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
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作品賞析:
此當是至德二載七月作,故云“秋期近”。是時官軍尚在扶風,至閏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儀收長安。國西營,指扶風軍士。扶風,在長安西北也。
天上秋期近①,人間月影清②。入河贍不沒③,搗藥兔長生④。只益丹心苦⑤,能添自發明⑥。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⑦。
(上四月中之景,下四月下之懷。蟾兔,承月影來,緊注下半截意,言月色常明如此,恐照已照人,各惹愁恨耳。三四借蟾兔點染,不必另生議論。)
①高昂詩:“天上人間無可比。”《詩》:“秋以為期。”②梁簡文帝詩:“月影出遲遲。”③庾肩吾《望月》詩:“渡河光不沒。”④張衡《靈憲序》:”嫦娥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說文》:“蟾蜍,蝦蟆也。”傅玄《擬夭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⑤又詩:“丹心為寸傷。”⑥吳質箋:“白發生鬢,所慮日深。”⑦戴暠詩:“西園偏照人。黃生曰:此詩詠月,全首作嗔怪之詞,實與《一百五夜對月》同一奇恣,特此首精深渾雅,故讀者不見其奇耳。
王嗣奭曰:杜詩凡單詠一物,必有所比,此詩為肅宗而作。天運初回,新君登極,將有太平之望,秋期近而月影清也。然嬖幸已為熒惑,貴妃方敗,復有良梯,入河而蟾不沒也。國忠既亡,又有輔國,搗藥之兔長生也。所以心愈苦,而發增白耳。
張綖曰:蟾兔以比近習小人。入河不沒,不離君側也。搗藥長生,潛竊國柄也。丹心益苦,無路以告也。自發添明,憂思致老也。故結言休照軍營,恐愈觸其憂耳。當時寇勢侵逼如此,而近習猶然用事,何時得見清平耶。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揭露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后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感傷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相關文章:
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5-23
杜甫江漢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0-19
杜甫登高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8
杜甫登樓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3
杜甫白露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07
郊行(宋 王安石)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3-01
杜甫月圓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04
杜甫對雪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5
杜甫佳人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