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學習方法

時間:2024-08-25 18:30:15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的學習方法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學過許多的古詩吧,那么你知道哪些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收集整理了古詩的學習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古詩的學習方法

  學習古詩的方法

  詩是一種思想高度凝練、高度集中的文學體裁,我們學習古詩,就是要將這種被集中、凝練化的語言。具體化,所謂具體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詩的意境重組,將詩人的感情再現,讓詩歌摻入讀者的思想。 了解這些,那么我們在學習、鑒賞古詩時就應有條理、有步驟地去解析古詩,領會詩中蘊含的意思。

  一、緊扣詩題,了解內容

  有些古詩,詩題便是內容的眼,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主要寫了夏夜詞人在黃沙道上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這首詩寫詩人夜晚在船上的見聞。學習這類古詩時,應先理解題目,然后緊扣題目,讓學生猜想內容,在猜想過程中了解詩人寫作的內容。

  二、圍繞詩句,猜想主題

  由于古詩短小、精悍,因而留給我們聯想的空間極為廣闊,也正因為詩歌以極簡略表現極豐富,所以讀詩時難免靠“猜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握住有限的詩句,去了解詩歌的主題:或反映民間疾苦,或抒發個人胸臆,或痛斥朝政的腐(fu)敗,或自憐悲慘身世……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是寫殘花并不是無情的,到來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養、保護花朵,其實是在暗喻自己,雖然遭到迫害,但理想與信念是不會變的。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去猜想的 . 。

  三、把握重點,品味意象

  中國古代詩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現主觀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應透過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內蘊的情感。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何“煙”會“直”?為何“長河”會“圓”?其實這詩句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同時“圓”字給人以親切而略帶蒼茫的感受,這也是當時被排擠出京城的王維的內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歷史背景

  許多古詩的創作與作者的身份及歷史背景有相當關聯。如文天祥寫作《過零丁洋》時,正值宋兵被金兵圍攻,宋軍面臨著兵敗的危險,看到這一切,作為接觸愛國將領的文天祥,發出“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嘆。可是,由于朝廷的無能,他眼見報國無望,最后以一句流傳千古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表達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復誦讀,悟出詩情

  俗話說“熟讀百遍,其意自見”。讀對于小學古詩教學來說應該是個關鍵。一首詩,首先要將它讀通,這是基礎。然后在理解詩句大致內容的基礎上讀出感情,這是重點,也時古詩課堂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

  小學生學古詩方法

  小學生階段課本中古詩不論是哪個年級段,都有一板塊是古詩,可見對古詩多么重視。學生們都要學習古詩,對于小學生又是最難的,小學生知識結構簡單,理解能力有限,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詩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那么如何誦讀古詩詞,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顯得至關重要。怎樣學好古詩我總結了幾點:

  首先,要了解所學古詩的歷史背景,了解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樣有助于了解本詩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緊扣詩題,了解內容,學習古詩時,要學會理解題目,然后緊緊扣住題目,這樣才能想到作者寫的內容。最后,要自己反復朗讀,自己體會詩詞中的詩意,這樣在體會到詩詞詩意的基礎上,朗讀出詩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首詞,或體會作者寫這首詩時的感受。

  一、熟讀成誦法

  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教會學生朗讀課文。誦讀要讀出語感、讀出情感、讀出美感。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積累要選擇學生易讀易記,提高

  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人對“讀”也有經典概括和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可見,誦讀是提高古詩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及多讀,朗朗出生的誦讀,低唱慢吟的誦讀,也可“不求甚解”的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如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想象入境法

  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認知優勢,把生澀的古詩轉化為形象的畫面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小學生背詩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過畫畫,一定會加深他對詩的理解,提高學習古詩的興趣,畫畫一方面也培養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教者如何把古詩轉化為畫面,對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記憶的激發,興趣的培養,都至關重要。即將誦讀過程作為佳作欣賞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如學習《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邊讀邊思考,想象農人艱辛勞作的情景。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自然水到渠成。

  三、聯系擴充法

  即將所學的某一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讓學生讀其他有關的“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絕句》:“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文章的寫作背景。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就要適時準確地給學生補充作者所寫作品時的年代及當時的歷史狀況,還有詩句所包含的歷史典故。當然這些背景資料亦可放手讓學生去查資料來解決。不管怎樣,只有在準確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資料時,才能正確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理解重點詞語,明確句子大意

  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注釋自己領會句子含義,把握重點句子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怎樣掌握學習古詩的技巧

  初中語文課本中,每冊教材都有一個古詩單元,加上每周一詩,一學期要學二十多首古詩。掌握學習古詩的技巧,對于主動感受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積淀古典文化、提高鑒賞古詩能力很有意義。那么如何掌握學習古詩的技巧呢?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朗讀古詩、了解詩人、體悟意境、把握鑒賞要領。

  一、朗讀古詩

  學習古詩先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可事先設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讀,這個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讀婉約詩歌,在悲境中讀豪放詩歌或山水田園詩歌。讀的目的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律節奏,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詩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只有通過讀,才能把握其語氣節奏的輕重緩急,了解詞人的心緒。尤其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非讀無以把握運氣之長短,非讀無以知曉情感之悲喜。同時,通過讀,還可以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詩眼或詞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關鍵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讀”能讓同學們初步感知到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二、了解詩人

  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詩歌風格,寫作背景。詩人的經歷不同,所創作詩的內容也不同。我國詩歌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等多種類型。各個詩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李白的清新飄逸,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約,李煜、劉禹錫的雋永,謝朓、謝靈運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屈原的雄渾悲壯,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淵明的淡遠閑靜,王維的恬淡優美等等。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詩歌內容。如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先了解當時李白因受政治牽連被流放夜郎,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時,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難了。

  三、體悟意境

  先要理解兩個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比如“舉頭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象,而是帶有思鄉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藝術境界。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

  還要理解意象構成意境的一般類型: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只有一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得情深意摯,表面上這首詩句句是寫景,實際上卻句句都在抒情,引發讀者無盡的審美想象,形成了詩歌雋永的意境。意象離不開意境,“梅”離開全詩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詩中的獨特涵義,“孤帆”脫離原詩意境,也與眷眷離情無關。

  四、把握鑒賞要領

  借景抒情詩,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詠史懷古詩,要聯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諷今);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家鄉的憧憬;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詩,是詩人假托某種具體事物,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達到言志的目的;邊塞征戰詩,是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難舍或勉勵之情;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古詩詞的學習方法

  一、 分層理解法。

  要記一首詩,先要弄懂它的含義。比如,根據敘事、寫景、抒情的幾個層次,歸納一下,了解全詩的大意,再反復讀,印象就深了。

  二、 抓領頭字句法。

  背誦中常有這種情況,一些背得熟的詩,往往在中間卡住。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某段的領頭字,就能很快接下來。這說明"領頭字、句",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

  三、 再現形象法。

  好詩一般都有鮮明生動的形象。經常在頭腦中再現詩的意境和畫面,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

  四、 定時快讀法。

  給自己限定時間,限定數量,如五分鐘背出八行詩。讀時逐漸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要做到快而不亂,快而不錯。這就迫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記憶信息迅速輸入大腦,獲得強烈的印象,達到快速記憶的目的。

  五、 運用手語,加上優美的旋律,用古詩吟唱的方法學古詩。

  首先在識記古詩生字的基礎上朗讀,在正確朗讀古詩的基礎,借鑒快速記憶中的“節奏記憶”的方法,在有節奏的情況下來朗讀甚至背誦,這可以增強對整首詩語感的把握,還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把整首詩儲存在大腦中。但古詩還更應體現它的可欣賞性,所以簡單的“背誦”是不行的。那種帶有一定韻律的“吟誦”更能體現古詩的意境。

  拓展閱讀:

  學習古詩的小技巧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征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義,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征富貴;柳象征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征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于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后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古詩的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古詩詞學習方法06-14

思鄉古詩的圖片與古詩06-16

經典古詩10-09

小學古詩寫夏天的古詩06-28

李白的古詩10-21

李白的經典古詩08-10

中秋古詩10-04

冬至古詩09-14

王安石古詩10-23

《村居》的古詩10-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黑人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