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別離古詩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4-08-09 11:48:54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別離古詩譯文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別離古詩譯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別離古詩譯文及賞析

  古別離

  孟郊

  欲別牽郎衣, 郎今到何處?

  不恨歸來遲, 莫向臨邛去!

  注釋

  古別離:新樂府歌曲名。

  臨邛:唐代郡縣名,蜀中商業重鎮,今四川邛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的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詩文多以臨邛為花花世界。[2]

  譯文

  臨近分別的時候牽著止夫的衣服問道:這次你到哪兒去?

  我不會責怪你回來遲了,你千萬不要到臨邛那里去。

  翻譯:

  我拉著將要離別的丈夫的衣服,

  你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不怨恨你回來得遲了,

  只希望你不要到臨邛去。

  賞析:

  《古別離》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刻畫一個女子送別情郎的場面,表現了她的摯愛和憂慮。前兩句寫在情郎臨行之際,女子詢問他的去處,這里既有依依不舍之情,又體現了女性的溫柔纏綿。最后兩句說不擔心你回來遲了,就怕去臨邛的囑咐,更充滿了期待和無奈。全詩情真意切、質樸自然,耐人尋味。

  這首小詩,情真意蘊,質樸自然。

  開頭“欲別”二字,扣題中的“別離”,也為以下人物的言行點明背景。“牽郎衣”的主語自然是詩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認為這個動作是表現不忍分別,雖不能說毫無此意,不過從全詩來看,這一動作顯然是為了配合語言的,那么它的含意也就不能離開人物語言和說話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牽郎衣”,主要是為了使“欲別”將行的丈夫能停一停,好靜靜地聽一聽自己的話;就她自己而言,也從這急切、嬌憨的動作中,流露出一種鄭重而又親昵的情態。這一切當然都是為了增強語言的分量、情感的分量,以便引起對方的重視。

  女主人公一邊牽著郎衣,一邊就開口說話了:“郎今到何處”?在一般情況下,千言萬語都該在臨別之前說過了,至少也不會等到“欲別”之際才問“到何處”,這似乎令人費解。但是,要聯系第四句來看,便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處”的問題,而是擔心他走到一個“可怕”的去處──“臨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說而又一直難于啟齒的話。“郎今到何處”,此時此言,看似不得要領,但這個“多余的彎子”,又是多么傳神地畫出了她此刻心中的慌亂和矛盾啊!

  第三句放開一筆,轉到歸期。按照常情,該是盼郎早歸,遲遲不歸豈非“恨”事!然而她卻偏說“不恨歸來遲”。要體會這個“不恨”,也必須聯系第四句──“莫向臨邛去”。臨邛,即今四川省邛崍縣,也就是漢代司馬相如在客游中,與卓文君相識相戀之處。這里的“臨邛”不必專指,而是用以借喻男子覓得新歡之處,到了這樣的地方,對于她來說,豈不更為可恨,更為可怕嗎?可見“不恨歸來遲”,是以“歸來遲”與“臨邛去”比較而言。不是根本上對“歸遲”而不怨,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之謂。這句詩不是反語,也不是矯情,而是真情,是隱忍著痛苦的真情,是愿以兩地相思的痛苦贏得彼此永遠相愛的真情。她先這么真誠地讓一步,獻上一顆深情綿綿之心,最后再道出那難以啟齒的希望和請求──“莫向臨邛去”!以己之情,動人之情,那該是更能打動對方的吧?情深意摯,用心良苦,誠所謂“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

  詩的前三句拐彎抹角,都是為了引出、襯托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謎底”,才是全詩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抓住它方能真正地領會前三句,咀嚼出全詩的情韻。詩人用這種回環婉曲、欲進先退、搖曳生情的筆觸,洗練而又細膩地刻畫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滿愛情生活的同時又隱含著憂慮不安的心理,并從這個矛盾之中顯示出她的堅貞誠摯、隱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雋永深厚,耐人尋味。它與“不知移舊愛,何處作新恩”(白居易《怨詞》);“常恐新聲發,坐使故聲殘”(孟郊《古妾薄命》);“不畏將軍成久別,只恐封侯心更移”(薛道衡《豫章行》)等詩句一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可悲的處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詩用短促的仄聲韻,亦有助于表現人物急切、不安的神情。

  古詩簡介

  《古別離》是唐代詩人韋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第一、二句寫眼前離別時的情景。第三、四句繼而寫想象中離別后對江南春景的感受。這首詩以景抒愁的尋常比擬,用優美的景色,來反襯離愁別緒,并做到了色調鮮明,和諧統一。

  注釋

  ⑴毿(sān)毿:柳枝濃密下垂的樣子。一作“鬖(sān)鬖”。

  ⑵不那離情酒半酣(hān):為了排遣離情而飲酒到了半醉。不那,無可奈何的意思。那,同奈。

  ⑶玉鞭:精美的馬鞭。云外:天外。

  ⑷斷腸:指因離愁而斷腸。

  賞析/鑒賞

  用美麗的景色與歡快的感情互相襯托,互相點染,這是詩人們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韋莊這首詩卻不同,詩人別開生面,用美景襯托離愁,用離愁點染美景。把離愁與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晴煙漠漠,楊柳依依,日麗風和,一派美景。作者沒有把和摯友離別時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并且著意點染楊柳的風姿,從而暗暗透出了在這個時候分別的難解之情。第二句轉入“不那離情酒半酣”,一下子構成一種強烈的反差,使滿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濃所牽起的離情別緒就越強烈的感覺。“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帶出離筵別宴的情景,讓人看出在柳蔭之下置酒送行的場面,并且巧妙地寫出人物此時的內心感情。因為假如酒還沒有喝,離別者的理智還可以把感情勉強壓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會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時候,別情的無可奈何才能給人以深刻的體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著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兩句再進一層。三句用“更”字一轉,用一“指”字,寫出臨別時的楊鞭指點動作,使這幅圖畫更加栩栩如生。四句用“斷腸春色在江南”七字,作進一層的抒寫,將要云的江南,春天來得更早,春色也就更加動人,它帶給行人的不是歡樂,而是更多的因春色而觸動的離愁。寫到這里,詩意也就自然突現出來了。

  全詩色調鮮明,音節和諧,語言流暢華美,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晚唐寫景傷別的作品中是較好的一篇。

  《升庵詩話》:“晴煙漠漠柳毿毿······”韋端己送別詩多佳,經諸家選者不載。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李云:結有余恨。

  《唐詩廣選》:高廷禮曰:晚唐絕句興象不同,而聲律亦未遠。如韋莊《離別》諸篇,尚有盛唐余韻。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揚慎曰:妙品。周珽曰:古色古貌,雜諸王、李,何辨。后二句正是第二句意。與陸魯望《有別》后聯語意相同:陸以留別者言,居人登樓所望,有不堪增愁處;韋以送別者言,行人玉鞭所指,有不勝斷腸處。

  《唐詩摘鈔》:讀此益知王昌齡“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倒敘之妙。常建云“即令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與此同意,此作較饒風韻。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覺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韻。

【古別離古詩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錦瑟》古詩譯文及賞析12-05

杜牧《清明》古詩譯文及賞析03-25

晚春韓愈古詩譯文及賞析03-21

李白《蘇臺覽古》原文譯文及賞析06-27

古詩《望廬山瀑布》譯文及賞析04-03

古詩望廬山瀑布的譯文及賞析12-27

夢天的古詩原文譯文及賞析10-23

古詩《春夜喜雨》賞析及譯文04-19

山中雜詩古詩譯文及賞析11-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 亚洲日韩电影久久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一区二区久久综合网 |