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范仲淹

時間:2024-05-06 23:15:30 維澤 范仲淹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清廉范仲淹

  范仲淹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更是一名愛民如子的清廉好官。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清廉范仲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清廉范仲淹

  摘要:論述了范仲淹人生的二大成因:以民為本的思想和清正廉潔自律的作風。

  關鍵詞:以民為本 清正廉潔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它一生清正廉潔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每到一處必先興學育人。范仲淹自幼喪父,艱苦備嘗民間疾苦,了然于胸懷,因而他作官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一家溫飽,而是著眼于天下的黎民百姓。正如范敬宜先生所說:“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聲名顯赫、政績卓著、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燦若繁星。然而能夠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于一身,傳教和辦事二者兼備,且道德風范堪稱一流,無可疵議者,卻廖若星辰,其中當首推北宋范文正公。”

  范仲淹的一生與河南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特別是他在鄧州任職期間,“不以毀譽累其心,不以寵辱更其守”,“分國擾于千里”為念,正是這種憂天下的思想境界,使他吟出“南陽風俗常苦耕,太守憂民敢不誠?”的感人詩句。

  一、情系百姓,以民為本

  范仲淹的民本思想體現在憂民上,他“屆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主要體現在慶歷五年(1045年)十一月,范仲淹自請知鄧,得到朝廷恩準,在他上任后,鄧州自秋至冬數月干旱,莊稼枯黃,百姓發愁,范公更是心憂如焚,“今之刺史古諸侯,孰敢不分天子憂,自秋徂冬渴雨雪,自奏空文漸轉郵”(范仲淹《依韻答賈黯監丞賀雪》)。范仲淹不但帶領百姓整修陂堰,引水抗旱,還每日三次向朝廷奏報旱情,憂民之心,可見一斑,待到普降瑞雪,他高興得像年輕人一樣,與賀雪的人們一起飲酒擊籌,且舞且歌,慶祝來年豐收。他在《依韻和提刑太傅賀雪》中寫到:

  君起作歌我起和,天地和氣須充溫。

  當年此樂不可得,與雪對舞攄平生。

  共君學取雪好處,平施萬物如權衡。

  范仲淹心系百姓,一心一意為百姓辦實事,關心百姓的疾苦。一天,他在花洲書院給學子講完學后,來到書院北一里處的村莊走訪,發現不少百姓都生有一種怪病,遂問起原因,有老者說,他們這一帶水質不好,凡井水都苦澀,長期飲用,便生怪病,生的小孩不少都患有呆疾,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帶領學子在書院周圍挖井尋泉。多次都失敗了,但范公仍不灰心,堅持天天挖井不止,一天,終于在書院內西側挖出了涌泉,而且泉水甘甜,范仲淹為了讓更多的人都能飲用甘泉,便在井上加蓋了鑿有三個孔的青石板,這樣,可以供三個人同時取水,同時青石板的三個孔形成了一個“品”字。并告誡學子像井水一樣清潔,做人更要有品德、品行、品格、品位,他企盼鄧州人“耕田與鑿井,熙熙千萬春。”范仲淹對井的品德給予高度評價,他在《易議》中說:“井,德之地。唯井施之而不寵,存之而不溢。”他還在《清白堂記》中贊道:“井,所施不私,清白而有德,為官師之規。”意思是說:井,品德高尚,無窮無私,施予別人,而不自滿,清白而有德,是為官為師的道德規范。范仲淹為了紀念這事,還專門寫了一首長詩《依韻符號提刑張大傅嘗新醞》以記之,其中曰,但愿天下樂,一若樽前身,長戴堯舜主,盡作羲黃民,耕田與鑿井,熙熙千萬春,老百姓非常感激范公的恩德,便將此井,取名為范公井。

  二、清正廉潔

  范仲淹在孟子的“與民偕樂”思想上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提升,他在《岳陽樓記》中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在23歲時,辭別了母親,求學千里之外的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當時的應天府書院是北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并且是國子監學院。范仲淹在這里如魚得水,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常以孔子的賢徒顏回為榜樣,一碗飯,一瓢水,不改其樂,一心只讀書圣賢書,廢寢忘食,晝夜不息,自春之夏,經秋歷冬。青年范仲淹已是有德飽學之士。

  范仲淹由于胸懷大志,勤奮讀書,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一舉考中進士,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初入仕途,他關心國家前途命運,中正耿直。改革社會弊病,平生奉行儒家修齊治平原則,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始終堅守仁義、清正廉潔,不謀私利,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修水壩,平邊亂,抗強敵,屢立戰功,慶歷三年(1043年),大膽提出“十事疏”綜其要為改革仕官制度,重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徭役,解民困苦。渭之“慶歷新政”“新政”切中時弊,不矢為強國富民的良策。然而任何改革總會觸及部分統治者的既得利益,范仲淹推行“慶歷新政”也不例外,改革推行不久,就遭到了保守派的沉重打擊,致使改革夭折,范仲淹被貶陜西四路宣撫使兼知州,因患肺病不宜繼續留任邊地,改任鄧州知州之后又輾轉于杭州,青州等地,做官一任,造福一方,直到生命終結,未曾為自己、為家人、為族人謀過私利,心里裝著因家、百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的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關心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這是一種大公的精神。數百年來,這種以天下為蒼生為念的思想哺育著中華民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情系蒼生,心系黎民。這種仁者情懷,始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支持著民族的挺立和發展。顧炎武繼范仲淹之后,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焉”。時隔千年,當今時代,它仍在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為世界的和諧發展而不懈努力。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后樂,必須要有先憂后樂,必須要有識有志有膽,范仲淹的憂樂思想和榮辱觀正是其潔身自好,勤政愛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人民公仆”的精神基礎,我們從范仲淹的思想言行中,不僅看到的是一位古代偉人的形象,同時更感受到千年前一位朝廷重臣一生廉政勤政的凌然正氣,讓我們研究范仲淹,學習范仲淹,從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走來,去擁抱廉政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的明天。

  注釋:

  [1]范仲淹史料訟編《鄧州謝上表》

  [2]范仲淹《答趙元吳書》《范文正公譜,明道二年》

  [3]《用天下心為賦》《依韻答賈黯監丞》

  [4]司馬千《史記、孔子世永》

  清廉故事:

  劃粥斷齏,苦讀成才

  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親謝氏帶他在蘇州守喪兩年,無依無靠,生活十分艱難。經人介紹,謝氏帶著 4 歲的范仲淹改嫁給在尹江府(今江蘇蘇州)任推官的朱文翰。從此,范仲淹在繼父朱文翰的指導下刻苦讀書。

  朱文翰赴京任職時,范仲淹母子便被送到山東淄博長山老家(今山東鄒平縣長山鎮)。為了更好地讀書,他投奔長山的醴泉寺一位很有學問的高僧門下。醴泉寺地處深山之中,生活非常清苦,他過著“劃粥斷齏”的生活——每天晚上煮少許米粥,盛到碗里,冷卻后劃為四塊,早晚各吃兩塊。沒有菜,便到山上挖些野韭菜,拌些鹽當菜吃。在醴泉寺南邊山里,有一片安靜的山林,林中有一個可容十幾個人的山洞,范仲淹為避開寺院的喧囂,經常一個人在此處讀書,常常是讀入了迷,忘記了吃飯。在醴泉僧人的照顧下,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學業大進。

  為了開闊眼界,范仲淹 23 歲那年背著行囊,帶著琴劍,游學到北宋時南京(今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應天書院是當時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書多,學者多,交流機會也多。范仲淹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如饑似渴,晝夜不輟,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由于他堅韌不拔的毅力,終于在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26 歲時一舉考中了進士,出任安徽廣德司理參軍,從此開始了治理國家、輔佐朝廷的政治生涯。

  救世濟民,執掌改革

  新政改革前的宋朝,邊關尚未平靜,國內又動蕩不安,政賦不均,官僚腐敗無能,加之天災,農民反抗四起。宋仁宗對大臣也多有不滿,此時想起身在邊境的范仲淹。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9月,55 歲的范仲淹在皇帝的兩次圣詔督促下赴京,皇帝以最隆重的禮遇接見了他,要他條陳當前之勢,不得顧避,任命他為參知政事。

  范仲淹從青年時起就抱有救世濟民、強國富兵的夙愿,他分析宋建國后的形勢,提出了 “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備戎狄,杜奸雄,明國聽” 的政治改革宣言。綜合梳理了多年來關于刷新政治、根除時弊的謀略和經驗,制定了改革的基本方案—《條陳十事》。

  《條陳十事》的基本要點是:

  (1)對官吏一定要定期考核,按他們的政績好壞提拔或者降職;

  (2)嚴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親的關系得官;

  (3)改革科舉制度;

  (4)慎重選擇、任用地方長官。還有幾條,是提倡農桑、減輕勞役、加強軍備、嚴格法令等等。仁宗正在改革的興頭上,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準在全國推行這十條改革措施。歷史上把這次改革稱為“慶歷新政”(“慶歷”是宋仁宗的年號)。

  范仲淹為了推行新政,先跟韓琦、富弼等大臣審查分派到各路擔任監司(監察官)的人選。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審查一份監司的名單,發現有貪贓枉法行為的人員,就提起筆來把名字勾去,準備撤換。在他旁邊的富弼看了心里不忍,就對范仲淹說:“范公,你這筆一勾,可害得他一家子哭鼻子呢。” 范仲淹嚴肅地說:“要不讓一家子哭,那就害得一路的百姓都要哭了。” 富弼聽了這話,心里頓時亮堂了,更加佩服范仲淹的見識高明。

  “慶歷新政” 的推行給宋朝帶來了新局面,給黎民百姓帶來了新期望。可是,蟄伏于新政背后的舊勢力并不甘心失敗,被罷官的遺老遺少懷恨在心,宦官們從中破壞,動搖了皇帝的改革決心,參與改革的成員一個個被調離京城。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正月,范仲淹參知政事的職務被罷免, “慶歷新政”宣告結束。

  節儉樸素,教子戒奢

  早年清貧的生活,使范仲淹養成了節儉樸素的良好習慣。后來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祿,往往用來接濟窮人,而自己的子侄,卻不得不輪流換穿好一點的衣服出門做客。

  這年秋天,范仲淹的二兒子范純仁將舉行婚禮。范純仁深知父親的風節和家規,對操辦隆重、奢華的婚禮,自然不敢妄想。他想來想去,最后決定:只買一兩件稍貴的物品,父親、妻子兩邊都能通過。于是,純仁將要購買的物品列出清單,壯著膽子交給了父親。

  誰料范仲淹接過清單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聲說:“純仁,你要購買的那兩件貴重之物,到底是什么打算?難道我范家的家風,要在你手中壞掉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與節儉有什么矛盾?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費呢?”

  一番話說得范純仁滿面羞愧。他低下頭,鼓起勇氣,向父親喃喃地說道:“范家節儉的家風,孩兒自幼熟知,購買奢華貴重用品,兒子知錯。可是有件事孩兒在心中苦惱多時,今日如實稟告父親大人。這些天來,新人想以羅綺做幔帳,孩兒知道這不合范家家風,不敢答應,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兒礙于他們的情面,沒敢再堅持不買。”

  范仲淹一聽,立刻大怒,指著范純仁說道:“你知錯認錯,我不再追究你的過錯。但是,范家幾十年來,以節儉自守,以奢侈為恥。用羅綺做幔帳,豈不壞了我范家的家風?情面事小,家風事大。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堅持以羅綺為幔帳,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燒掉!”

  由于范仲淹的堅持,范純仁的婚禮辦得十分簡樸,既沒購買什么貴重奢華的物品,也沒有舉辦隆重奢侈的婚禮。不僅范仲淹的家風得以維持,同僚們也從中受到很大教育。

  親民愛民,惠政青州

  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從杭州調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雖然已是遲暮之年,但他不顧年老體弱,帶病處理繁雜的公務,還經常微服到黎民百姓中去,察訪體恤民情。

  他上任之初,河北鬧水災,大批災民滯留青州,造成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可是按照朝廷的規定,青州百姓的皇糧要跑到博州(今聊城)去交納,糧價昂貴,路途遙遠,黃河阻攔,百姓叫苦連天。范仲淹經過調查,知道博州的糧價比青州便宜許多,于是改變以往的做法,讓青州百姓按照正常年景的糧價交錢給官府,以款代糧。然后派人去博州,就地購糧,很快就完成了預定的皇糧任務。這樣做,一舉兩得:既免去了百姓的長途運送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的糧價。而且,范仲淹令人把剩余的錢退還給百姓,得到大家的贊揚。

  范仲淹知青州時,當地流行一種“紅眼病”,蔓延多年,難以治愈。范仲淹親自搜集民間驗方,和中醫先生們細心研究,利用清澈的陽河泉水調制,合藥制成“青州白丸”,為不少人治好了紅眼病。為此,范仲淹把調制藥丸的清泉命名為“醴泉”,并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后來,人們為感念范仲淹,就把亭子叫作“范公井亭”。后人在此建三賢祠,祭禮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三位名臣。

【清廉范仲淹】相關文章:

儒將范仲淹11-17

《范仲淹苦學》08-17

范仲淹的故事02-25

范仲淹簡介01-21

《范仲淹》的故事05-21

范仲淹的詩句11-07

范仲淹的故事02-10

蘇幕遮范仲淹歌曲07-25

有關范仲淹的故事08-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在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日本丝袜国产亚洲 | 日本中文字幕aⅴ精品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