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顧城《小巷》課文賞析
《小巷》中詩人選擇了三個簡單的意象,構成了一個象征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顧城《小巷》課文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巷》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墻
【賞析】
《小巷》中詩人選擇了三個簡單的意象,構成了一個象征意味很強的流動畫面。“我”拿著鑰匙在尋找自己的房間,也即尋找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彎又長”的,“墻”是“厚厚的”,要尋找,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可能要走很長的路;然而“我”是堅定的,“我”在頑強地敲著,過走過敲。而“我”又并非是一個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不是都在終生尋找嗎!
在詩中有一個地方我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我”為什么拿著的是“舊”鑰匙,這個“舊”字有什么含義嗎?難道是為了突出尋找時間之久?
詩題是“小巷”,由此,我們不妨做這樣的猜測:這條深深彎進詩人生命里的小巷,肯定發生過什么。對于一貫唯美的顧城來說,小巷里發生的,肯定是一個美麗而傷感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致使詩人,多年后,還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然而,這是一條“沒有門/沒有窗”的小巷。有門,詩人可以用鑰匙打開。有窗,詩人可以破窗而入。但是,隨著時光的流失,這些對于詩人來說,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絕望的情緒,首次流露。但是,詩人并沒有死心,仍然在絕望中抱有一絲渴望。于是,“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墻”。本來,用鑰匙敲墻,就有驢唇不對馬嘴之嫌,何況還是一把“舊鑰匙”呢?短短兩行,就將詩人傷感絕望的情緒推向極至,不愧為大家之作。
顧城多短詩,但大多小詩不小:靈氣,節制,層次感強,張力十足。《小巷》同樣體現了他的這一藝術特色。
【創作背景】
該詩創作于1980年6月。顧城出生于詩人家庭,幼時性格柔弱內向,酷愛大自然。他沒有食指、北島等人遭遇苦難的經歷,從幼兒時期就生活在童話的世界里。但是文革畢竟使他的人生理想一時難以實現,特別是當他目睹家人的顛沛流離時,他的童話世界便有了一個尖銳反差。他的這種童話世界是美好的,同時也是脆弱的。他就是在這二者之間安頓他唯美主義的靈魂。因為欲要避離現實,現實又總是跟童話世界里的惡魔一樣纏繞著他不放。他要走出來,卻又很難,因此他創作了《小巷》,用“小巷”“舊鑰匙”“墻”等隱喻無可奈何地曲折傳達人間的隔膜。
【作者簡介】
顧城(1956—1993)朦朧詩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過翻糖工、搬運工等,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重訪歐美,1993年10月殺妻后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作品,出版有《顧城詩全編》、長篇小說《英兒》,及散文集多部。
【顧城《小巷》課文賞析】相關文章:
《小巷》賞析顧城10-21
顧城的短詩賞析05-19
顧城《安慰》賞析05-18
顧城《生日》賞析09-14
顧城詩歌《弧線》賞析04-03
顧城詩歌《簡歷》賞析04-15
顧城《我的幻想》賞析06-11
顧城作品《弧線》賞析10-17
顧城詩歌賞析《感覺》09-06
顧城《回歸》原文賞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