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滄海》教案設計和賞析
關于《觀滄海》,大家了解這是誰的作品,可能對他的一些中心思想并沒有深入的了解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觀滄海》的教案設計和賞析。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名篇,寫于東漢建安十二年秋。當年五月,曹操率軍北片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感慨萬分,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詩中描寫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萬千的壯麗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
詩歌先突出寫大海邊碣石山高高聳立,節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勾畫了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接著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托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一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這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教學時應適當介紹詩人的經歷及寫作背景,也可布置學生提前查找相關資料,這樣學生才能理解詩意,理解詩人的感情。教學時,以朗誦為載體,讀中理解,解后再讀。充分領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積累詩詞中的字詞,特別是現在很少出現的文言詞。如“澹澹”,“竦峙”,“星漢”,能背誦默寫這首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能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寄情于景的寫法,激發為理想奮斗的豪情壯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我們先閉上眼想象一會兒,然后用一個詞歸納你心中“海”的印象。(學生說)
引導:海是神秘的,時而波濤洶涌,時而恬靜溫順,每一個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會用同一個詞形容海:壯闊。是啊,與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觀海抒情的著名詩篇——《觀滄海》,細讀這首詩,去感受詩人心靈的震顫,詩人情感與自然的融合,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
二、初讀感悟
1、聽課件錄音范讀。注意字音。
2、請學生相互提醒應注意的生字生詞。(暗含了找,說,練的過程,這一步不必老師提醒,字數很少,學生相互提醒,記憶更深)
3、學生自由朗誦一遍,注意看課下的注釋。
4、抽學生配樂朗誦(課件展示畫面)。(二至三人,抽學生點評。)
5、學生小組內講述初步理解的內容,并相互評價。(還可相互提問考查字詞或是詩句意思)
三、精讀理解
1、課件展示:作者經歷及寫作背景。
2、字詞疏通。滄海,臨,以,何,澹澹,竦峙,蕭瑟,洪,日月之行,星漢,歌,詠。
3、內容層次理解。這首詩寫了幾方面怕內容。(課件展示明確)
4、學生調整自己的理解。(抽學生評價自己的理解,以“我原來認為……,現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講述自己理解的改變。)
5、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
6、學生講述:我最喜歡朗讀的詩句是……,因為……
四、品讀探究
1、提出探究的問題,可補充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內容方面:
⑴詩從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順序敘述嗎?
⑵詩人產生了哪些聯想?
情感方面:
⑴文中哪個詞是大海留給詩人的最初體驗?
⑵澹澹再現了海水浩渺動蕩的神韻,“何”字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千古傳頌的絕句。
⑷想象詩人寫作時的情景,思考這四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
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情與景的交融。邊讀邊理解,理解后再讀。
2、你曾經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產生過豪壯的情感?(意在培養學生融情于景)
師可引導自己的經歷(如:在高山懸崖邊,俯視山谷,看鷹在谷中盤旋,然后飛過遠山,產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結拓展
1、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歌,詩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說出古代一些寫景抒情的詩句嗎?說說它們都主要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課內交流或布置課外搜集)
2、寫一篇表達自己豪情壯志的詩歌或散文,運用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方法。
六、齊誦結束(或背誦結束)
從《觀滄海》中看詩人的文風、人格
賞析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所不有;紜紜眾生,各有所向,各有所及。
有的生性怪癖;有的性情寬厚;還有的尖刻、貪婪。但縱觀古今 大多數詩人、學者他們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性格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寬宏大度,敦厚仁慈,并且與他們的作品風格是相同的。“文如其人,文言心聲”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也就是說,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作什么樣的文。其人心系孔方,則猥褻而卑俗,對絲銀毫銅,便日思夜夢,分厘必爭,挖空心思乃至喪心病狂.若有人情系長空,超然而飄渺,則”晴天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其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有改天換地的天才,藐千古風格流的奇志,則”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春來我若先不語,那各蟲兒敢作聲”以善于隱藏自己內心世界本領高超而著稱的文人,在讀者面前,無不現出本來的面目。
曹操,我國東漢末年的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風雨飄搖、烽煙四起中能左右即將崩潰的漢室,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顯示了他政治水平的高超。官渡之戰,被后人和長勺之戰、平型關大捷并稱為古今以少勝多的“三大奇戰”展現他非凡的軍事才能。為后人留下的千古不朽的詩文正是他做為一個文學家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尤其是《觀滄海》寫得雄渾悲壯、慷慨激昂。充分流露出詩人大海一般的寬容,長天一般的高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準確而形象地描寫了大海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把眼前的大海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表現了大海,又表現了自己。借大海吞吐宇宙萬物之氣勢來表現自己寬廣的胸懷。流露出統一祖國的雄心壯志。
流覽一下《三國志》及《三國演義》,我們就會知道其人是一個“肚里能行船”的人物。他的待人、用人方面是從民族大義出發的。用人唯賢。不論什么人,只要有才干,就是重用、維護的對象。
首先是學友、朋友、親友、子女都以才錄用。盡量做到人盡其才,絕無“高升”之人,就連他的兒子也不例外。其次是敵人,如關羽,他明知一旦出了曹營,便會成為他手下大將的克星(千里走單騎證明了這一點)但因愛其才高而不忍殺之。張繡,是曹操攻打宛城時的降將。后來反復,長子曹昂、弟曹安民均被其所害,可謂不共戴天的敵人。但因后來又歸降,且有戰功,被封為列侯。
以上事例不難看出詩人的胸懷究竟有多么寬廣。這與古代的“指鹿為馬”和現代“順我著昌,逆我著亡”的奸險小人相比,簡直人間天上。
今天,我們讀《觀滄海》,這首詩的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氣度是一致的。真是一讀其詩,如見其人。古今中外,前朝后代,膾炙人口之稀世佳作,皆出自心性高遠之人;卑俗粗俚之文,大多出自貪利魘名的市儈奸徒。可以說:文學作品就是作者自己的人格形象。作品的風格與作者的人格相差無幾。
【《觀滄海》教案設計和賞析】相關文章:
觀滄海的賞析和主旨08-17
觀滄海主旨和名句賞析08-16
觀滄海原文翻譯和賞析09-19
觀滄海的賞析07-28
《觀滄海》的賞析08-14
賞析《觀滄海》09-22
觀滄海賞析08-29
《觀滄海》賞析10-24
觀滄海的賞析10-15
《觀滄海》賞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