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閨思》
張仲素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注
裊(niǎo)裊:纖長柔美貌。
陌(m)上:路旁。陌,田間小路。
葉:此處指桑葉。
漁陽: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薊縣。因此處邊陲,常陳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稱邊境征戍之地。
參考譯文
城墻邊依依細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著籃忘了采葉,昨夜又夢到漁陽。
賞析
此詩描寫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態,開頭緊緊扣住一個”春“字來寫,展現了一派郊野的春光;后兩句從寫景轉為寫人,刻畫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全詩雖篇幅短小,但構思新巧,剪裁精工,場景選擇典型,人物刻畫生動,語約意遠,堪稱佳作。
這詩的詩境很像畫,甚而有幾分像雕塑。“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城邊、陌上、柳絲與桑林,已構成一幅春郊場景。“裊裊”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顏色,這兩個疊詞又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這就組成一幅村女采桑圖。這兩句不僅是一般地寫景,還給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境:城邊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會使人聯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則思婦眼中之景無非難堪之離情了。
后二句在蠶事漸忙、眾女采桑的背景上現出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她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籠”——這是一個極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籠忘采葉”,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兒何往,末句就此點出“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當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并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曲,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鑒賞
唐代邊境戰爭頻仍,后來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他的這類作品,除《春閨思》外。還有《秋閨思》、《秋夜曲》等,皆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本詩寫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態。詩的開頭,緊緊扣住一個"春"字來寫。"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為我們展現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裊裊"是形容柳樹隨風搖曳的情態,"城邊"則交代了具體的環境。柳樹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寫對象。詩人在此既是寫實,同時也蘊含著更多的深意。柳樹的千絲萬絮,不正隱含著對征人的"千思萬緒"嗎?在這種場合提及柳樹,的確耐人尋味。第二句寫到桑樹,以便為下句"采葉"作鋪墊。"青青"是形容桑葉茂盛的樣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這同樣是實中見虛的寫法。句中"陌上桑"一語,本是漢《樂府·相和曲》名,一日《艷歌羅敷行》。晉·崔豹《古今注·音樂》中說:"《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為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于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詩人在此除了實寫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達女主人公對丈夫的忠貞不二之情。
第三、四兩句從寫景轉為寫人。"提籠忘采葉",這是作者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生動畫畫:采桑女手提竹籠而立,卻忘了采摘桑葉。這是一尊多么純潔美麗的雕像!《詩經·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上古時代的女子因懷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婦人因思親而顧不上采桑葉。這其間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們的感情特征竟是這樣驚人的相似。
第四句"昨夜夢漁陽"補出"忘采葉"的真正原因,同時也點明了本詩的主題。"漁陽"是征戍之地,是親人所去之地。關河萬里,只有夢中才能前往。昨夜夢中相見,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縈繞在腦際。"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難怪主人公要"提籠忘采葉"了。
這首詩雖篇幅短小,但構思新巧,剪裁精工,畫面鮮麗,蘊意深遠,是值得一讀的好詩。
創作背景
唐代邊境戰爭頻仍,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這首《春閨思》就是這類作品,其具體創作時間暫時難以考證。
【春閨思古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古詩靜夜思翻譯08-19
牧童古詩的賞析及翻譯10-17
李白《春思》翻譯及賞析03-15
望岳古詩翻譯及賞析08-15
清明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4-08
馬說古詩翻譯賞析06-15
采薇古詩翻譯及賞析10-13
太原早秋古詩翻譯及賞析10-29
水仙子古詩翻譯賞析09-17
古詩《春曉》原文翻譯及賞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