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晏殊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蝶戀花》晏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⑴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⑵檻(jiàn):古建筑常于軒齋四面房基之上圍以木欄,上承屋角,下臨階砌,謂之檻。至于樓臺水榭,亦多是檻欄修建之所。
⑶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⑷不諳(ān):不了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離恨:一作“離別”。
⑸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⑹凋:衰落。碧樹:綠樹。
⑺彩箋:彩色的信箋。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兼:一作“無”。
翻譯:
欄桿(檻在這里念kǎn,欄桿的意思)外,菊花被輕煙籠罩,好象含著愁;蘭葉上掛著露珠,好象在哭泣。羅幕閑垂,空氣微冷;一雙燕子飛去了。明月不知道離別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進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風吹落碧樹的葉子。我獨自登上高樓,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賞析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名家點評
王國維:《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爾。 (《人間詞話》)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人間詞話》)
作者介紹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后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宛麗,有《珠玉詞》。亦工詩善文,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
【《蝶戀花》晏殊】相關文章:
晏殊的蝶戀花06-16
晏殊的《蝶戀花》06-17
蝶戀花晏殊原文05-15
蝶戀花晏殊翻譯12-05
晏殊《蝶戀花》賞析11-07
《蝶戀花》 晏殊原文06-19
晏殊《蝶戀花》賞析03-22
《蝶戀花》晏殊原文03-30
晏殊柳永的蝶戀花06-08
晏殊的《蝶戀花》賞析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