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新婚別》

時間:2024-10-31 09:01:08 智聰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新婚別》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杜甫《新婚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杜甫《新婚別》

  《新婚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詞句注釋

  ⑴兔絲:即菟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長。比喻女子嫁給征夫,相處難久。

  ⑵結發:這里作結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⑶無乃:豈不是。

  ⑷河陽:今河南孟縣,當時唐軍與叛軍在此對峙。

  ⑸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后三日,始上墳告廟,才算成婚。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⑹姑嫜(zhāng):婆婆、公公。

  ⑺藏:躲藏,不隨便見外人。

  ⑻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

  ⑼將:帶領,相隨,跟隨。

  ⑽往死地:指“守邊赴河陽”。死地:冒死之地。

  ⑾迫:煎熬、壓抑。中腸:內心。

  ⑿蒼黃:同“倉皇”,匆促、慌張。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煩。

  ⒀事戎行:從軍打仗。戎行:軍隊。

  ⒁“婦人”兩句:意謂婦女隨軍,會影響士氣。揚:高昂。

  ⒂久致:許久才制成。襦(rú):短衣。裳(cháng):下衣。

  ⒃不復施:不再穿。

  ⒄洗紅妝: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⒅雙翔:成雙成對地一起飛翔。此句寫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對那些能夠成雙成對的鳥兒的羨慕。

  ⒆錯迕(wǔ):錯雜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⒇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白話譯文

  菟絲把低矮的蓬和麻纏繞,它的蔓兒怎么能爬得遠!

  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發夫妻,連床席一次也沒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

  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

  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

  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你不用為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為國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隨你去,婦女跟著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

  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著你!

  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

  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愿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官軍步騎六十萬大軍在安陽河北擺開陣勢,史思明親自率領精兵五萬前來迎戰,諸軍望見,以為游軍,不介意。史思明直前奮擊,李光弼、王思禮等大將先跟他們戰斗,殺傷相半。郭子儀隨后開來,未及布陣,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昏地暗,對面不見人,兩軍大驚,官軍向南潰退,叛軍向北潰退,甲仗輜重扔滿一路。郭子儀以朔方軍斷河陽橋保東京,他原有戰馬萬匹,惟存三千;甲仗十萬,遺棄殆盡。東京士庶驚駭,散奔山谷;留守崔圓、河南尹蘇震等官吏南奔襄、鄧;諸節度使各潰歸本鎮。士卒所過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只有李光弼、王思禮整勒部伍,全軍以歸。杜甫離開洛陽返回華州,就在這相州大敗、兵荒馬亂之際。一路之上,他親眼得見戰亂時期人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震動很大,印象強烈,憂憤深廣,就寫作了“三吏”“三別”這兩組傳世名篇。這首《新婚別》是“三別”的第一篇。一個人頭晚結婚,次日早上就離家往河陽打仗,詩人揣摩著新娘子此時此境的心情,用她的口氣寫成這首詩。

  作品鑒賞

  杜甫“三別”中的《新婚別》,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這首詩采用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全詩大致可分為三層,但是這三層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高,而且每一層當中又都有曲折。這是因為詩中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很復雜的。

  第一層,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她是剛過門的新嫁娘,過去和丈夫沒見過面,沒講過話。所以語氣顯得有些羞澀,有些吞吞吐吐。這表現在開頭兩句:“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新嫁娘這番話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比喻來引起的。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這時的心理狀態。兔絲(菟絲)作為一種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別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菟絲,它的蔓兒也就不能延長。在封建社會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現在她嫁的是一個“征夫”,很難指望白頭偕老,用“兔絲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貼切。“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這是一種加重的說法。這位新娘子之所以會傷心到這步田地是有原因的。“結發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了這個問題的原因。“結發”二字,說明這個新娘子對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為這關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運。然而,這洞房花燭之夜,卻就是生離死別之時,頭一天晚上剛結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連床席都沒有睡暖,這根本不像是結發夫妻過的生活。“無乃太匆忙”的“無乃”,是反問對方的口氣。如果是為了別的什么事,匆忙相別,也還罷了,因為將來還可以團圓,偏偏丈夫又是到河陽去作戰,將來的事且不說,眼面前,媳婦的身份都沒有明確,妻子也就無法去拜見公婆、侍候公婆。古代婚禮,新嫁娘過門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廟、上祖墳,然后拜見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兩句,點明了造成新婚別的根由是戰爭,同時說明了當時進行的戰爭是一次“守邊”戰爭。從詩的結構上看,這兩句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張本。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廣大地區淪陷,邊防不得不往內地一再遷移,而此時,邊境是在洛陽附近的河陽,守邊居然守到唐王朝自己家門口來了,這不能不讓詩人感到十分可嘆。所以,這兩句也是對統治階級昏庸誤國的譏諷,詩人在這里用的是一種“婉而多諷”的寫法。

  第二層,從“父母養我時”到“形勢反蒼黃”。新娘子把話題由自身進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關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對丈夫的忠貞,要和他一同去作戰。“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當年父母對她非常疼愛,把她當作寶貝似的。然而女大當嫁,父母也不能藏她一輩子,還是不能不把她嫁人,而且嫁誰就得跟誰。“雞狗亦得將”,就是俗話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可是新婚之時,“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丈夫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戰場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她就不能再依靠誰了。想到這些,這讓她沉痛得柔腸寸斷。緊接著,新娘子表示:“我本來決心要隨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牽腸掛肚。但又怕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復雜。軍隊里是不允許有年輕婦女的,你帶著妻子去從軍,也有許多不方便,我又是一個剛出門的閨女,沒見過世面,更不用說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為難。”這段話,刻畫了新娘子那種心痛如割、心亂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第三層,從“勿為新婚念”到“與君永相望”。在這里,女主人公經過一番痛苦的傾訴和內心劇烈的斗爭以后,終于從個人的不幸中、從對丈夫的關切中,跳了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遠了。“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變哀怨沉痛的訴說而為積極的鼓勵,話也說得痛快,不像開始的時候那樣吞吞吐吐的了,她決定不隨同丈夫前去,并且,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殺敵,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這愛情,是通過一些看來好像不重要,其實卻大有作用的細節,或者說具體行動表達出來的。這就是“自嗟貧家女”這四句所描寫的。新娘說,費了許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備辦得一套美麗的衣裳,現在不再穿了。并且,當著丈夫的面,她這就把臉上的脂粉洗掉。丈夫走了以后,她更沒心情梳妝打扮了。這固然是她對丈夫堅貞專一的愛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貴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勵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滿懷信心、滿懷希望地去殺敵。她對丈夫的鼓勵是明智的。因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殺敵、勝利歸來上面,才有實現的可能。應該說,她是識大體,明大義的。“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這四句是全詩的總結。其中有哀怨,有傷感,但是已經不像最初那樣強烈、顯著,主要意思還是在鼓勵丈夫,所以才說出“人事多錯迕”,好像有點人不如鳥,但立即又振作起來,說出了“與君永相望”這樣含情無限的話,用生死不渝的愛情來堅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別》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詩人運用了大膽的浪漫的藝術虛構,實際上杜甫不可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不可能去偷聽新娘子對新郎官說的私房話。在新娘子的身上傾注了作者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別》又具有現實主義的精雕細琢的特點,詩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過曲折劇烈的痛苦的內心斗爭,最后毅然勉勵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現戰爭環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絲毫沒有給讀者勉強和抽象之感,而顯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并且能讓讀者深受感染。

  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也是《新婚別》的一大藝術特點。詩人化身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說話,非常生動、逼真。詩里采用了不少俗語,這也有助于語言的個性化,因為他描寫的本來就是一個“貧家女”。

  此外,在押韻上,《新婚別》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換了好幾個韻腳,《新婚別》卻是一韻到底,《垂老別》和《無家別》也是這樣。這大概和詩歌用人物獨白的方式有關,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訴說,也更便于讀者的傾聽。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新婚別》】相關文章:

杜甫——《新婚別》08-05

《新婚別》杜甫唐詩鑒賞06-05

《新婚別》杜甫詩鑒賞04-23

杜甫《新婚別》全詩賞析04-20

杜甫詩詞《新婚別》的詩意賞析03-28

杜甫《垂老別》03-23

《無家別》杜甫04-14

杜甫 無家別03-23

杜甫《恨別》閱讀答案11-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精品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精品久久 |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