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賞析

時間:2024-11-01 23:07:34 短歌行 我要投稿

短歌行兩首賞析

  引導語:《短歌行二首》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第一首詩一直以來較為出名,其實第二首詩也有可取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學習一下這兩首詩。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2],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但為君故,沉吟至今[5]。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6]。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7]。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8]。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9]?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10]。

  賞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 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 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 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 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里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 “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 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

  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 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 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

  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

  何時可掇: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 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 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 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 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 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鉅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賞析

  《短歌行》(“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內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跡,當他翦滅群兇之際,功高震主之時,正所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者,但東吳孫權卻瞅準時機竟上表大說天命而稱臣,意在促曹操代漢而使其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號召,故曹操機敏地認識到“是兒欲據吾著爐上郁!”故曹操運籌謀略而賦此《短歌行·周西伯昌》。

  西伯姬昌在紂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勢下,猶能奉事殷紂,故孔子盛稱“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但紂王親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紂王前還要讒毀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舉此史實,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為,謹慎惕懼,向來無愧于獻帝之所賞。

  并大談西伯姬昌、齊桓公、晉文公皆曾受命“專使征伐”。而當今天下時勢與當年的西伯、齊桓、晉文之際頗相類似,天子如命他“專使征伐”以討不臣,乃英明之舉。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齊桓之功,戒晉文之詐。然故作謙恭之辭耳,又誰知豈無更討封賞之意乎?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獻帝下詔曰《冊魏公九錫文》,其文曰“朕聞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寵章,備其禮物,所以藩衛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靜,懲難念功,乃使邵康公賜齊太公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

  世祚太師,以表東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職,又命晉文登為侯伯,錫以二輅、虎賁、斧鉞、禾巨 鬯、弓矢,大啟南陽,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壞,系二國是賴。”又“今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為魏公。錫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爾龜。”又“加君九錫,其敬聽朕命。”

  觀漢獻帝下詔《冊魏公九錫文》全篇,盡敘其功,以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獎卻低于齊、晉,故賜爵賜土,又加九錫,獎勵空前。但曹操被獎愈高,心內愈憂。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歲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謂“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

  《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能發揮。鑒于齊桓、晉文當初雖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但終未能如西伯姬昌終其身而不代商紂,只是為兒子武王姬發創造條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備,那就瓜熟蒂落了,又何必操之過急而速招惡名呢!

  曹操在此詩中對齊桓、晉文之流貶重褒輕,實際暗諷他們未能深體西伯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猶奉事殷”之真諦,只學得皮毛,而未入堂奧,他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義,故亦終其身奉事漢帝而不稱孤道寡,故對孫權伺機上表稱臣之用心,便洞若觀火,使其毒計無所逞其能矣。

  觀曹操此《短歌行·周西伯昌》其詩,乃一重大的代漢方略無疑。也是對如孫權輩等外內政敵企圖把曹操推向高處不勝寒極端陰謀的粉碎措施。但當自己的臣下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亦誠意敦請曹操稱帝時,曹操亦堅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可見曹操謀略之高超,實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針,實為曹操施政運籌之要略。

【短歌行賞析】相關文章:

《短歌行》 賞析05-29

短歌行 賞析07-27

短歌行的賞析08-19

《短歌行》賞析06-23

《短歌行》的賞析08-16

李白《短歌行》賞析09-16

《短歌行》詩歌賞析07-24

短歌行詳細賞析07-08

短歌行簡短賞析09-19

短歌行句子賞析08-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色资源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五月天AV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亚州V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