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冬天的古詩:《除夜》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冬天的古詩:《除夜》,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除夜》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注釋】
按:此詩一作唐太宗詩,題為《除夜》,表達了辭舊迎新的氣氛。
守歲:舊時有除夕終夜不睡,送舊歲、迎新年的習俗。
歲陰:古用天干紀年,十干叫“歲陽”,十二支叫“歲陰”.《初學記》載,十二月季冬,稱暮冬或窮紀。
獻節:進入新節令,指新年來臨。
作者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一說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又說鉅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3日—649年7月10日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后,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后加謚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描寫冬天的古詩:《除夜》】相關文章:
古詩除夜白居易的意思01-25
古詩白居易寫的除夜10-13
描寫冬天的古詩11-28
描寫冬天的古詩01-13
描寫冬天的古詩精選09-08
描寫冬天的古詩句12-27
描寫冬天的優美古詩03-06
描寫冬天的古詩優秀02-17
描寫冬天雪的古詩02-11
描寫冬天的古詩合集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