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京口得鄉書》翻譯賞析

時間:2024-11-08 22:25:19 蝶戀花 我要投稿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翻譯賞析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下面我們為你帶來《蝶戀花·京口得鄉書》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雨后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譯文】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只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發髻。

  萬里外的家鄉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注釋】

  ①熙寧七年(1074),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蘇鎮江)。

  ②北固山:在鎮江北,北峰三面臨水,形容險要,故稱。

  ③碧瓊梳:指水。青螺髻:喻山。

  【簡析】

  最后兩句不回答鄉書中的問題,而以春光易逝,借酒澆愁作結,但有家難歸之意已溢于言表。這種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發了他那種難以言狀的思鄉之情。

  游宦在外,仕途兇險。一封鄉書來自萬里之外,勾起多少愁恨!借酒拼醉,只落得悲上加悲。山清水秀,更平添幾多愁緒。

  【作者簡介】

  生平

  公元1037年1月8日,蘇軾生于眉州眉山。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學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其母在家鄉病故,1069年(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錯,風景優美。他在常州居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于是蘇東坡終于選擇了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后,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三品),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所謂舊黨與新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原文翻譯及賞析06-04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_原文、翻譯及賞析11-04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01

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6-06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09-22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蘇軾08-23

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全詞賞析10-01

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全文及鑒賞06-30

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翻譯及賞析01-26

《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原文翻譯及賞析08-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全 |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在线6区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