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4-10-25 23:30:24 答謝中書書 我要投稿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

  答謝中書書原文是怎樣的呢?答謝中書書是一篇描寫山川的美麗的信箋,深受人們的喜愛,并被語文教科書記錄下來,讓學生們賞析。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

  答謝中書書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也是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梁武帝經常以書信的形式詢問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稱“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脫胎于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對歷算、地理、醫藥、化學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百草經》,并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并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另著有《真誥》、《真靈位業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等。

  答謝中書書譯文

  譯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譯文二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譯文三

  山水中包蘊的美,自古以來人們經常談論。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凈見底。兩岸石壁上,五色繽紛交相輝映。那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曉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猴和百鳥的啼叫聲交織成一片;夕陽即將墜落之際,潛游水中的魚競相騰躍。這實在是人世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以后,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妙山水的人了。

  文言知識  

  一、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

  (時 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備 古義:具備;今義:準備、具備)

  ②曉霧將歇

  (歇 古義:消散;今義:休息)

  (曉 古義:清晨;今義:知道)

  ③夕日欲頹

  (頹 古義:墜落;今義:消沉,萎靡)

  ④古來共談

  (談 古義:稱贊;今義:談論)

  二、一詞多義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與:參與,這里指欣賞;奇:形容詞作名詞,指山水奇麗

  答謝中“書”書:與“中”合用為官職名;

  答謝中書“書”:書信。

  三、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名詞作動詞,輝映。

  鑒賞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徽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統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頹”,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構,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蕩,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并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么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對于謝中書為誰,迄今為止共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謝微(一作謝徵)。見《六朝文絜》眉間批注,朱東潤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沿其說。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謝朓。王家葵《陶弘景叢考》說:“《陶隱居集》中有《答謝中書書》一篇,謝中書應即謝朓,據《南齊書》本傳,朓建武初曾‘掌中書詔告’,故得稱‘謝中書’,至建武二年(495)夏謝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為‘謝宣城’不稱‘謝中書’矣,如沈約有《和謝宣城》。第三種說法認為是謝覽。王京州據明代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中關于陶弘景與謝覽交往的記載及謝覽曾任中書郎的經歷,認為謝中書為謝覽。第四種說法認為是謝朏。高步瀛《南北朝文舉要》解題稱:“謝中書,疑是謝朏。《梁書·(謝)朏傳》:朏,天監五年,授中書監。”鐘國發《陶弘景評傳》也持這個觀點。他說:“他(謝朏)比陶弘景大十五歲,出身頭等高門,加以文才出眾,品格高雅,頗有名望;約永明七年(489)從義興太守內調為中書令,至隆昌元年(494)外調為吳興太守。陶弘景恰于永明八年(490)啟假東行浙越。此文所描寫的風景,顯然非茅山之類臨近京師的小山水,而可能是陶弘景于浙東所見。”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10-10

答謝中書書譯文及原文10-11

《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09-14

《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及賞析09-08

(精選)《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及賞析06-30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譯文08-20

答謝中書書譯文08-28

《答謝中書書》譯文及注釋09-11

答謝中書書譯文和注釋09-06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賞析08-2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