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優秀教學方案

時間:2024-07-22 22:49:04 觀滄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觀滄海》優秀教學方案

  導語: 《觀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滄海》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學習有所幫助。

《觀滄海》優秀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看過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的曹操,也都或多或少地講出一些與曹操有關的歷史故事,關于曹操的評價,歷來爭議很大,想必同學們的評價也不一樣,不過可以肯定一點,曹操是偉大的,否則他也不會建立不朽偉業,他有著廣博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這一點在他的很多詩中都可見端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代表作之一:《觀滄海》。

  二、 作者簡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剛勁有力。

  三、 寫作背景

  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爭了。

  四、整體感知

  帶著問題有感情地高聲朗自由朗讀課文(讀幾遍、正音)

  五、研讀課文

  1 師:先來理解題目,翻譯很簡單,就是看大海、觀大海,那么詩題可不可以換成《觀大海》呢?

  生:海水色蒼,蒼指顏色,是暗綠色,“滄海”比“大海”形象且內容豐富,故不可替換。

  2 師:看前兩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碣石是指山名,“臨”是動詞,登臨之意,以是目的連詞,翻譯成“為了”“來”,這些都要記住,那么誰能翻譯并回答這兩句詩交代了什么情況?

  生:我來到碣石山來觀看大海。

  師:這兩句詩有什么作用?

  生:這兩句詩交代了詩人所處的位置和來到碣石山的目的。有統領全詩的作用。

  師:根據這個開頭,下文該寫什么呢?

  生:寫觀海所見之景

  3 師:讀過全詩,從哪一句到哪一句是作者所見實景?

  生:“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

  師: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這六句詩的內容?

  生:眼前的大海水波浩淼,遼闊蒼茫,在這渺遠的海面上還有突兀聳立的山島。再聳峙的山島上,雖然已到了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仍然草木繁茂、百草豐美,一派勃勃生機。在仔細看,秋天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氣勢雄渾。

  師:那么現在來仔細分析這六句實寫觀看景致的詩句。那么這六句所寫的內容的角度有何不同?那些是總寫的,哪些是分寫的?

  生:前兩句描繪的是全景,是望海的整體印象,像繪畫中的粗線條,將滄海的大致景象勾勒出來,而后四句則分別寫山島和海上的景象,島上草木勃勃生機,大海氣勢宏偉。后四句是照應和解釋前兩句的。

  師:注意積累這六句中的重點字詞。何:何其,多么的意思,表達出對大海的贊美,澹澹的含義、竦峙的含義,根據課下注釋把他們記住。現在同學思考:曹操筆下的秋天與我們潛意識里的秋天、我們熟悉的歷代文人筆下的秋天有何不同?

  生:曹操的秋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沒有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味,一掃文人悲秋慣例,描寫出了秋天的盎然以及大海的遼闊壯美,營造了新的境界。

  4師:再來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誰能說一說這四句的詩意?

  生:這太陽、月亮、銀河雖然都無比輝煌燦爛,可是在大海面前,就顯得很渺小了,它們的運行又都由大海吐納。

  師:剛才的六句是實景,那么這四句描寫的是什么景,有什么意境?

  生:虛景,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師:歷來文人寫景都離不了抒情,都要融情于景,這首詩也不例外,那么寫景的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生: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接著作者又用自己豐富奇特的想象描繪虛景,他是在以滄海自比,用滄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自己的博大胸懷和豪邁氣概,更主要的是抒發詩人統一中國,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

  師:對比實景和虛景的描寫,你更喜歡那個,說出理由。

  生:答案不一,例如喜歡虛景,氣象宏大,更能表達作者的博大胸懷。

  5 師: 最后兩句我也來說一說,其實就是合樂時所加,每章都有,意思是:慶幸得很,我把它唱出來表達我的志向。這兩句與詩的內容無關,不必細說,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六、拓展延伸(多媒體展示)

  曹操的歷史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踞四州, 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尚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鐘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七、結束課程

  學過《觀滄海》,我們理解詩人在詩中運用的寫實與想象,我們對曹操也多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看到了一個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一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曹操。

  八、作業

  曹操詩的特點是古直悲涼,除本詩,他的作品還包括《短歌行》、《龜雖壽》等,我們在課外可以閱讀曹操其他詩,然后在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九、板書設計

  1-2 地點 目的

  3-4 全景

  實景 5-6 島中景象

  7-8 大海景象

  虛景 9-12 作者想象

  《觀潮》這篇課文語言優美,詞語豐富,

  教學反思

  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錢塘江大潮奇特、雄偉、壯觀景象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文章重點,整體感知課文。

  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出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錢塘江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交流,

  二、指導學生朗讀,感受雄奇壯美的景象。

  為了幫助學生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然后我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賞析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后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總之,本節課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今后會多加注意。

【《觀滄海》優秀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觀滄海》教學設計優秀12-12

《觀滄海》教學方案及同步練習04-17

《觀滄海》教學案04-19

觀滄海教學設計08-07

觀滄海的教學反思02-03

《觀滄海》教學設計07-02

觀滄海教學設計12-08

《觀滄海》優秀教案10-22

《觀滄海》教學案例06-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一区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色色色导航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试看 | 理论片第一页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色44444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