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教學點評

時間:2020-08-30 14:12:49 觀滄海 我要投稿

《觀滄!方虒W點評

  一、教學目標:

《觀滄!方虒W點評

  1、在對情和景特征分的基礎上感悟《觀滄!沸蹨嗛煷蟮囊饩场

  2、通過對具體詩歌的比較分讓學生了解人生境界對詩歌境界的影響。

  二、教學難點:

  對于“意境”學生難于理解和領悟。

  三、教學重點:

  通過把詩人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與景物的特點相連接來理解意境,學習一些分詩歌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講解感受

  五、上課過程:

  (一)、分《觀滄!

  1、檢查背誦情況,簡要點評。

  講述要點1:對中國詩歌理解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握詩歌的意境,而我們剛剛學過,把握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要分情和景的特點以及它們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下面我們就來分《觀滄海》的情景和意境。

  講述要點2:我們先來分《觀滄!分啊(展示幻燈片的鑒賞提示)我們在欣賞景物時要能把文字化為形象,調動一切感覺器官,如同身臨其境。

  2、同學分,同桌之間小聲交流。

  3、提問:

  請描繪你通過詩歌所看到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歸納景物的特征。(2到3名同學交流)

  點評并歸納(展示幻燈片上的歸納)----雄渾闊大,氣勢非凡。吞吐日月,包容星漢。

  講述要點3:上面我們已經基本體會了《觀滄!分,其實,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不會為了寫景而寫景,下面我們就來透過這些景物來了解詩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4、分詩歌所表現的情感。

  講述要點4:我們知道,要想全面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知人論世)那么對于曹操當然也是如此,屏幕上有曹操所處時代的介紹,請看一下。(展示幻燈片)對于曹操的生平資料可以再參考一下昨天所補充的資料。

  5、同學分

  6、提問交流:

  我們既要看到曹操一以貫之的情感,也要注意具體作品中的情感。(2到3人交流)

  歸納(展示幻燈片)----心系天下,渴望統一。雄才偉略,滅群雄。

  7、情和景的融合。

  講述要點5:剛才我們對《觀滄!返那楹途斑M行了全面的分,了解了它們各自的特點。其實,對于詩歌的理解我們也許不應該把情和景割裂開來,而應把它們當做一個整體來感受。現在我們就來看本詩中情景是怎樣融合的。

  同學雜言交流

  展示相應的幻燈片并總結:深洶涌的大海與作者沉雄豪邁的氣相結合,大海主宰一切正暗示了作者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兩者的交融形成了一種雄渾蒼勁的藝術境界。

  8、請同學用幾句話描述、括你心中的《觀滄海》。

  9、齊讀《觀滄!

  (二)比較閱讀《浪淘沙.北戴河》

  講述要點6:通過上面的分,我們與曹操一起領略了波瀾壯闊的大海,感受了它的雄壯之美。但是,也有人認為只在岸上觀看不如親自與大海的驚濤駭浪相搏斗來得過癮,大家猜猜這個“狂人”是誰啊?

  的確是毛澤東。我們只要從為人、為文這兩個角度來分是不難猜出的。毛澤東喜歡游泳,我們學過他的詞如,“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詞就是在毛澤東與大風大浪搏斗之后寫成的。(展示幻燈片上毛澤東的詞作)

  1、分指導

  講述要點7:當時毛澤東在北戴河一邊休養一邊工作,一日午后狂風大作,急雨橫飛,巨浪涌起,毛澤東提出下海游泳,警衛人員竭力勸阻,而毛澤東以“風浪越大越好,可以鍛煉人的意志”為理由到海里暢游了一個多小時,回來后即興寫就該詞。下面請同學們模仿剛才分《觀滄!返姆椒▉矸這首詞。分的時候可以參照大屏幕上的鑒賞提示。(展示幻燈片)

  上片:景中含情(雨和浪的聲勢)

  下片:情中含景(立馬揚鞭的`生動剪影)

  歷史和現實交錯

  2、散讀分

  3、同學交流,利用點評講清要點:

  視通萬里,驚心動魄

  大雨、白浪的飛落和騰起,聲如鼓、如雷,勢如箭、如山

  思接千載,乘風飛越

  猛士、駿馬、高山、長空、大海----石揮鞭的動態畫面

  鞭聲、蹄聲、風聲、濤聲----強烈的音響震撼

  偉人與偉人的交流:力量和氣,文治和武功

  4、簡單比較:

  相同點:都是詩人、政治家、軍事家,都以天下為己任,都建立了豐功偉績。詩歌中都描繪了雄偉壯闊的風景。

  不同點:曹操身處亂世,最終也未能完成全國的統一,而毛澤東卻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并帶領人民走向新的生活,這一點遠非東漢末年可比。在曹詩中更多的是對大海進行橫向的描寫,而在毛詩中不僅有橫的風景更有縱的歷史。所以,《浪淘沙.北戴河》除了具有雄渾蒼勁的意境,還具有更鮮明的時代感和更宏大的歷史感。

  5、齊讀《浪淘沙.北戴河》

  (三)小結:

  1、通過對景和情特征的分來領悟詩歌的意境

  2、人生境界決定詩歌境界,詩歌境界反映人生境界

  在欣賞詩歌的時候,有時要從人生境界來把握詩歌境界,有時要從詩歌境界來體驗詩人的人生境界。

  (四)、作業

  借助晏殊、秦觀之詞作從另一角度理解人生境界與詩歌境界。

  《觀滄!方虒W設計思想

  是好讀詩不求甚解?還是條分縷,所謂的授人以漁?

  中國古典詩詞構成的是一種整體美,欣賞中最關鍵的也是整體感悟,尤其是對于詩詞意

  境的賞更是如此。如果條分縷,肯定會破壞整體美,容易造成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果強調整體感悟,可能有些玄奧以致學生難以把握,而且還可能導致上課過程沉悶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上課方式的選擇很難,思前想后,最終決定還是盡可能教給他們比較正確的賞古詩的方法,其余都是次要的,于是,教學方法就定位在以感受領悟為主,兼及一些分方法和技巧。

  講解詩歌,既是講美學,也是講人生哲學。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就是感悟詩歌美的意境和探討人生境界與詩歌境界的關系。而不管是美的意境還是詩人的人生境界,都不能是孤立片面的分,都應該是比較全面的學習。當然這些知識在一節課內是講不完的,所以,只能把這一節課設置成詩歌欣賞鏈中的一環。因此,在感悟《觀滄海》意境美之前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意境以及基本的分方法,在《觀滄!分笠寣W生知道意境美的不同類型,雄壯的、纏綿的、委婉的,為了幫助學生欣賞不同的意境美,課后還將分大量的婉約詞,比如晏殊、秦觀之詞作。

  孤立地分《觀滄海》中曹操的人生境界和詩歌境界是有很多局限的,只能通過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既獲得感性的認識,又能從理性上進行總結。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就是:通過詩歌,既要分曹操的人生境界,也要分毛澤東的人生境界,還要分蘇東坡的人生境界,分孟浩然,分張泌的人生境界。因為,把這些人組合起來就是一條人生歷程的拋物線:曹操胸懷大志,也建功立業了,但未完成中國的統一,處于人生的上升階段;毛澤東統一了中國,讓人民有了幾千年來的首次解放,處于人生的頂峰;蘇東坡有很大的政治理想卻沒有機會實現,但還算豁達,可以說是人生的下降趨勢;孟浩然,是中國歷史上不想歸隱卻又不得不歸隱的詩人,他更沒機會施展抱負,人生狀態更低;至于張泌,比孟浩然更慘些,看到雄壯的景象都要產生悲悲切切的想法,狀況就更差點了。他們的不同境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不同的詩歌境界,這樣的分讓學生對境界的理解會深刻些。

  一節課,只是一個環節,所謂獨木不成林,一枝獨秀也不是春,每節語文課都應該也只能是實現語文教學總體目標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放在語文教學這個大系統中設計每一節課就是我們應該有的設計理念。

【《觀滄!方虒W點評】相關文章:

觀滄!〗虒W05-20

觀滄海教學方案10-29

《觀滄海》教學實錄10-28

《觀滄!方虒W札記06-09

《觀滄!方虒W稿06-09

《觀滄海》教學設想05-20

《觀滄!方虒W案11-26

觀滄海的教學反思10-08

關于《觀滄!方虒W實錄08-04

蘇教版《觀滄!方虒W設計10-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日本免费新区二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中文在线字幕第一页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