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蟬》《在獄詠蟬》古詩對比訓練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蟬》《在獄詠蟬》古詩對比訓練,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練習一:
蟬
虞世南
垂緌①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云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兩首詩從體裁看都是詩,從題材看都是詩。(2分)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蟬》中居高、聲遠等詞語,準確地寫出了蟬的特征。
B.《蟬》中作者以蟬自比,表明自己確實有出眾的才華,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獄詠蟬》中誰為表予心,意思是向誰表達自己的內心真情,句中滿含著無奈的悲苦。
D.兩首詩描寫的對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發的感情卻截然不同。
3.兩首詩中都寫到了露,對寫蟬有怎樣的作用?請簡潔說明。(4分)
【參考答案】
1.(2分)近體詠物
2.(3分)D
3.(3分)《蟬》中的清露,寫出了蟬的生性高潔,才會有聲高遠播;《在獄詠蟬》中露重,寫出了秋蟬艱難的生活環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飛。對寫蟬都起了襯托的作用。
閱讀練習二: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古人有云: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這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首聯出句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對句的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是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蟬,本來沒有什么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只是借蟬來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就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
接著,從恨費聲里引出引出頷聯,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并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于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沒有什么道理的;就寄托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道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來一個轉折,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容。要是總寫詠蟬,有的話就不好說了。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常在各地流轉,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系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聯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約619-約687),唐代著名詩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傳說他七歲時,就寫出了著名的《詠鵝》一詩。有江南神童之譽。儀鳳三年(678),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時,多次上書議論朝政,常含貶刺譏諷之意。觸忤了武氏,獲罪入獄。獄中作《在獄詠蟬》,托物寄興,抒發悲憤,是感人至深的名篇。
首聯承題而來,正切主旨。西陸,秋天。南冠為用典!蹲髠鞒晒拍辍酚洠瑫x景公到軍府檢查,見有一個官員模樣的人被囚系著,便問那個被捆著的戴著楚冠的人是誰。有司回答說是鄭國獻來的楚國囚犯鐘儀。后世遂稱縶囚為南冠。此處的南冠是作者自指?椭缸危Q坐牢為客,可見冤憤殊深。首聯兩句十字用工整的對仗描繪了這樣一副圖景:深秋里,寒蟬發出了陣陣凄楚的叫聲,打動了囚縶在牢的駱賓王的心弦,引起了他深深的思慮。思深二字,是作者的苦心所在,是全詩之源。詩中的玄鬢白頭露重風多及種種聯想,皆由此遣發派生。
頷聯緊承上聯進一步抒發詩人悲苦煩憂的心情。玄鬢,黑色鬢發,這里指蟬的雙翼。白頭吟,漢魏樂府名篇,據說為西漢卓文君所作。卓文君慕司馬相如之才,私奔并與司馬相如結成伉儷。但司馬相如愛情不專,文君聞知,作《白頭吟》以自傷。相如見詩悔悟。此聯有表里二層意思。表層的意思是說,蟬扇動著烏黑的雙翼來對著滿頭白發的作者悲吟,使他無法忍受。里層的含意則更為深刻,它抒發自己失去朝廷寵信,受貶遭困的怨憤。作者蟬、人對舉,玄、白并用,睹蟬翼而起悲,聞蟬鳴而不堪,是因為他也有過鬢發玄黑的青春年華。躋身仕途,以圖報效。然而剛升為侍御史,便被捕入獄。報國之想,終成泡影,何堪忍受。
首聯見景生情,托物起興,頷聯蟬人并舉,敘中生議,那么頸聯的重心則轉在感慨議論的抒發上。蟬因露重而難以前飛,因風大而鳴聲不能遠傳。這既是描寫寒蟬的艱難處境,也是對自身遭遇的慨嘆。朝廷內外奸邪勢力的濃露重霜不但凍僵了他的翅膀,鎖住了他的聲音,而且會將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宇宇寫蟬,意不在蟬。蟬人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尾聯詩人脫去了前三聯罩裹詩句的蟬身而憤情沖天,遂使人看到了作者潔純無瑕的報國誠心,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正是這裂帛一問,仿佛對蒼天呼吁,又像是控訴奸佞,滿腔憤懣傾泄而出。
《在獄詠蟬》詩最為突出的特點有三,用典貼切自然,比喻精辟傳神,寄情寓興深遠。這真正是深領題中之精蘊,又兼得題外之遠致,因此能夠成為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名篇。
練習
1.虞世南的《蟬》的點睛之筆是哪句?為什么說它是點睛之筆?
2.李商隱的《蟬》中首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受?
3.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首聯生情,起興,頷聯并舉,敘中,頸聯字字寫蟬,意不在蟬。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4.虞詩借蟬的垂緌狀、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來喻其不與的高潔品格。駱賓王的《詠蟬》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的境界。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借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是哀中有恨,之聲和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說自己的身世遭際!
答案
1.答:點睛之筆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因為虞世南借蟬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任何憑藉,自會揚名。
2.答: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
3.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首聯見景生情,托物起興,頷聯蟬人并舉,敘中生議,頸聯宇宇寫蟬,意不在蟬。蟬人相融,抒情忘蟬,達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4.虞詩借蟬的垂緌狀和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來喻其不與流俗相同的高潔品格。駱賓王的《詠蟬》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借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無告的凄苦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是哀中有恨,疏欲斷之聲和碧無情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說自己的身世遭際!
在獄詠蟬譯文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墻外,是受案聽訟的公堂,那里有數株古槐樹。雖然能看出它們的勃勃生機,與東晉殷仲文所見到的槐樹一樣;但聽訟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樹下斷案一般。每到傍晚太陽光傾斜,秋蟬鳴唱,發出輕幽的聲息,凄切悲涼超過先前所聞。難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蟲響比以前聽到的更悲?唉呀,蟬聲足以感動人,蟬的德行足以象征賢能。所以,它的清廉儉信,可說是稟承君子達人的崇高品德;它蛻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時令而來,遵循自然規律;適應季節變化,洞察隱居和活動的時機。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視;有翼能高飛卻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渾濁而改變自己本質。在高樹上臨風吟唱,那姿態聲韻真是天賜之美,飲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潔身自好深怕為人所知。我的處境困憂,遭難被囚,即使不哀傷,也時時自怨,像樹葉未曾凋零已經衰敗。聽到蟬鳴的聲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經上報;但看到螳螂欲捕鳴蟬的影子,我又擔心自身危險尚未解除。觸景生情,感受很深,寫成一詩,贈送給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應鳴蟬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蟬般的飄零境遇,說出來讓大家知道,憐憫我最后悲鳴的寂寞心情。這不算為正式文章,只不過聊以解憂而已。
深秋季節寒蟬叫個不停,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么能忍受這秋蟬扇動烏黑雙翅,對我一頭斑斑白發,不盡不止地長吟。
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
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賞析
《在獄詠蟬》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詩作。此詩作于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意思是,秋天蟬聲不斷,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詩人的無限愁思。詩人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感從何而來,是因聞見了蟬聲。該詩用起興對起開篇,將蟬聲與愁思對舉,兩相映照,下筆自然,工穩端莊。即是詠物,物必在先。首句詠蟬,次句寫己。詠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西陸:指秋天。《隋書·天文志》載:“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蹦瞎冢撼䥽拿弊,指代囚犯。在此指詩人自己!蹲髠鳌こ晒拍辍份d:“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摯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因楚國在南方,南冠一詞,便由此而生。后人借來用以指囚犯。首聯兩句詩銜接自然,渾然天成。寫蟬時,抓住兩點:時間是秋,動作是唱;寫人時,抓住三點:身份是囚犯,心理活動是愁思,愁思的程度是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承接首聯,是隔句相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繼續寫蟬,第四句承接第二句繼續寫己。不堪:承受不了。玄鬢:指蟬。古代婦女將鬢發梳為蟬翼之狀,稱之蟬鬢。這里以玄鬢稱蟬。白頭吟:樂府曲名。據《西京雜記》說,西漢時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對才女卓文君的愛情發生危機,卓文君作《白頭吟》詩:“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終使司馬相如回心轉意,兩情重歸于好!安豢靶W影,來對白頭吟”的字面意思是,蟬凄切的悲聲仿佛是在一遍遍吟唱卓文君的《白頭吟》“凄凄重凄凄”,這聲音真難以讓人忍受。深層意思是,蟬啊,你不該對著我這鬢發蒼白的牢獄之人唱你凄涼的歌。你的吟唱正好刺痛了我的內傷,正好引起了我的愁思。駱賓王巧借“白頭吟”用來一語雙關,加深了原意。首聯寫聽覺,由蟬及人,聞蟬聲而動客思;這一聯寫視覺,由己及蟬,觀玄鬢而自悲傷。蟬是玄鬢,我卻白頭;我身陷囹圄,它來往自由;它倚樹高唱,我獨自哀愁。它如今的玄鬢,我過去也曾擁有,別看我現在白發滿頭!它如今的吟唱,我過去也曾練就,別看現在用鐵鎖鎖緊了我的歌喉!蟬啊,你就是我的從前,你就是我的化身,我何時能脫去囚服像你一樣蛻皮羽化,獲取自由?這兩句詩沉郁深婉,感人至深,令人嘆惋。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句,詩人字字詠蟬,字字借蟬自況。“露重”、“風多”言環境險惡;“飛難進”言難以進取;“響易沉”言聲音難以發出。蟬如此,我和它還會有什么兩樣?這兩句詩至少有兩層意思。表層意思是在詠蟬,深層意思是在借物抒懷。在這里,蟬即我,我即蟬。“露重”、“風多”又特指政治環境險惡;“飛難進”又特指詩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難以進取;“響易沉”更特指自己的言論難以發出。詩人結合自己的身世和處境,在選取意象方面十分精當,用露和風兩種自然現象既適用于蟬,又適用于人。這里的露和風,一旦入詩,就不是普通的自然現象,而是注入了詩人的情感,由物象轉化成了意象。所以,“露重”、“風多”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同是詠蟬,處在不同環境的人所選的角度和立意皆不相同。初唐虞世南也有一首詩詠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身居高位,詩的字里行間迸發出的都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難見半縷愁緒。因冤獄而被投入大牢的駱賓王豈可跟虞世南同日而語。同是寫露,在虞詩中用來供蟬飲,在駱詩中則因“露重”而“飛難進”;同是寫風,在虞詩中不用借,因蟬已身居高位;在駱詩中則嫌“風多”,自己的聲音難以發出。所以二人同詠一物,題材相同,時節相同,則立意迥異。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沒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這句詩人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來替詩人雪冤!扒漤殤z我我憐卿”,意謂: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好詩,不但要有詩眼,以放“靈光”,而且有時須作“龍吟”,以發“仙聲”。對照楊炯的《從軍行》與杜甫《蜀相》,兩詩若無“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的“龍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獻“詩心”,則全篇就木然無光了。此詩亦然,尾聯詩人憤情沖天,勃發“龍吟”,噴出蘊蓄許久的真情:“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遂脫去了前三聯罩裹詩句的“蟬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潔純無瑕的報國誠心,這顆誠心恰如其《序》所說,乃“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辈灰允浪赘妆,寧飲墜露也要保持“韻姿”。正是這裂帛一問,才使《在獄詠蟬》成為唐詩的卓犖名篇,超然于初唐諸宮體艷詩之上。
【《蟬》《在獄詠蟬》古詩對比訓練】相關文章:
唐詩三百首之《在獄詠蟬·并序》原文賞析03-30
唐詩《蟬》古詩09-24
描寫蟬經典詩句03-16
《蟬的音樂》閱讀答案08-10
伊索寓言:蟬與狐貍08-27
李商隱《蟬》詩詞鑒賞04-30
與蟬有關的詩詞10首08-11
小思《蟬》閱讀答案09-05
蟬的樂趣四閱讀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