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春夜喜雨》原文鑒賞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篇詩作。這是一篇傳誦度極高的詩作。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杜甫《春夜喜雨》原文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意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注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3.發生:萌發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鑒賞
杜甫這首五言律詩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詩篇之一,歷來為人們所傳誦。當時,詩人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經營,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經過長期顛沛流離和飽經憂患的杜甫,生活總算暫時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對成都自然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不少吟詠它們的詩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詩一開頭,杜甫就贊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為什么是“好雨”?因為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云:“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于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為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這兩句詩,是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杜甫作詩常常如此。這里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接著,第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為好雨下在夜里,故詩人著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為人們所覺察,故稱為“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里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后者說明了雨極小。這恰如仇兆鰲所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于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杜詩詳注》卷十)
第五、六兩句是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野徑”指田野間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濃云密布,群星潛藏,月色無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團漆黑,正說明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并且顯得格外明亮。這是一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詩人在這里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自己驚喜的感情。
最后兩句是寫雨后曉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霽,整個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頭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錦官城”的詩句沖口進發而出,真是“通體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說:“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由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謹嚴。用詞講究。頗為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里行間。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這首詩題雖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顯然,詩人這種感情的產生絕不是出于一時的沖動,而有其現實基礎。據史書記載,在他寫作此詩的前一年,京畿一帶就有嚴重災荒,“米斗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鑒·唐紀》)。因此,杜甫一聽到雨聲,就感到無限喜悅,這喜悅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作品介紹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7卷第1首。此詩是杜甫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正月初旬所作。全詩二十七句,分四段,前三段,各六句,末段九句收。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原文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⑴
作者:唐·杜甫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復得之名譽早⑵。
愛客滿堂盡豪翰⑶,開筵上日思芳草⑷。
安得健步移遠梅⑸,亂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猶殘舊冰雪⑹,百壺且試開懷抱⑺。
垂老惡聞戰鼓悲⑻,急觴為緩憂心搗⑼。
少年努力縱談笑⑽,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華善醉歌,歌辭自作風格老⑾。
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⑿。
何劉沈謝力未工⒀,才兼鮑昭愁絕倒⒁。
諸生頗盡新知樂⒂,萬事終傷不自保⒃。
氣酣日落西風來,愿吹野水添金杯⒄。
如澠之酒常快意⒅,亦知窮愁安在哉。
忽憶雨時秋井塌⒆,古人白骨生青苔⒇,
如何不飲令心哀。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注釋
⑴《杜臆》:古人重名諱,端、復、薛華、李白,詩中直稱其名,此今人所無者。朱鶴齡注:《舊唐書》:楊綰謚文正,比部郎中蘇端持兩端。卞圜曰:端,時白衣。《唐科名記》:端,來春始及第,獨孤及《燕集詩序》:右金吾倉曹薛華,會某某于署之公堂。薛復,未詳。
⑵《孔叢子》: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道。《蜀志》:許靖,夙有名譽。
⑶曹植詩:“公子敬愛客。”《前漢書》:陳孟公,每大飲,賓客滿堂。
⑷《晉書》:車胤,善于賞會,耐安游集之日,輒開筵待之。《書》:“正月上日。”注:“上日,朔日也。”《楚辭》:“何所獨無芳草兮。”
⑸樂府《巾舞歌》“健兵哺,誰當吾。”
⑹殘,余也。王粲詩:“冰雪截肌膚。”
⑺《詩》:“清酒百壺。”《九章》:“懷質抱情,獨無匹兮。”此懷抱二字所本。古詩:“臨風送懷抱。”
⑻蔡邕《房楨碑》:“享年垂老。”庾信詩:“雷轅驚戰鼓。”
⑼謝靈運詩:“急觴蕩幽默。”《詩》:“我心憂傷,叔焉如搗。”
⑽古樂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書》:趙李諸侍中,皆談笑大噱。
⑾《抱樸子》:“風格端嚴。”《顏氏家訓》:“體度風格,去今實遠。”
⑿楊慎曰:此詩本是東山李白,俗本改作山東。樂史序《李白集》云:白客游天下,以聲妓自隨,效謝安石風流,自號東山,時人遂以東山李白稱之。子美詩句,正因其自號而稱之耳。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一統志》,遂以李白入山東人物,而反引杜詩為證,兒子郢書燕說矣。錢謙益曰:按《舊書》:白,山東人,父為任城尉,因家焉。錢易《南部新書》亦同。元徽之作《杜工部墓志》亦云:山東人李白。蓋白隱于徂徠,時人皆以山東人稱之,故杜詩亦曰山東李白。曾鞏以舊史為誤,非也。近時楊慎,據李陽冰、魏顥序,欲以為東山李白。陽冰云:歌詠之際,屢稱東山,顥云:跡類謝康樂,世號為李東山,此亦偶然題目,豈可援據為稱謂乎?楊好奇曲說,不足取也。李東陽《麓堂詩話》:唐士大夫,舉世為詩,而傳者可數,其不能者弗論,雖能者亦未必盡傳,高適、嚴武、韋迢、郭受之詩,附諸杜集皆有可觀。子美所稱與,殆非溢美。惟高詩在選者,略見于世,余則來之見也。至蘇薛乃謂其文章有神,薛華與李白并稱,而無一字可傳,豈非有幸不幸耶?
⒀《梁晉》:何遜文章與劉孝綽,并見重于世,世謂之何劉。世祖著編論之云:“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何氏語林》: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休文、陳郡謝玄暉、瑯邪王元長,以氣類相推轂。
⒁《宋書》:鮑照文辭贍逸,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愁絕倒,詩有愁為不及也。《世說》:“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⒂《漢書·翟方進傳》:努力為諸生學問。《東觀漢記》:相者謂班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楚辭》:“樂莫樂于新相知。”
⒃《書》:“萬事隳哉。”阮籍詩:“一身不自保。”
⒄見風吹水動,便想添杯作酒,總是欲多飲以寬懷耳。梁武帝詩:“碧玉捧金杯。”
⒅《左傳》:“有酒如澠。”《前漢書·欒布傳》:“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
⒆張綖云:井是貴者之墓,猶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謂楚王墳為井上。塌,傾頹也。
⒇鮑照《挽歌》:“枯髏依青苔。”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賞析
此詩是杜甫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正月初旬所作。黃鶴注:是時方討祿山,故云“惡聞戰鼓悲。”若京歸已陷,身在城中,不應詩中無一語及之,豈能快意于酒,復簡薛華乎。薛華同在座中,此乃醉后記敘席上情事而簡之。
全詩二十七句,分四段,前三段,各六句,末段九句收。
首段敘端復筵宴。上三該主賓,下三點時景。有神有道,言兩人契合非偶。次段則當筵有感。春帶余寒,固當借酒舒懷。生逢世亂,又當藉酒寬憂。少易成老,不如縱酒歡笑。作三層寫意。三段乃臻簡薛華。計東曰:長句,謂七言歌行,太白所最擅場者。太白長句,其源出于鮑照,故言何劉沈謝,但能五言,于七言則力有未工,必若鮑照七言樂府,如《行路難》之類,方為絕妙耳。公嘗以“俊逸鮑參軍”稱太白詩,正稱其長句也。末段結醉歌之意。新知樂,謂主賓相得。不自保,謂亂離可憂。氣酣四句,承新知樂,忽憶三句,承不自保。此處憂樂,與前悲笑相應。遠注:白骨青苔,人生不免,亦可以自遣矣。
仇兆鰲《杜詩詳注》:杜詩格局整嚴,脈絡流貫,不特律體為然,即歌行布置,各有條理。如此篇首提端復,是主,再提薛華,是賓,又拈少年諸生,則兼及一時座客。其云悲笑憂樂,腰尾又互相照應,熟此可悟作法矣。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繁體對照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複得之名譽早。愛客滿堂盡豪翰,
開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遠梅,亂插繁花向晴昊。
千裏猶殘舊冰雪,百壺且試開懷抱。垂老惡聞戰鼓悲,
急觴爲緩憂心搗。少年努力縱談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華善醉歌,歌辭自作風格老。近來海內爲長句,
汝與山東李白好。何劉沈謝力未工,才兼鮑昭愁絕倒。
諸生頗盡新知樂,萬事終傷不自保。氣酣日落西風來,
願吹野水添金杯。如澠之酒常快意,亦知窮愁安在哉。
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心哀。
【杜甫《春夜喜雨》原文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春夜喜雨》鑒賞09-28
杜甫《春夜喜雨》鑒賞08-18
《春夜喜雨》的原文及鑒賞02-21
春夜喜雨 杜甫06-03
春夜喜雨鑒賞10-28
杜甫 《春夜喜雨 》賞析03-27
賞析杜甫春夜喜雨06-04
春夜喜雨杜甫詩詞08-26
春夜喜雨注釋及鑒賞10-18
《春夜喜雨》古詩鑒賞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