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觀滄海全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觀滄海全文及翻譯
導語:《觀滄海》這首詩是東漢末期文學家曹操在一個秋天登臨碣石山后,觀看了雄偉壯觀的大海有感而寫的,表現了他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觀滄海全文及翻譯,供各位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觀滄海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翻譯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于大海的擁抱中。
銀河的燦爛,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內。
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志向。
注釋
①《步出夏門行》,一名《隴西行》,屬漢樂府"相和歌·瑟調曲"。共五部分,開頭是"艷"辭(即序曲),下分四解(四章)。此選第一解和第四解。兩解的題目為后人所加。
②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遼東半島的少數民族),途經碣石山,作此詩。詩中描寫登山觀海所見到和想像的雄渾壯麗的景象。滄海,大海(指渤海)。
③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樂亭縣灤河入渤海口附近,后陷入海中。一說指今河北昌黎縣西北之碣石山。
④澹(dàn)澹:水波動蕩。
⑤竦峙(sǒngzhì):高高直立。竦,通"聳"。
⑥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⑦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⑧星漢:銀河。爛,都像從大海里出來一樣。行,運行。其,代指大海。星漢,銀河,常用作星辰的總稱。
⑨"幸甚"二句:樂府本是用來配樂歌唱的,這兩句是配樂時附加的歌詞,與正文沒有直接的關系。意思是:好極了,讓我用詩歌來詠唱自己的志向。幸甚,表示非常慶幸。
賞析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愛詩章”。在他“奉國威靈、仗鉞征伐”之際,常常“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建安十二年(207),軍閥逐鹿中原,五月,曹操率師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作下此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言明觀海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廖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臨”,登臨。“以”,表示東臨碣石的目的是觀滄海。“滄”,水深而呈暗綠色。“滄海”,大海。“觀滄海”為全詩的詩眼,“觀”字統領全篇,以下詩句,皆為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全景:大海波濤動蕩,山島巍然屹立。“何”,多么,含嘆美之意。“澹澹”,水面浩淼的樣子。“何”字用得已極飽滿有力,“澹澹”兩字更是千錘百煉而得者,著此兩字,整個滄海便渾然一色了,若換成“茫茫”“漫漫”等字眼,就顯得過于平實,又欠生動,當真是一字千金,生色千古!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具體勾勒聳立的山島: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一派生意盎然。“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定神細看,瑟瑟秋風中的海竟然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何等雄偉的景象,何等雄渾的境界,何等雄健的筆力!古往今來,遷客騷人泣秋風、感傷落英者何其多?晏幾道嘆息“紅葉黃花秋意晚”(《思遠人》),耿玉真長恨“玉京人去秋蕭索”(《菩薩蠻》),宋玉《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更是大開悲秋文學之先聲。然,獨立寒秋,曹操卻極寫海的磅礴壯美,島的高聳挺拔,草木的生機勃發,一掃悲秋情調,其志凌絕頂以遠瞻世界的非凡氣度躍然紙上,足見曹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好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格外渺小,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若”,好象。“星漢”,銀河。這四句詩,融想象和夸張為一體,大開大闔,舒緩從容,辭氣直有干云之勢,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在千古詩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風云人物才寫得出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曹操素有“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的雅稱,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的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千百年來,曹操之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撼人心,使后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屬合樂時的套語。“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詠志”,用詩歌來抒發志向。通常,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但在此詩中卻與詩內容緊密相關,因為詩人寫景志在抒發其遠大的政治抱負,及其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觀滄海》詩面上寫的是海的浩瀚遼闊,氣象萬千,詩行中站立的,則是那位氣凌萬仞、志在一統北中國的一代“梟雄”的巨大身影,全篇氣度正大嚴瑾,詩體高華安雅。其藝術價值尤為值得一談。
犠莨鄞聳,大處落筆,宏觀構象,造境高敞;詩意深遠,格調高古,氣韻沉雄;措筆秀麗工整,不務鋪排詞藻,不求使典用事,音律婉轉和諧,語言流麗、清新雋永。詩人在詞語的選擇上,如“竦峙、叢生、豐茂、蕭瑟、燦爛”等等,大多典要、高華、壯麗。而全詩十四句,除卻首尾句明顯不對仗外,其他每兩句之間多作對仗,因此誦讀全詩,覺聲調鏗鏘,雄整而瀏亮。
牬送猓詩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感情,融景與情為一體。詩中景物描寫,氣氛渲染、人情抒發三者歷轉而下,于自然流轉中見樸直蘊藉,十分傳神地表達了詩人登臨的特有心情,從而把景的描繪同情的感發完美結合,可謂“景中寓情,情因景興,情景相生”。令人感受鮮明、強烈,體味無窮。加之詩人運用虛實相間的寫法,更是給寫景造成一種“隔”的感覺,人們必須發揮想象才能領會其意,使全詩顯得曲折含蓄,而與詩人的情緒表里一致,映照生輝。這種將詩賦中最富詩意的描寫加以想象和加工,創造出極富文采意象之美的詩意,這種提煉精粹、化賦為詩的藝術手段,值得借鑒。
牐牬聳構思奇巧,別具匠心也是特色之一。“觀”字在詩中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詩人的描寫、想象、抒情均借此次第展開,結構章法寓于天然渾成之中,風格本色而樸直。
牎豆鄄綴!肥雖不長,卻五色斑斕,異彩紛陳,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絡繹繽紛,讀之恍如欣賞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圖畫,使人賞心悅目,意緒留連。
【觀滄海全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曹操觀滄海全文及翻譯10-16
觀滄海的全文注音07-19
觀滄海全文賞析03-22
觀滄海全文注音10-31
《觀滄海》原文翻譯06-10
觀滄海古詩翻譯06-17
觀滄海曹操翻譯08-01
《觀滄海》注釋及翻譯04-11
《觀滄海》原文及翻譯06-06
觀滄海——曹操翻譯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