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實錄

時間:2024-10-09 22:04:33 答謝中書書 我要投稿

答謝中書書實錄

  師:課文的題目怎么讀呢?

  生:答謝/中書/書。

  生:答謝中書/書。

  生:答/謝中書/書。

  師:哪個正確?

  生齊答:第三個。

  師:為什么?

  生:謝中書是一個人。

  師:噢,這個人姓謝名中書。

  生:不是,中書是他的官職。

  師:這個人姓謝,官職是中書。古人習慣把姓和官職連在一起稱呼,就像我們現在的劉鄉長、李秘書之類。那“答”是——(生答:“回復。”)“書”呢?

  生:寫。

  生:書信。

  師:這里是“書信”,名詞。題目的意思是,回復給謝中書的書信。

  師:下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字的讀音我們需要掌握。

  (生齊讀)

  師:“未復有能”什么“其奇者”?(生答:yù)這里為什么不讀“yǔ”?這里本意是“參與”,引申為“欣賞”。還有一個“夕日欲”——(生答:tuí)我們學過一個詞語——(生答:頹唐)對的,在《背影》這課學習的“頹唐”。這兩個字剛剛有不少同學讀錯了,現在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課文再讀一遍。

  (生齊讀)

  師:下面聽老師讀一遍,邊聽邊想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和大家不一樣。(師讀)

  生:最后兩句不一樣。你讀得慢而且聲音高。

  師:什么是“欲界之仙都”?(生齊答:人間的仙境、人間的天堂。)天堂多美呀。“實是欲界之仙都”,“實是”,實實在在是,這里可以看出作者所見美景的什么情?

  生齊答:贊美

  師:“能與其奇者”什么意思?

  生齊答: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

  師:“能與其奇者”意思是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那“康樂”是誰?

  生齊答: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

  師:自從謝靈運以來,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那究竟有沒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呢?

  生:“我”。

  師:還有嗎?

  生:謝中書。

  師:謝靈運何許人也?南朝著名山水詩人。一提到山水詩,就不能不提到謝靈運。而作者在這里將自己和謝靈運相提——(生答:并論),言語之中洋溢著什么樣的感情啊?(生答:自豪)對,自豪之情。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學過的一篇課文,在篇末作者也將自己和兩個名人相提并論,是哪一篇呢?(沉默一會,有個學生小聲而遲疑地說:“陋室”)“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亮和揚子云當初住的也是陋室,最終卻名揚天下,言下之意是身處陋室的我為自己高潔的操守而自豪。這里也是如此。我們把最后兩句齊讀一遍,要求讀出贊美之情,自豪之情。

  (生齊讀)

  師:作者陶弘景又是何許人呢?曾經當過官,后來辭官歸隱,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禮聘,都不肯出山。梁武帝每逢大事都找他商議,人稱“山中宰相”。(生臉露驚嘆之色)現在讓我們再讀讀這位“山中宰相”的文章。

  (生齊讀)

  師:有點意味了,但情感還不夠淋漓盡致。聽老師再讀一遍。(師讀)

  師:大家再讀。(生齊讀)

  師:“高峰入云”,作者往哪兒看哪?(生答:往上。)這是仰視,“清流見底”,又往哪兒看哪?(生答:往下。)這是俯視。“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又往哪兒看哪?(生答:往左右兩邊)這是平視。下面我們讀的時候加上動作,“高峰入云”,視線往上,“清流見底”,視線往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眼睛平視。

  (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品出一字之美,一詞之美,一句之美,寫法之美,意境之美。

  (生自由朗讀)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感悟。

  生:我覺得“清流見底”寫得好,讓人想象坐在溪邊,拿著魚竿釣魚的情景。

  師:噢,“清流見底”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浮想聯翩,想溪邊垂釣,歸隱山林是吧?

  生:“沉鱗競躍”這個“躍”字用得好,那些魚兒在跳躍,不像我們現在,根本看不到這種景象了。

  師:這里其實有一個字用得非常好。

  生:噢,“競”字。(其他同學七嘴八舌的說:“競賽”、“修辭”、“好像在比賽”……)寫出了魚兒們非常高興,用了擬人。

  師:修辭之美。

  生:“五色交輝”的“交”字用得好。那個顏色不是一塊一塊的在那里,而是交錯在一起。

  師:色彩之美。

  生:“四時俱備”寫得好。一年四季都是那樣子。

  師:畫面之美。

  生:我覺得“青林翠竹”的“翠”字用得好。嗯……寫出了竹子的綠。

  師:那用“青林綠竹”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師:為什么?

  生:嗯……我也說不出,就是覺得不行。

  師:都是寫顏色,“翠”和“綠”哪個更好?

  生:“綠”好。

  師:翠和綠相比,你們更喜歡哪個顏色?(大部分學生答:翠)翠是不是更搶眼,更顯生機?這是顏色之美。翠和綠讀起來,哪個響亮?(生齊答:翠)這是聲音之美。讀“翠”字的時候你會不會產生某種聯想?

  生:那個竹筍吃起來脆脆的。

  師:你這就不得了啦!一個字竟然讀出了顏色之美、聲音之美、味道之美。一字三美呀!(稍作停頓)我們品詞語的妙處,就可以采用這種“換字法”,另外換一個字,比較比較。

  生:“猿鳥亂鳴”的“亂”字用得好。那些猿呀,鳥呀,在樹林里亂叫,讓人進去就忘記了煩惱,內心覺得寧靜。

  師:熱鬧之美。

  生:“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寫得好。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青青的樹木和翠綠的竹子,這種意境很美。

  師: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生機盎然。意境之美。

  生:這句“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得好。早上的時候有霧,猿和鳥在鳴叫,傍晚的時候魚兒在比賽跳躍。

  師:畫面之美。

  師:讀文章就應該像這樣,靜下心來,細細地讀,細細地品,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觸。(稍作停頓)這篇文章在短短的一個段落中寫了這么多的美,其實它可以變成兩段、三段甚至更多的段落,大家動動腦,試試看。待會兒我請同學來說,你把它分成幾段,依據是什么。

  生:第一段是第一句,第二、三、四、五、六句是第二段,第七句是第三段。

  師:把句子說出來。

  生:第一段是“高”前面,第二段是“自”前面。

  師:哦,第二段是從“高峰入云”到“實是欲界之仙都”是吧?依據呢?

  生:第一段是總的說山川之美,第二段是描寫景物……(有同學小聲議論:“寫景到‘沉鱗競躍’”。該同學面露猶豫。)

  師:你似乎想修正你的說法。

  生:第二段是到“沉鱗競躍”,這里寫景,后面是評價。

  師:從結構上看,是總——分——總。有理。

  生:我分三段。第一段從“山川之美”到“五色交輝”,這里是寫沒有生命的東西,第二段從“青林翠竹”到“沉鱗競躍”,這里寫有生命的……

  生:不對,青林翠竹沒有生命,曉霧沒有生命,太陽也沒有生命。

  師:看來,用有生命和沒有生命不能將它們區分開來。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比方說動或者靜……

  生:分四段。第一句是第一段,第二段從“高峰入云”到“四時俱備”,這里是靜的,第三段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這里是動的,第四段是后面評價。

  師:第二段是寫靜景,第三段也寫了靜景,比如曉霧、日夕,但是以動為主。有理。

  生:我分四段。第一段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第二段從“高峰入云”到“沉鱗競躍”,地三段是“實是欲界之仙都”,第四段是最后。第一段是說大家的感受,第二段描述看到的景物,第三段說出自己的贊美,第四段寫自己的自豪。

  師:有理。由剛才這兩位同學的發言,我們不難得出,這篇文章還可以分成五段。第一段為第一句,第二段——(生齊答:“從‘高峰入云’到‘四時俱備’”。),第三段——(生齊答:“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第四段——(生齊答:“實是欲界之仙都。”)第五段是最后一句。由此看來,對同一片文章,理解的角度不同,層次的劃分也就不同。我們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多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師:整篇文章寫得很美。美在何處?請記錄:1、色彩變幻之美。有青林翠竹,夕日,五色交輝。2、視覺變化之美。先仰視,再俯視,再平視。3、視聽轉換之美。看見石壁、青林、翠竹、曉霧、夕日,沉鱗,聽到猿鳥亂鳴。4動靜結合之美。5、一日四時之美。四季常青,一日之中,景物各異。6、意境修辭之美。擬人修辭寫出魚兒的歡快,整個畫面和諧優美。

  師:這節課,我們朗讀了一篇美的文章,品了一些美的字詞,感受了一個美的意境,實在是美不——(生齊答:“勝收。”)下課。

【答謝中書書實錄】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教學實錄03-23

《答謝中書書》的教學實錄04-09

答謝中書書教學實錄10-14

《答謝中書書》教學實錄及后記04-21

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04-10

《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04-15

語文《答謝中書書》課堂實錄04-15

答謝中書書09-18

六年級語文《答謝中書書》教學實錄10-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3d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日本免费综合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