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仲淹二歲而孤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二歲而孤,歡迎大家分享。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在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若夜昏怠,轍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繼,日昃(zè)固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注釋:
孤:幼年喪父
以……為:把……當作
謫:貶
讒:說別人壞話
沃:澆
適:舊指女子出嫁。
世家:家世。
去:離開,離去。
寢:睡覺。
或:有時。
輒(zhé):總是。
啖(dàn):吃,喝。
旨:要領。
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
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
馕(zhǎn)粥:稠粥。
日昃:太陽偏西。昃(zè)。
孤:幼年喪父。
辭:辭別
沃:沖洗。這里是“洗”的意思。
食:飯,三餐。
給:提供,給。
士:有志向的人
譯文:
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常常發(fā)昏疲倦,就用冷水沖頭洗臉,終于博通《六經》的要領,對天下有慷慨抱負,他經常對自己說:“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作品出處:
《宋名臣言行錄》《宋名臣言行錄》的前集、后集,為李衡校勘、刪節(jié)《八朝名臣言行錄》后的版本,雖然體例變動不大,但正文、注文卻大幅度縮減,甚至誤校,亦有注文混入正文的情形。
今印行的前集,其原書名為《五朝名臣言行錄》,后集為《三朝名臣言行錄》,二書并稱為《八朝名臣言行錄》。若不包含附傳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后集收入42人。
人物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
【范仲淹二歲而孤】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故事05-21
儒將范仲淹11-17
清廉范仲淹05-06
范仲淹的故事02-10
范仲淹簡介06-29
范仲淹的詩句11-07
范仲淹簡介01-21
范仲淹的故事02-25
范仲淹的詩07-10
《范仲淹》的故事(優(yōu))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