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古詩詞鑒賞題的五種題型及解析的內容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最通俗的解釋就是,運用了什么手法,描寫了什么內容,突出了什么,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很多人在面對古詩詞鑒賞的時候都很頭疼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古詩詞鑒賞題的五種題型及解析的內容,歡迎大家分享。
中考古詩詞鑒賞題的五種題型
古詩詞鑒賞題是中考語文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題型,縱觀歷年中考試題不難發現,這類題目一般文字淺易,學生對考點也比較熟悉,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
一、品味煉字類
[題目形式]
(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
(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
(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析:“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再聯系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應為:寫出了
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賞析類
[題目形式]
(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
(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
(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后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后說出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三、主旨情感類
[題目形式]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3)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并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段所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秋夜曲
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問題:全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這首詩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前三句,作者描繪了計時的漏壺在靜夜響起了“丁丁”滴水聲、月亮時而遮住時而又露出、暗處的秋蟲通宵在鳴叫的三幅畫面,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見所聞,通過這些形象,再結合詩人婉約的詩風,我們可揣測詩人的思想感情為:思婦獨守閨中的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對即可)
四、想象描述類
[題目形式]
(1)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
(2)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題型示例]
欣賞下面一首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現。
問題: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100字以內)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類詩歌鑒賞題,有字數限制,題干中的關鍵詞是“畫面”——即要求將下片內容以“畫面”的形式再現出來。描繪時要將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轉溪頭”忽然呈現出來的社林“茅店”等形象無一遺漏地一一再現。此外,答題時還需要注意用語的簡潔優美。示例: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點飄落下來,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年曾經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
五、表達技巧類
[題目形式]
(1)詩歌某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3)詩歌是怎樣抒發作者的情感的?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和領悟。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表達技巧,它包括:
(1)修辭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對偶、夸張、對比、比興等;
(2)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或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小中見大、以樂寫哀、烘托渲染、對比映襯、多角度描寫等;
(3)表達方式,主要有描寫,議論,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鑒賞時要準確指出詩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結合詩句和具體詞語作分析,分析時要指出這種表達技巧表現了什么內容,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問題: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表現手法類試題,要求賞析三、四句,注意題目要求中的“修辭的角度”,這兩句寫白雪盼春,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雪花比作“飛花”,是比喻,然后再說出這些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內容(或抒發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
題型解析+答題技巧
分析形象型
1.常見問題:
⑴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
⑵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⑶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解答分析: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現形象。
⑵形象蘊含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3.答題步驟:
⑴概說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結合詩句內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
⑶揭示形象表現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分析意境型
1.常見問題:
⑴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⑵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⑶某幾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題步驟:
⑴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⑵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明凈絢麗、幽靜深寂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⑶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
分析技巧型
1.常見問題:
⑴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⑶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點?
2.解答分析:
這類提問注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3.答題步驟:
⑴明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⑵釋理由: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這種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分析語言特色型
1.常見問題:
⑴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⑶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2.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要注意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語言的使用。
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樸實無華、明快淺顯、明快直露、明白曉暢、流暢自然、多用口語、通俗易懂、華美絢麗、辭藻華麗、深沉雋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纏綿哀怨、溫婉悲涼、莊諧俱見、簡練生動、簡練傳神、準確精練、生動形象、準確傳神等。
3.答題步驟:
⑴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⑵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煉字型
1.常見問題:
⑴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⑵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⑶對詩中某個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組織答案時常用術語: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傳神等。
煉字的角度:動詞、形容詞(重疊運用的、活用作動詞的、表色彩的)、數詞、虛詞。
3.答題步驟:
⑴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⑵描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點作用: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分析構思型
1.常見問題:
⑴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2.解答分析:
詩歌有思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么,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后抒情,有的先敘事后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3.答題步驟:
⑴概述詩句的內容。
⑵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
⑶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題匯總
一、典型考題
(1)寫出詩歌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典故。
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采用的是詩歌中哪種表現手法?;
再如,“閑來垂釣碧溪上”(李白《行路難(其一)》)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用典(運用典故)(1分) 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1分)
(2)對詩句內容的理解。
“‘家書抵萬金’一句寫出了當時 的情況,表達了作者 的心情,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春 望》)”;
(戰火連續不斷)與家人消息隔絕已久(1分,意對即可) 久盼音訊不至的迫切(1分,寫到與加點字意思相近的詞語即可)
“頷聯中的既言事,又寫景的兩個短語是 (《使至塞上》)”。
出漢塞入胡天
(3)對詩句的賞析。
如,“請你對“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作一點賞析”(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詞人運用典故,(1分)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起用自己。 (1分)
又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說說好在哪里。(《春望》)
一、詩人觸景生情,原本能愉悅心情的花鳥,但因感時恨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時”“恨別”之悲。
二、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4)把握詩詞中的“詞(詩)眼”。
如,貫穿全詞的“詞眼”是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又如,全詞以一個“______”字,總領下文,通覽全篇。這是作者郁積胸中的一腔無法施展的報國之志的體現。(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5)分析詩詞中蘊含的情感。
如,本詞上闋寫景,描寫了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闋言志,抒寫了詞人___ ________的豪情壯志。(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1分)
又如,詩人還以“征蓬”、“歸雁”自比,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一種 的內心情感。(王維《使至塞上》)
落寞、失意、傷感、失落 、 惆悵等(答出其中任意一點皆可)
(6)揣摩詞語運用的妙處。
1、“暫憑杯酒長精神”中的“暫”字有何表達效果?(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表達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要樂觀面隊未來之情,又難掩對前途的渺茫之感(2分)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會”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會”是“定當”的意思,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殺敵報國的決心。(2分)
3、“千騎卷平岡”一句中的“卷”字用的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一個“卷”字生動凝練地表現出太守率領的打獵隊伍行走之快,(1分)如磅礴傾濤般越過小山崗,氣勢雄壯。(1分)
4、“白頭搔更短”的“搔”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杜甫《春望》)
(2)(2分)“搔”,即抓撓,這個詞生動形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愁緒纏繞、心緒煩亂的情態,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賞析詞的生動性1分,說出表達的情感1分。意對即可)
5、“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鐘”用的好在那里?
鐘:聚集(1分),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寫出泰山匯聚大自然的神奇和靈秀,表達詩人對泰山的無比贊美之情。(1分)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濺”用的好在那里?
濺:移情于物,以花喻人(1分),因感時傷亂,連花也流淚,表達詩人內心的無比傷痛之情。(1分)
【中考古詩詞鑒賞題的五種題型及解析的內容】相關文章:
高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及解析11-25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11-12
中考古詩詞鑒賞03-02
題西林壁古詩詞鑒賞11-12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題型答題技巧09-14
中考古詩詞鑒賞15篇11-14
中考古詩詞鑒賞精選15篇11-18
中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及答案01-04
中考古詩詞鑒賞(17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