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精選1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鑒賞優秀文章(精選13篇),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1
古詩詞猶如一杯茶,恬靜中帶著一絲清香;古詩詞又似一枚橄欖,愈品愈有味;古詩詞更像一朵蓮花,既清新又自然,讓人心曠神怡。一直以來,古詩詞都是我的良師益友,伴我成長,讓我的成長之路灑滿陽光。
我好似望見那多情的李白著一襲青袍,臉色微紅地在屋中踱步。筆墨一潑就是一首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這是何等的自信啊,“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知音呀!蘇軾大筆一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辭章雄偉,氣勢磅礴,晏殊卻發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人生慨嘆,他們那一句句詩詞,把我帶入了那令人神往的世界,思緒也跟著飛翔……
我愛古詩詞,古詩詞無處不在:當我在學習道路上消極受挫時,仿佛有人在我耳邊呢喃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碑斘仪笾艨剩鴧s屢屢碰壁時,我會想起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來給自己加油。當我迷失了方向,感到前途迷茫時,一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點燃了我的`希望,當我沉迷于網絡游戲,虛度光陰時,媽媽常會吟誦著“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讓我細細咀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個中滋味……那一句句富含哲理的詩,不時地敲醒了一個夢中人!
悠悠的古詩情也讓我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獨特情感,學會了“煉字”的技巧。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中: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提起他,我們自然會想到他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笨此坪唵蔚膬删湓姡麨榱耸怯谩巴崎T”好,還是“敲門”好,費盡了心機。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賈島煉字上的工夫,其實,煉字并不能概括他詩歌創作的特點!秾る[者不遇》信筆所之,脫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話,字字平淡無奇,似乎并沒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出來推敲、玩味的。然而,正是這“明白如話”,“平淡無奇”,形成了這首詩最大的特色:含糊其辭,妙在其中。
悠悠古詩情伴我成長!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2
古詩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樂章,是祖先獻給世界的一份厚禮,更是勞動人民用勤勞和睿智筑起的韻律長城。
古詩,文有盡而意深遠,是美的享受; 古人,時有盡而智恒遠,是愛的凝聚。古詩,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在新世紀的今天也無處不在。
當你吃飯時,望著桌上香噴噴的.飯菜,你可懂得這是“粒粒皆辛苦”的成果;當你熄了燈,仰望滿天繁星閃爍時,你可體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境; 當你深情撫摸長輩們粗糙大手的時候,你可領悟這是“飽經風霜”的見證; 當你敬仰歲寒三友的風姿時,你可品味“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實真”的感受;當你……
在我們的生活中,古詩到處可見,雖只有寥寥幾行字,卻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古往今來,誦讀古詩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賞、細細品味的人卻不多。用心領會吧!古詩會引領你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暢覽在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里,盡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讓你回味無窮……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品味古詩,來弘揚傳統和古老的文化,讓古詩豐富我們的生活,讓中華民族的瑰寶發揚光大!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3
古詩,乃文化之精髓,語言之精煉,內容之濃縮,意義之深長。它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絢爛繽紛,F在,讓我們揚起知識的風帆,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海洋。 ——題記
英雄兒女,精忠報國;幾代詩豪,報國心切。
文天祥一句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他胸懷四海,為國家肝腦涂地,嘔心瀝血之情。在魂歸西天之際,陸游拖著病軀,揮筆顫顫巍巍地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物忘告乃翁!钡那Ч沤^唱。悲哉,壯哉,雄哉,好一個愛國情深的陸游,好一個胸懷四海的陸游。盡管流泊天涯,但王安石依舊報著對國家的眷戀之情,大喊:“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邊塞詩人”王昌齡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表達了邊塞軍民視死如歸,盡忠報國的決心。一代偉人,周恩來小時候就猛志壯四海,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醒中華民族,喚醒中華民族心中的那片滿腔熱血,叫醒中華民族愛國情懷。從此他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新世紀。
天涯海角,友誼長伴;?菔癄,友情常存。
大漠黃沙,荒涼之地,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悲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對友人的殷殷祝福;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對友誼的贊頌,對友人的期盼;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友人旅途寂寞的溫暖關懷!霸娤伞崩畎椎摹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是對友誼的不言而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誼最真摯的描寫,是友誼跨越時間的執著。
神州大地,景色娟秀;錦繡中華,風光秀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對茫茫戈壁沙漠的贊美!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江南的旖旎風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筆嵌浴叭思涮焯謾蔽骱拿杌。耳tΦ囊瘓洹盎岬繃杈ィ煥樂諫叫庇質嵌暈逶樂住疤┥健鋇男畚白徹鄣拿櫳礎!熬徘坪油蚶鍔常頌畏璽ぷ蘊煅摹筆嵌蘊咸喜瘓幕坪擁納櫳礎K臻囊瘓洹安皇堵秸婷婺浚輝瞪碓詿松街小筆嵌月降男蝸蟊扔鰨炙得髁恕暗本終咼裕怨壅咔濉鋇娜松芾懟
我們的生活本身就五彩繽紛,但配以含有文化氣息的古詩,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讓文化走進我們,讓古詩走進我們,讓含有文化是的古詩走進我們的生活。
生活因古詩更精彩!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4
古詩的中國已經有五千年之久的歷史了,它們分為五絕句和七絕句,五絕句每行有五個字,七絕句每行有七個字。不管是五絕句還是七絕句,詩的每一句都很押韻,每一個詞都與上句相對。每一首小小的古詩里都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讓我學習和背誦古詩,那時我根本就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我背古詩,還向爸爸媽媽發脾氣。可是自從過了那個星期天的早晨后,我對古詩的看法就改變了。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媽媽因來不及買飯而讓我吃昨天晚上剩下的飯。那時的我以吃慣了面包,不想吃剩飯,就把媽媽熱的早飯全倒了。
“逸波,吧《憫農》這首詩背一遍!”媽媽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三個字就在我嘴邊,可我怎么也說不出口!“你知道嗎,農民叔叔阿姨們春天要播種麥苗,耕土撒種;夏天,當你在家吃著雪糕、看著電視時,他們正在給莊家澆水施肥;秋天到了,他們還要開著拖拉機,收割麥田;冬天,當你吃著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時,他們,卻在整理著麥田,為來年開春的播種做著準備!”媽媽告訴我:“媽媽從小就生活在農村,你的姥姥姥爺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你看他們是不是每天都那么辛苦的'勞動?”
聽了媽媽的話,我豁然開朗:“哦媽媽,我知道啦!李紳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讓我們節約糧食呀?!”
“對,真聰明!所以你現在呀好好吃飯,不能浪費糧食,做一個不浪費糧食的好孩子。”媽媽高興地說。
《憫農》,不僅讓我懂得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更激發了我要好好學習,長大要為祖國報效的志向!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母親,在垃圾站旁撿著破爛,背上還背著一個小娃娃。近一看,這個嬰兒竟然沒有手臂!原來,那位母親為了給孩子按上假肢,白天搬啤酒瓶,下午撿破爛、作零活來掙錢,晚上還要照顧嬰兒。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這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詩,就如同我的老師,教會了我許多道理;古詩,就如同我的同學,與我一起學習;古詩,就如同我的伙伴,伴我成長!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做叛國奴、好好學習、珍惜時間……
我長大以后一定呀做一名語文教師,把中國的古詩交給下一代,讓它流傳萬代,輝煌于世!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5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白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朗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斷的戟沉埋在沙子中,雖長滿了銹,但還是沒有爛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顯示出它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兵器。詩人聯想當初,在那里發生了赤壁大戰,那時要不是起了東風,讓周瑜有機可乘,火攻成功,那么東吳就會失敗,連大喬小喬也會變成曹操的俘虜,鎖在銅雀臺上讓他盡情享受玩樂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長江邊散步偶爾發現一只斷了的戟,從這只斷戟聯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戰。后兩句寫詩人對這次大戰的看法。人們都認為周瑜在這次戰爭中的偉績可佳,而詩人卻全面地看問題,如果當時沒起東風助周,那么東吳就會失敗,曹操便會大獲全勝,歷史就會改寫。詩人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使詩篇既有韻味又讓人深思。
折斷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戰中的東風,更讓人難忘。若真的沒有那東風,周瑜能贏嗎?打贏一場戰爭是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同樣,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結局都與多種因素聯系在一起。這首詩的寓意告訴我們,要做成功一件事,離不開必需的條件,否則,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首詩雖短,確讓人讀后很有回味,可見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寫水平,我深深欽佩古詩人。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是李紳青年時目睹農民每天做農活缺吃不飽,穿不暖,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來的。
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農民在驕陽底下干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糧食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也不珍惜糧食。
詩的開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兩句,是寫詩人李紳在田野里看見農民扛著鋤頭,在太陽底下干活,種糧食。由于非常炎熱,汗水從農民的臉頰一直不停地流到莊家地里,不禁產生了同情與憐憫之心。詩的后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呢?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這個反問句,詩人強烈地表達了痛恨不珍惜糧食的人,同時要求人們珍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現在農民種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節約糧食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而浪費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應該從小做起、從我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詞的真正含義,在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節約、不浪費,同時它也包含了一個人的素質、品質!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絕句》是“詩圣”——唐朝大詩人杜甫描寫春天美景的詩歌。春天陽光明媚,江山秀麗如畫,春風送來陣陣花草的芳香。銜泥筑巢的'燕子飛來飛去,暖暖的沙灘上睡著鴛鴦——詩句相映成趣,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
詩人用簡短的詩句描述了春天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飽經離亂漂泊之苦的詩人在相對安定和平的環境中的喜悅心情。杜甫一生顛沛流漓,向往春天般溫暖、幸福的生活。讓我們也一起感受春的美好,珍惜每個春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7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糜谙蛎\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腐敗,而遭受排擠!缎新冯y》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后,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
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伴L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并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斗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W屓俗x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8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在霓虹燈閃耀的夜晚,在高度發達的今天,誰還會“靜夜思”首先,靜夜已沒有了;其次,在喧囂中自然少了許多思量。于是,《靜夜思》給我們展示的是幅文字囤,如同唐代的出土文物一般。
時間:明月之時;地點:床前;人物:“我”(雖詩中未曾提及,但從動詞可推知);事件:思故鄉。綜合起來,這便是明月之時“我”在床前思故鄉。
詩中事件的發展用動詞串聯,層層遞進:床前明月照入,“我”錯疑地上霜。這“地上霜”引起“舉頭望明月”,明月自然使在異鄉的游子思故鄉。脈絡清晰。
然后,詩中出現的名詞也值得玩味:床,光,霜,故鄉,明月。這床,也許是單人床,更可能是雙人床;可能是在客店里的床,也可能是異地家中的床?傊,人只有一個,床是死死的,“我”此時的.心就像在單人房雙人床。透過的月光“我”誤以為是“霜”。為何是霜而非是其它呢?文字里內心的刻畫,眼前的霜便是“我”內心的霜。心都掛滿了霜,心灰意冷到了何種程度?月光輕輕地無聲無息地瀉入室中,月還是家鄉的更明亮么?“我”當時肯定是這么想的。我雖沒有身處異鄉,但我本人也極有感觸。我常看著月亮想,在這個時候家里的天上月亮已到某某位置了吧,月光也該入窗戶了吧?最后,一點即破,是故鄉,魂牽夢繞的故鄉,有著血濃于水親情的故鄉。這就不唯理解家鄉的人情濃如血,異鄉的人情淡如水了。不難理解鄧小平幾度視察四川了,不難理解奧運健兒為家鄉爭光的心情了。
現在我們來想像一下,李白站在21世紀的床前,月光透入與燈光摻和,他無意中瞥見了孤零零的月亮懸在半空。絞盡腦汁,他想起了家鄉和家鄉的親人,隨手拿出手機,對口就喊:“喂,小麗嗎?大哥啊……”以至后來不了了之,再沒什么膾灸人口的佳句留世了。
現代人為何寫不出古詩了?因為古人都已死了,現代人寫的永遠只會是現代詩。一首好詩,人人都會吟唱,流芳千古。牛頓定律未被牛頓發現尚還可幸,若世上沒了李白,那便是無可比擬的損失,這是后人找都找不回來的。同樣的,小學就學的《靜夜思》,簡短意味深遠,你若實際遇上詩中的情景,會對詩更有深刻的理解。好詩不是評出來的,就像金子不會貶值一樣,你說它好它還是好,你說它不好它還是好。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9
蝶戀花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分析晏殊的這首《蝶戀花》,可著一“愁”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愁?詞中已明確告訴我們了,是離別之愁。古今寫離愁的詩詞多如牛毛,那此詞有何獨到之處,以致能膾炙人口。因為它能融細膩與宏闊為一體,不僅寫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寫出愁之變、之動。本詞中所寫之愁,不管是意蘊內涵,還是其呈現方式,均在不斷流動變化著,對比分析詞的上下片,這種變化體現得很明顯。如果說詞的上片對愁的刻畫是內傾的幽深的,那么詞的下片對愁的展現則是外向的悲壯的,這種格調變化有力地提升了詞的品質內涵而區別于一般寫離愁別恨的詩詞。
詞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過檻菊、蘭花、月光等意象渲染離愁之苦,這種情感呈現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檻菊愁煙蘭泣露”,傳神在“愁”、“泣”二字,用擬人化手法隱約透露主人公內心情感。試著將這二字改成“繞”和“滴”,就韻味全無了。“燕子雙飛去”、“月光穿朱戶”,這些景象觸動抒情主人公的內心隱秘處,使其內心愁緒彌漫擴散,徹夜難眠。
內心之愁實在無法裝盛了,那就只好設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獨上高樓”的舉動和“欲寄彩箋兼尺素”的愿望。“望盡天涯路”似乎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但天涯路的盡頭是什么呢?除了虛空還是虛空,這使主人公內心之愁更深更濃了。欲寄書信,卻又是山長水闊,無處可達,更使內心之愁帶上一點悲涼甚至悲壯的色彩了。
“曲盡幽微,富于變化,境界宏闊,格調高遠”是晏殊這首《蝶戀花》的過人之處。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10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賞析
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11
《梅花》原文
何處花先放?向南三兩村。
未春天似夢,徹夜月無言。
且喜昏鴉散,毋嫌翠羽喧。
眾芳久寂寞,賴汝照乾坤。
《梅花》鑒賞
詩人對梅花采取一種比較客觀的觀察、欣賞和描寫的態度,是一種欣賞自然美景的態度,物與我基本上是分離的。這首詠梅詩是寫形傳神的`神來之筆。神似的高妙之處,在于雖然難以確指梅花的色如何艷、香如何郁,但閉目凝想,可得其神韻,拂之不去。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12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詩賞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 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 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 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睍r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 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 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 篇13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
賞析: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志歸隱,借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云,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后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里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薄安坏靡狻比,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
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蹦阒还苋グ,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余”的感覺。
【古詩鑒賞優秀文章】相關文章:
古詩鑒賞04-13
古詩《詠柳》鑒賞12-30
駱賓王經典古詩鑒賞03-23
《春寒》古詩鑒賞03-17
李白古詩鑒賞06-12
詞鑒賞>文章內容03-26
《示兒》古詩鑒賞10-30
《忸村》古詩鑒賞05-31
《春望》古詩鑒賞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