特別到位。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中………

  《春江花月夜》作為十大中國古典名曲之一,是民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人音樂。它融入了一些哲學、美學的范疇,其對民族音樂有深遠的影響,它所追求的如:“中正平和、清微淡遠”的意韻美: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人合一”、返樸歸真的自然美等等,被廣泛的融合和傳承。

  《春江花月夜》這首作品,絕不僅僅是作者流連山水、玩撫風月花草而已。透過樂曲精美的情景描繪和樂理表現,能讓我們感悟到作者面對遼闊江天,那“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自然景物所發出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無限深沉的感嘆。

  《春江花月夜》通過澄江、明月、偏舟、春花的描繪,它既贊美了祖國大好山河的秀麗景色,又流露出詩人那一絲淡淡的傷感。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作品達到了觀照宇宙、風物與人生這樣一個哲學高度,達到了人情與風情、生命與自然的親密交流,合二為一的審美化境。

  《春江花月夜》讓我們陶醉于音樂的氛圍之中,樂曲的情感是那樣豐富、那樣真切,給人以整個心智都呈現出的一種敞亮的狀態,讓人非常主動、生動、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樂的妙機與蘊藏,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從而在深層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義。

  春江花月夜曲賞析 篇2

  《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或“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賞析:背景以及情景:這是一首著名的離情詩,描寫了春天江邊月夜下的美景,抒發了思婦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發出了對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以月輪的運行為線索展開。從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寫了月亮升起時江邊花林景象,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彩圖。圖中,春潮漲起,與大海相平,一輪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隨波流動,輕灑銀輝,于是,春江景物籠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環繞芳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見飛動;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純潔無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單清靜……靜穆的月,引發了詩人一連串詩意的哲理性問題,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正是詩人對月的苦苦思索,年年歲歲,月是終古不變,而對月之人卻代代更替,上演了無窮無盡的一幕又一幕。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由無數個有限人生組成的延續不斷的人類,如長江水一般長流不逝,而個體的人生卻是如流水匆匆而逝,這明月就始終永恒地注視著一切,靜默不語,它在期待何人呢?……想到這里,詩人的視線追隨著一片白云,飄于青楓浦上,他又起了一種感慨:生命短暫,應該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婦游子,在重復著千百年來的兩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開始,詩歌轉入到了抒寫離情。這其中,前半部分寫思婦,她在樓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隨而形影不離,照著她的妝鏡臺,照著卷簾,照著搗衣砧……讓她想隨月光飛去離人身邊,然而鴻雁不可傳書,魚龍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遙遠,它們幫不上忙。后半部,則寫了游子的悲愁,他在夢中見春花凋零,悲傷青春過半,歸期未卜,夢醒時,落月西斜,徒然映照著似流逝青春的東去長江水。春江花月夜將盡了,斜月藏入海霧中,天南海北,無限路途,游子的心墜入了人生的迷霧中,他愴惘不知,這樣的月夜中,有幾人能幸運歸去?而他只有看著落月,將滿懷愁情借落月余輝灑在江邊的樹上……詩在繪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嘆幽憂別情中收尾,抒發了對人生有限的無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織著對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別有一種清麗雅致的神韻。

  春江花月夜曲賞析 篇3

  在中國傳統音樂中,與月亮有關的樂曲最富詩情畫意的當數《春江花月夜》。它與唐代詩人張若虛的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并沒有直接關系,但樂曲的意境完全可以與那首同名唐詩媲美。

  《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琵琶曲《夕陽簫鼓》,流傳于明、清。它的樂譜最早見于1820年,以后又收入在琵琶演奏家吳畹卿1895年的琵琶手抄本中。上世紀20、30年代被上海大同樂社改編為民族器樂合奏曲,并定名為《春江花月夜》。新中國成立以后又被改編成大型民族管弦曲。此曲也有各種中西樂器的獨奏和合奏版本。《春江花月夜》是典型的多段體結構的中國傳統樂曲。全曲共分為九段再加尾聲。

  《春江花月夜》就像一幅山水畫卷,把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水波漣漪、花影輕移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是一首由靜而動、在優美的景色中寄托情感的作品。

  這里選用的是琵琶與民族管弦樂隊的演奏版本,琵琶的演奏細膩而生動,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一演奏版本刪減了第三、第八段,保留了樂曲的精華,也使其更為緊湊。

  樂曲的首段是“江樓鐘鼓”,也是引子部分與主題部分,這段音樂描繪了夕陽映照江面、晚風輕佛江水的景象。

  第二段:“月上東山”,節奏平穩、舒展,琵琶的演奏委婉、典雅,在平靜的樂聲中表現月亮緩緩上升的動感。

  以后的每個樂段,都是主題音樂的演變和發展,但是,每一段音樂的結尾都是相同的。隨著音樂的不斷變化,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每一次變化都讓人有新的驚喜;而每一個相同的結尾則又將人抓回這一山水“畫卷”中。

  在描繪了花影層疊和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觀以后,音樂情緒又有了新的轉變,第六段“漁舟唱晚”出現了情景交融的景象:在寧靜的江面上,笙吹奏著柔美的旋律,猶如悠揚的漁歌自遠處飛來,而琵琶與笙的對奏,就像是漁人們在一唱一和,表達了他們滿載而歸的喜悅心情。

  樂曲在進入群舟競歸、浪花飛濺、波浪層涌的高潮后,節奏又慢慢舒緩,船漸漸遠去,江面又恢復了寧靜的夜色。

  我曾在前幾年出版的《聽對音樂才有益》的胎教音樂專輯中收入了這首樂曲的二、四、五、六段。供準媽媽在妊娠期欣賞。

  中國音樂中,有許多描寫大自然景象的樂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范之作。尤其是當你身心感到疲憊時,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一段《春江花月夜》,想象著大自然秀麗的景色,身體漸漸放松,一定會感到非常愜意。當然,在中秋佳節邊賞月,邊聽樂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春江花月夜曲賞析 篇4

  這是一首優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結構精妙嚴謹而又自然天成,韻律圓美流轉而又富于變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盡管作者留詩只有二首,但僅憑這首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朦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纖紗,籠住靜靜的春江、春花、春夜。還有在月樓上盼君歸來的多情思婦。迷蒙的情懷,隱約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渾然一體不可拆分。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飄于流水之間。含蓄婉轉而不拘泥;輕潤細膩如思婦之心,心欲靜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雋永和諧的意境。

  全詩以月光為神魂。月色賦予春夜靈氣,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態連為一體。成為詩中詩,畫中畫,頂峰上的.頂峰,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唱。

  月光與江潮同升,江潮浩瀚,月色恬謐。月光浮于春江之上,滟滟粼粼,閃耀不已,如思婦跳動的心。孤月皎皎懸空,流光似飛霜,心底積蓄了一絲涼意,思更甚,愁更濃,一聲嘆息,一抹惆悵。人生苦短,卻代代無窮;江月永恒卻,年年重復。君呀!胡不歸?如白云遠去的游子喲!可曾知婦在月樓上徘徊。桃花依舊,可人面在何處?

  春江中孤月下,帆影漂泊,江邊閨樓中思婦憑闌瘦。鴛鴦成紋已作枕,淚濕燭邊春衫袖。月光入簾,卷不開,拂不去。濃濃相思難以排遣,揮之不去,拂之不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春光隨水漸東去。君之歸途呀!茫茫千萬里。盼眼望斷流云,君,胡不歸?“不知乘月幾人回”,君呀!乘月歸來吧!婦已望盡天涯路。殘月、冷輝滿江樹;江風移,枝依依,堤上影離離。銀河浩瀚,牛郎織女能相望,可我與你相隔千里,飛鴻難連。看此情,此境怎能不教人流淚。

  本詩沒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統領幽思。纏綿蘊藉,一意縈紆,調法多變,可謂神來之筆。

  月下流著憧憬與悲傷,一種少年初識愁滋味的憧憬與悲傷,“獨上高樓,樓上有人愁”而非為賦新詞強愁

【春江花月夜曲賞析】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詩情簫曲09-12

王昌齡采蓮曲賞析06-18

西洲曲賞析07-28

王昌齡《采蓮曲》賞析06-01

采蓮曲賞析王昌齡07-19

春游曲原文及賞析10-17

《春江花月夜》賞析03-26

春江花月夜賞析04-01

《春江花月夜》賞析07-05

賞析春江花月夜06-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 |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