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演講稿

時間:2024-08-07 02:06:22 弟子規 我要投稿

弟子規演講稿(匯編15篇)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演講稿(匯編15篇)

弟子規演講稿1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誦《弟子規》。那時,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就拍著小手、晃著小腦袋,很快就背熟了一字一句。一有空,媽媽總是用淺顯話一句一句解釋給我聽。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最熟悉的一句了。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突然,從廚房傳來媽媽的聲音“知驍,快來吃飯!”我隨口說:“哦!過一會兒。”媽媽說:“不行,菜都涼了,快點!”在媽媽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她的著急。我想:“父母呼,應勿緩”這不正是告訴我們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吞吞。難道我連這也做不到?想到這,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書,飛奔到廚房。

  還有“對飲食,勿揀擇”這句我也記得很清楚。今天吃飯時,我又挑食了,“我不吃!我不喜歡吃菜!”我說。媽媽說“菜單營養可豐富了,快吃!”“不!我不喜歡吃菜,一點兒味道也沒有,真難吃!”我依然不吃菜。“你想想,吃菜對身體有好處。對飲食,勿揀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要不然會營養不良。”我低下頭,慚愧地說:“媽媽,讀書真有用,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弟子規》還幫過我一回呢!那一次,外婆來我家做客,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一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對外婆說:“外婆,您先坐。”外婆坐下來說:“乖寶貝,你也坐吧!”“謝謝外婆!”我說著也坐下來,外婆說:“真懂事!”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讀書真有用啊!

  讀了《弟子規》我還懂了:“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所喜愛的,盡可能去滿足,而父母所討厭的,要謹慎地去除。“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和長輩交談時,聲音要放低,可如果聽不見,也不合適……

  如今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書架上的“好伙伴”也多了,那本《弟子規》已不是我的“學話本”了,它成了我的良師益友,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難道不是嗎?

弟子規演講稿2

  弟子規矩,從小做起,從孝順做起。這是我學《弟子規》以來最深的感觸。

  說到孝順,誰都不能不想到自己的父母。

  我的父親和母親現在是命運之年。二十七年前,在我們現在這個年紀,他們相知相愛,一直在一起到現在。他們一天都沒有懈怠,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近30年的青春;爸爸媽媽關心愛護孩子,哥哥和我無時無刻;他們一直很關心我和我哥覺得最簡單的問題,重復了1000遍,10000遍——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吃飯,出門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但是他們從來不讓我們擔心他們的健康,每次總是重復同樣的話——我們不需要你擔心,你自己保重就好;到現在,我的父母還在為我和哥哥努力。我和哥哥都很清楚,我們不能也不能讓爸爸媽媽為我們放下心來,因為無論我和哥哥多么聽話,或者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兒子,永遠是他們心目中最難纏、最長大、最不懂事的.孩子。

  我爸媽都是花白頭發,也有自己的父母——我爺爺奶奶。我爺爺今年84歲,我奶奶剛過78歲生日。爸爸媽媽的孩子,包括爺爺奶奶,都很孝順兩位老人,他們的晚年很幸福。我爺爺最近腿腳不好。雖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但是很關心老人的健康。他們經常寄錢打電話問我爺爺的情況。還好我爺爺的腿病慢慢好了,奶奶身體一直很好。這是我們大家庭最欣慰的事;我深深感謝我的父母和親戚給了我和我的弟弟這樣一個孝順和諧的家庭環境,為我們創造了這樣幸福的生活。你們不僅是我們的親人,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年輕一代會像尊敬你的祖父母一樣尊敬你,回報你,愛你!

  我偉大的父親,我善良的母親,我的弟弟和我向兩位老人深深鞠躬。我們永遠無法報答你的好意,也不敢忘記你的諄諄教誨。我們將履行我們對你的承諾,用我們的一生來榮耀你。

  爸爸媽媽哥哥我愛你!

  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模型,讓我深刻理解。這本書是根據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孝敬父母,愛兄弟姐妹,言行謹慎。看到別人進步了,一定要虛心向他學習,對待大眾要平等善良.

  在所有的理由中,“每個詞都是第一位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說到做到,就應該守信用,而不是食言。這讓我想起博宣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信;不信別人,信不信。”意思是:對人真誠,我沒信,我就信;但是,不相信虛偽的人,是那些原本相信,再也不能相信的人。看,他說的有道理!

  我們應該信守諾言,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四品書》里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年輕的時候,折紙非常漂亮,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到了,羨慕地說:“你折得很漂亮。我明天去你家。你會教我折紙嗎?”“沒問題,”宋慶齡答應道。第二天宋慶齡一家要去老奶奶家,宋慶齡想到昨天答應小珍的.事,就沒去老奶奶家。她在家里為小珍的到來準備了很多文件。然而,小珍沒有來,她食言了。但是宋慶齡一點也不后悔。她說:“雖然小真沒來,但我已經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了!”宋慶齡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品質,長大后成為一個偉人,受到人們的喜愛。

  最后,我給你一句話:

  人沒有信仰,一切都是空的。

弟子規演講稿4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什么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弟子規演講稿5

  “受傷而煩惱;道德傷人,令人慚愧。”是弟子。"

  《條例》中有一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帶來悲傷。我們的品德缺失,會讓父母覺得丟臉,沒面子。”這句話給了我最深刻的見解

  深深的,回想起自己做過的事,總是深深的自責,因為我知道,給父母帶去悲傷,讓父母丟臉,是對父母極大的不尊重。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盡管父母反對,我還是堅持去野外玩。爬山的過程中,不小心被一塊玻璃刺傷了腳。還好有個大同學幫我扛到醫院通知了我

  我的父母到達醫院時,已經包扎好了。看到我流血的腳,媽媽急哭著問我疼不疼。看到媽媽這么著急,咬著牙輕松的說:“媽媽!”

  爸爸,沒事的。一點都不疼!”醫生還安慰她媽媽說:“只是個洞。沒關系。小心不要讓她的腳碰到地面。會好的更快。”母親擦了擦眼淚,答應道。

  回到家,媽媽心疼的看著我的腳說:“姑娘,真的疼嗎?”他也十分焦慮地說:“唉!這個什么時候好?”為了減輕我的痛苦,我媽媽拒絕讓我下床。

  不僅抱著我大小便,還親自喂我。閑坐著的時候,我媽怕我傷口疼,就用扇子輕輕扇我的腳。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我的腳恢復得很快。

  就是這樣。但是折騰了幾天,我媽圓圓的臉明顯瘦了。要不是媽媽堅持要出去玩,要不是我沒有照顧好自己,媽媽也不會這么擔心,比如

  這種悲哀,現在想起來,真的不應該!

  我的.腳好了以后,我媽因為我缺課很多,不得不送我去補習班。因為我不喜歡補習班的老師,所以我經常在補習班大聲說話。補習班的老師說我的時候,我就是

  老師不忍心大聲反駁他。她打電話給她媽媽,讓她帶我回去。她氣喘吁吁地走過來,馬上道歉:“對不起,老師!”!請讓我好好教訓她一頓

  別逼我帶她回去!老師拒絕了,媽媽說:“老師,我可以再給你一些錢嗎?”老師不耐煩的說,“求求你,放我走,我把你交的學費退了!"

  我媽說了一大堆好話,老師不肯挽留我,我媽只好帶我回家丟人。回到家,我媽也沒說什么,只是坐在椅子上哭。看到媽媽哭,心里很不爽。

  現在想想,我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可我的品德缺失不僅讓我媽沒面子,還傷了她的心。想起我媽想給我請老師,想起我媽淚流滿面,我后悔了,我真是個不孝的姑娘!

  感謝《弟子規》,它讓我明白,如果你對父母有不好的感覺,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身體受損,免得父母擔心你;如果孝敬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良好的品德,免得父母以你為恥。

弟子規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七(5)班的旗手代表**。今天我們迎著培英學校和諧的春風相聚在一起,盼來了又一個新的學期。記得那是二00九年的春天,我校高喊建設和諧平安校園的口號,全面開展了《弟子規》學習。一路走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踐行《弟子規》的活動在我校得到了更加成功、深入的開展,校風校貌煥然一新,文明禮貌蔚然成風。如今,我們學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了《弟子規》學習、語言文字推廣和德育示范學校。學習、踐行《弟子規》,建設和諧平安校園是培英人的成功創舉!

  回想當初我們學習《弟子規》,念著“弟子規,圣人訓…”仿佛回到了“三字經”的那個年代。可是細細品味,我們體會到《弟子規》中培育人的精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我們學到了儒家千年處世哲學與生存的智慧,懂得了如何孝心孝行的道理。

  學習《弟子規》就要踐行《弟子規》,而且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弟子規》(入則孝)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說,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尤其是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說到這里,我感觸頗深,以前我總覺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千叮嚀萬囑咐實在是太多余,甚至有強烈的代溝之感。犯了錯誤,不但不思悔改,而且還要編造美麗的.謊言,企圖掩過飾非。現在從《弟子規》中領悟了家庭倫理孝心孝行的人生哲理后,我感到十分愧疚與悔恨。

  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決心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切實踐行《弟子規》中的處事、待人的哲理,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合乎新時代文明禮儀品學兼優的中學生!

弟子規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班的黃**,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下面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斗不健康的場所,如、色情、網吧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地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孔夫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此意。

  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相關的小故事。

  上海有一位中學生聽朋友說,在網吧打游戲很過癮,周末放假就偷偷地到網吧打游戲,深夜被店員發現四肢僵硬,氣絕多時,死時兩眼仍注視屏幕、雙手還放在鍵盤上,店員嚇得趕緊報警!警方從死者遺體僵硬程度分析他已死亡超過三小時!同學們,網吧,等是非場所,我們絕對不能去!

  學習《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請大家和我一起踐行《弟子規》。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8

  如果有人問我,《弟子規》是什么?我會告訴他《弟子規》正如這春天里的一條路,沿途都是沁人心脾隨手可采擷的花朵,而每次讀《弟子規》,都將是一次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生命之旅。

  曾幾何時,我們都佇立路口,遙望千年的歲月,而心靈仿佛無所適從。而今,踏上這條心靈的歸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首孝悌”。百善孝為先,我們中國人是最講孝道的,所以古往今來我們對于“孝”的解讀極為深入:我們懂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更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然而這與“孝”同為重要的“悌”,卻如灰姑娘一般,被我們有意無意的遺忘在某個角落里,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以及對長者的敬愛、對幼者的疼愛。所以悌是敬愛,是友愛,是疼愛,悌講的是人性的博愛。

  大家可知道,在中國古代,古人視“孝”與“悌”同等分量,“悌”的含義亦被古人用行動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古人眼中,為了“悌”為了兄弟姐妹,縱是放棄生命,放棄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儼然成了那個時代一種翩翩君子的風度與品質。人們仰望她,追求她,盡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華的仙苑瓊花,經久不息的綻放。

  而今天,我們遺憾的`看到,這朵瓊花敗落了,在經歷了物欲與貞潔的激烈斗爭后黯然失色。它在人們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顏色,消了她的芬芳。

  對于父母,古人是“父母命,應勿緩”,今人更多是“子女命,應勿緩”;對于師長,古人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人更多是“三年為師,路遇側目”;對于友人,古人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今人更多是“同窗整三載,口角時時在”……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是我們的本性不如古人了嗎?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是人性的變化,而是對于傳統美德的漠視。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悌”的種子就會在我們身邊生根發芽,最終枝繁葉茂。見到師長,我們不妨深鞠一躬,道聲親切的“老師您好”;跟同學相處,我們不妨少一些自我為中心,多一些善解人意的體諒;與朋友發生矛盾,我們不妨少一些斤斤計較,多一點寬宏大量。再細致一點,當行色匆匆卻看到別人手提重物上樓梯時,我們不妨自覺讓開一條通道;當饑腸轆轆排隊打飯時,我們不妨多一份耐心等待,止住蜂擁而上的念頭;當熄燈休息后,住在樓上的同學不妨體諒下住樓下的同學,自覺放輕自己的腳步……

  看,這些是不是其實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著平凡?非也!你可知道,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進步的一大步,而每個人的這一小步卻能促成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悌不難,只要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一個小小的細節,去嘗試一種新的舉動!

  當你這樣做著的時候,你會發現天變藍了,大地變寬廣了,周圍的人變得友善了,朋友越來越多了,煩惱越來越少了,身邊的廢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學們,希望從今天起,我們的心里都埋好一顆“悌”的種子,讓我們用心的溫度來深深呵護,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錦,小樹發芽的時候,我們也就真的成長了!更希望我們能在《弟子規》這條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弟子規》漫長生命中行路的游覽者,而不只是匆匆過客!

弟子規演講稿9

  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有些原因很簡單,但并沒有真正理解。因為直到學了《弟子規》才真正理解。《弟子規》增加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個人要懂得感恩。對于一個人來說,最應該回報的善良,就是父母的善良。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是《入則孝》的`感恩體現在“孝”字上。“家長不要慢下來。”

  父母不應該懶惰。”“父母應該聽他們的。"

  父母的責任一定要遵守。“想想我們做孩子孝順父母的這些基本要求,我卻做了很多失敗的事。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學習和生活上加倍努力,希望能給努力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要尊重,要謙虛。尊重和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心的謙虛很難對別人表示尊重。雖然我從小就讀過很多名言警句,但我并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好勝心強,洋洋自得。

  第三,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人的德性,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夸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才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后我要按《弟子規》里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里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了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啟蒙經典之一《弟子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讀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記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規》時是在父母大學網的有獎知識答題時。為了更好的參加活動,每天都更加認真去讀《弟子規》并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書中的第字每句,每讀一遍,自己對《弟子規》又加深了一遍理解,總之每多讀一遍,收獲都會多一點。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弟子規演講稿11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希望我們每位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弟子規演講稿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弟子規》第一篇叫入則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個體貼又孝順的孩子。

  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讓我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接受;冬天,我們要讓父母溫暖;夏天,我們要讓父母涼爽。做什么事都要經過父母的允許,不能擅自去做;什么東西都不要私藏,以免父母生氣。父母有過失,一定要竭力去改正,改正時要和顏悅色。父母去世要按禮法去辦,祭祀要處于誠心。

  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孝敬父母,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聽著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著讀起來。這是我已熟讀的〈〈弟子規〉〉的總敘。

  我喜歡讀〈〈弟子規〉〉。 “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范。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雖然短短,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

  弟子規,是圣人對我們的教誨,它讓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著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凡是我提出的比較合理的要求,都會想方設法滿足我。我總是認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時父母關心我,多叮囑幾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有時父母要我做些事,我總是拖拖拉拉,盡量避過,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所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這就是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后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也許有朋友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么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扔到干凈的操場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神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為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這就是不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和諧者,為德行高尚者,自然為人們所敬仰。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這才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我們桃校長的校訓: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個能和諧人際關系的文明人。故有余力,便應珍惜時間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你便會成為一個文明人,為人們所敬仰。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并牢記“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于〈〈弟子規〉〉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1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醉為丑。

  記得聽過一段經歷一個人去找工作,可是面試時,面試官一抬頭,就看見一張素面朝天一張無精打采的臉,說你的形象和簡歷完全不相符,我拒絕繼續向你在提問,就這樣她錯過了這次面試的機會,我覺得一個人的形象不一定讓你成功,但是一個失敗的形象一定會讓你失敗。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衣貴潔、不貴華也許是對生活一種質樸的態度,對物質的一種自制,其實我覺得幸福挺簡單的不是吃好穿好,而是沒病沒災,不是你存了多少錢,而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是你開的車有多豪華,而是你平安到家,不要總是貪圖享受,要為別人著想,先做一個正直的好人,然后在做一個成功的商人。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其實做人和吃飯是一樣的,吃飯不能吃過飽,吃個七八分飽就可以。做事情也是應該這樣子,都不能夠過分,凡事懂得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才能夠長久。說話也說得很過分,不能給人留有情面,不能留有余地的',往往都不能長久。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醉為丑,現在生活壓力大吃飯喝酒應酬多,在家再三叮囑少喝點酒喝多了對身體不好,不喝不喝喝著喝著就喝多了,說話語無倫次走路就像一個不倒翁搖搖欲墜,回到家中伴著家人的嘮叨入睡,你不知道那份嘮叨里有多少擔心和牽掛,少喝點酒為了健康為了安全為了你的家人。

  大家都是學習《弟子規》的人,我們都是學習圣賢教育,學習道德文化的人,我們就應該去幫助別人,傳播文明,傳遞愛心,傳遞正能量!

弟子規演講稿15

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弟子規》有感。

  《弟子規》是一本讀后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很多人會背《弟子規》,可是難以做到《弟子規》的要求。今年暑假期間,我在媽媽的介紹下,閱讀并背誦了《弟子規》,切身體會到國學經典中充滿智慧的教誨,受到了一次愛的洗禮。

  小朋友們在家經常看電視,看電腦,我以前也會這樣。爸爸媽媽叫我也沒聽到,有時即使聽到了也不答應。有時候,答應了也沒馬上關上電視,關上電腦。《弟子規》上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說,爸爸媽媽叫我們的時候,我們馬上要答應,不能慢吞吞的;爸爸媽媽叫我們做事的時候,我們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爸爸媽媽教育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要認真聽,要記住,要做到。要是我們做錯了事情,被爸爸媽媽責備教訓的時候,我們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反抗,不能讓爸爸媽媽傷心。是《弟子規》教會我怎樣做才是一個真正的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有的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挑食。合口味的時候猛吃,不合口味的時候不吃或吃的極少,有的甚至還把不合口味的食物扔掉,這樣做,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還浪費糧食。《弟子規》上說:“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要適量,而且不可偏食;“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產生攀比心理。

  “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旨在告訴我們,我們小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的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為掩飾犯下的錯誤就說謊,以致又犯下另一個錯誤,結果錯上加錯。

  “有余力,則學文”《弟子規》的最后一部分這樣說,我以為,在今天這個信息傳播如此之快的時代,小朋友在學文的同時,還要注意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據有關科學研究發現,小朋友要是經常看電視,玩電腦,就會影響到自身視力的發育。真的,有一次,老師在領我們做完眼保健操后,告訴我們,鄰班的已有好幾個同學戴上眼鏡啦!真的!下課時,稍稍留心,就看見好幾個同學帶著眼鏡!詢問之下,他們還真是因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而導致看不清東西,變成了近視眼!看看他們,戴眼鏡的樣子并不帥!還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真是太可怕啦!

  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多去戶外活動,多親近大自然,讓陽光,山水,綠樹和鮮花來代替電腦游戲和動畫片,并且長期堅持下去,給我們的身心成長一個有益的環境,讓我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弟子規演講稿】相關文章: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6-30

《弟子規》09-22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9-27

《弟子規》教案10-07

《弟子規》教案07-15

弟子規的感悟09-21

弟子規標語08-15

《弟子規》全文04-29

弟子規 總則07-08

《弟子規》的要義09-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无吗大片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